什么是营销推广 市场营销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这是一个很棒的提问!然而随着行业内卷加剧,企业经营者、营销从业者心态日趋浮躁,很多人似乎越来越容易沉迷于奇技**巧的所谓“营销方法”,也就越来越少关注这类基础且重要的问题了,然而在我看来,了解营销基本框架,避免盲人摸象式的碎片化理解,恰恰决定着我们的商业思维高度,决定着我们在未来能否做好营销。
在科研领域,不做基础研究就不可能取得突破,然而在营销领域,大多数从业者却很少冷静、认真地思考营销的本质、基础框架与底层逻辑,不得不说是让人深感匪夷所思的一件事,从这个角度看,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回答的问题!话不多说,下面进入正题。
——————
为了更好地了解营销基本框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营销的本质”,然后才好基于这个本质,来更好地探讨其外延,也即“营销的基本框架”。
那么,营销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追根溯源,让我们先从相对宏观的视角,来梳理一下东西方看待、理解营销的思维差异,而要做到这一点,又需要先来说说在探索宇宙万物和事物规律方面,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相似与不同:
以英文单词“”(宇宙)为例,这个单词由两部分组成,其中“uni”表示“一”,例如大家熟悉的“”(唯一的),就含有这个词根;而“vers”代表“转”、“转变”,比如营销人的老本行“做广告”(),其实就是要“把顾客的注意力给转过来”。
从词根上看,“”的意思似乎就是“基于一而运转变化”,这就与中国文化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相映成趣,非常接近了。
然而尽管对于宇宙运行,看起来有着相近的理解,不过在探索事物的具体方式上,东西方文化好像又走上了不同方向:其中西方文化似乎更在意“vers”,更乐于研究事物运转、变化的部分;而东方文化则更看重“uni”,更重视对“一”,对事物本质、本源的探究。
这种文化差异,曾被学界总结认为,西方文化更重视“演绎法”,习惯于将事物不断细分。例如把物质分为分子、原子;把人体分为器官、细胞,一层层向下研究;而东方文化则更看重“归纳法”,习惯于一层层往上,从总体上提炼事物本质,把握问题要领。例如认为读书要抓“中心思想”,而不能纠缠“细枝末节”,治病要把人体视为整体,看到症状根源,而不能片面地“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等等。
回到探索、理解营销这件事情上,我的一个小小感慨是:这么多年来,我们似乎一直都是在用西方营销理论,透过“演绎法”来理解营销的,大家将“营销”细分再细分,催生出了无数热门概念,却很少想到要用东方的“归纳法”,来对营销本质加以概括。不用说,这种视角的缺失,是给今天的商业实践带来了很大困扰的。
举例来说,在演绎法视角下,由于我们更热衷于关注“变化”而非“不变”,这就使得信息大爆炸时代的营销人,也纷纷变身手游中的“贪食蛇”,努力要将悬浮在身边的每一条新信息,每一种新概念囫囵吞下。然而,与每天都要应付的海量信息相比,大家的工作效率却并没有显著提升,甚至越来越多从业者迷失在了“多则惑”的信息汪洋之中。
对于营销,几年前,我在威廉·科恩的《跟德鲁克学营销》中,读到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营销思想的发展并不一定始于西方,因此,在其它地方也可以发现重要的营销思想,而且在研究营销思想的发展历程时,不能忽略亚洲。”
这个观点让我深受触动,在我看来,这似乎提示着营销实践者们,中国文化里强调化繁为简,关注事物本质的“归纳法”,或许恰恰是今日之营销实践迫切需要的。从这个角度上说,全球的营销从业者,其实都需要更关注中国文化;而中国的营销从业者,则更应该具有文化自信。
那么,说了这么多,如果要用“归纳法”的思维方式来分析的话,营销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虽然现在一提到营销,很多人都会优先想到传播、推广,认为这就是营销。也有人从“4P”出发,会想到产品、渠道、定价、促销,能够意识到营销是包含着这些的整体。但是大家却很少意识到,其实上述所有这些,都只是“vers”,是不断转变着的,不同阶段的工作而已,而唯有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uni”,那个作为本源的“一”,是你要为用户创造的价值。
因此,若要用“归纳法”来概括营销本质,我认为,最接近真相的答案应该就是——“价值”。说一千,道一万,营销始终摆脱不了“理解用户需求,为用户创造价值”这个基本命题。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价值”,为什么反而不易被看清呢?这是因为“营销”从来不是一个单一学科,它身后有着相对复杂的知识谱系。
更具体些来说,在20世纪初到现在这不短不长的100多年里,从市场营销自萌生到发展的大致脉络来看,在我看来,这门学科是由以大卫·奥格威为代表的广告学,以菲利普·科特勒为代表的管理学,以艾·里斯为代表的心理学,以道格拉斯·霍尔特为代表的文化学,和以肖恩·埃利斯为代表的信息学,所交融孕育的一门交叉学科。不过不管怎么说,“价值”都是这五大学科所共同反映着的营销本质(如图)。
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依次分析一下:
通过上述分析大家不难看出,不论基于哪个营销学派的立场,营销都离不开“价值”这个根基。可以说,营销就是基于“价值”这个“uni”(一),而不断运转着的“”(小宇宙)。
营销本质
看清了“价值”这个营销本质,我们也就找准了营销的源头,接下来,就可以以此为基础,来讨论营销基础框架了。
继续沿着中国文化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脉络,如果说从“营销”中提炼出“价值”这个本质(营销-价值),对应了“道生一”的话,那接下来我们就要讨论“一生二”,也就是从“价值”当中,进一步衍生出营销“二元”的问题了。
什么是营销的“二元”呢?
就是基于“价值”这个“一”,大家不难发现,营销工作其实是存在着两大工作单元的:
为用户创造出价值(没有价值的“营销”注定是“耍流氓”)
让用户认知到价值(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只是创造价值,却不能让用户认知到这种价值,进而选择你的产品,营销同样不能成功)。
概括来说,前者是“创造价值”,而后者是“创建认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营销二元”。
营销中的“一生二”
从“价值”这个“一”当中,细分出“创造价值”与“创建认知”,这就是“一生二”的变化。据此,营销可以用一个简单公式表述为:
营销=创造价值+创建认知。
现在请大家牢记这个公式,因为它将是我们接下来,进一步延展出营销基础框架的根基。
(如果觉得不容易记,不妨结合“营销”二字这样理解:“营”是价值的营造创造;“销”是通过认知创建来促进销售。因此所谓“营销”,其实就是要基于你为用户创造的价值,而在用户心中创建认知,实现销售)。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来看,“创造价值”与“创建认知”就是营销的“阴阳”,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比如,如果脱离了创造价值,假设产品不能很好地满足顾客需求,那么无论后端的传播如何用力,都很难有良好的销售转化;而如果脱离了创建认知,不能让顾客意识到产品的价值所在,那么就算产品本身再优秀,恐怕也很难成为消费者的选择。
创造价值+创建认知,在我看来有助于大家对营销建立起“完整认知”,这种完整意味着:我们眼中不能只有单点上的“用户洞察”、“产品”、“传播”、“运营”或者“销售”,而应该将营销理解为串联起这一切的,从为用户“创造价值”,到围绕着这种价值,在用户心中“创建认知”的完整过程。营销就是这样一个围绕着价值的律动过程,营销就是这样一条“价值流”。
讨论完“道生一”和“一生二”,接下来,我们将进入到最为关键的“二生三”部分探讨。
“二生三”之所以至关重要,是因为这是我们的分析,从营销内在逻辑向着实际工作过渡的关键一步。换言之,“二生三”将能够对营销工作给出一个具体的结构化指引,展现出营销的基本框架。
那什么是营销中的“二生三”呢?
营销中的“二生三”
答案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由「创造价值」与「创建认知」,又各自细分出了三个营销实践环节。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具体变化。
首先,由「创造价值」单元细分出三个环节:
1、 价值发现:谈到为用户创造价值,我们首先得“发现”待创造的价值,这就是营销实践的第一步——探索品牌要去创造什么核心价值,直到内心获得一个对“自我核心价值”的清晰“发现”。如何做到呢?在这一步,大家首先需要通过内心聆听,用心打磨创业构想,深入思考自己“究竟要为什么人做什么”(这一步大体对应着大家平时常说的“品牌定位”、“品牌战略设计”)。
2、 价值洞察:那么,通过上述努力就一定能获得理想的“价值发现”了吗?答案是否定的。除了“向内看”,我们还必须配合“向外看”的功夫:必须去直面目标市场、目标用户,开展用户洞察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对用户需求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让创业构想(最初的价值发现)得到印证或修正,从而获得更加成熟的价值发现。这就是营销实践的第二步——进行价值洞察(这一步大体对应着我们常说的市场调研、消费者洞察、用户研究等工作)。
3、 价值表达:通过价值洞察,让价值发现得到充实与修正之后,现在,我们需要将这种价值呈现出来,让用户有机会体验到,这就是营销实践的第三步——进行价值表达了。在这一步,品牌的名称、标识、口号、产品以及内容,都应该被视为价值表达的载体。在实践中,它们必须反映同一种价值,做到“用一个声音说话”(这一步大体对应到品牌命名、Logo设计、品牌口号、产品、内容等方面的工作)。
经过上述三个环节,基于价值洞察,取得价值发现之后,再形成价值表达,品牌「创造价值」的工作就基本完成了。而接下来,营销工作也将由「创造价值」全面转向「创建认知」。下面,让我们再来关注「创建认知」单元细分出的三个营销执行环节:
4、 价值交互:当品牌对“自我核心价值”有了具体的呈现、表达之后,此时,营销工作就需要从“创造价值”迈向“创建认知”了。围绕着如何让用户更好地认知品牌价值,进而选择我们的品牌,我们首先需要与用户进行沟通互动,这就是营销实践的第四步——价值交互。
价值交互的工作,具体包括销售渠道、信息沟通渠道的搭建,增长策略的设计,开展传播推广,以及进行用户关系运营等。简言之,所谓“交互”,就是通过与用户“打交道”,来促进品牌增长的相关工作(这一步大体对应到我们常说的运营、传播、销售、增长方面的工作)。
5、 价值植入:与追求增长的价值交互环节不同,营销实践的第五步——“价值植入”所追求的,是提升品牌的“心智显著性”。这要求我们着眼长远,通过一系列举措,努力将品牌所代表的价值植根于用户心中,构建出卓越的品牌认知并对其加以持续维护(这一步大体对应平时常说的品牌传播、企业声誉、公关传播等层面的工作)。
6、 价值交付:在完成上述工作后,营销工作并未完结,我们还必须高度关注用户体验,努力剔除企业经营活动中,任何有可能侵害到用户的行为,持续优化、净化品牌价值;同时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变化,适时推动品牌创新自我核心价值,踏入全新的发展周期,这就是“价值交付”环节的相关工作(这一步大体对应到用户体验优化与品牌价值创新等方面的工作)。
作为营销实践的第六步,“价值交付”之所以属于「创建认知」单元的最后一环,是因为一个品牌向用户交付价值的表现(例如用户体验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用户的品牌认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价值交付”与「创建认知」之间的内在联系。
总结来说,在「创建认知」这件事情上,价值交互、价值植入是用沟通、传播来建立认知,而价值交付则是通过提升用户体验,优化、净化品牌价值来巩固品牌认知。因此可见,「创建认知」就是由价值交互、价值植入和价值交付三个环节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
现在将营销实践的这六个环节,及其含义依次列出:
价值发现——探索品牌核心价值。价值洞察——开展用户洞察研究。价值表达——呈现品牌核心价值。价值交互——沟通传播运营增长。价值植入——构建品牌价值认知。价值交付——优化创新品牌价值。
再将这六个环节共通的“价值”二字省略,就得到下图中,由笔者原创提出的SDi方法论(又名宇见营销方法论)的结构图了。
SDi营销方法论
在该结构图中,营销六环节自下而上排列,体现了每个品牌的发展,都是这样一个自下而上的“生长”过程。
而下方和上方三环节,分别隶属于「创造价值」与「创建认知」这两大单元,因此我们用分列于左右的文字,来体现它们的不同。
SDi六环节与主要营销工作的对应关系
你可能会好奇,SDi方法论中的“SDi”是什么的缩写?它代表什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SDi”缩写自“Self- ”,是“Self-”(自我发现)和“”(植入)的结合。
我们希望以此来呼应“营销二元”:其中“Self-”呼应「创造价值」,意在提醒品牌创建者通过自我探索、发现,来决定要为用户创造何种价值;而“”则是受电影《盗梦空间》启发,用“植入”概念(将想法放入别人脑海),来呼应在用户心中「创建认知」。
SDi方法论结构图的灵感,是来自于中国文化源头《易经》中的“六爻(yáo)”结构(在易经中,“六爻”表现为或虚或实的六条横线)。用“六”来诠释事物发展变化,这是中国文化非常了不起的创举。
那为什么不是五爻,或者七爻、八爻呢?
对此,国学大师南怀瑾曾在《易经杂说》中谈及,易经这种古老智慧意识到,事物发展本质上只有六个阶段,而如果说还有第七个阶段,那就是进入到新发展周期了。结合营销来看,其实就是走过了上述六环节的品牌,就需要再度审视用户需求变化,来更新品牌核心价值,进而迈入新发展循环了。
那么,灵感源于易经的这种六线结构,比其它视觉呈现方式好在哪呢?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非常便于表现营销工作之间的内部联系,从而帮助我们摆脱那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狭隘思维。
举例来说,在用SDi方法论服务客户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客户说,非常希望解决产品无法吸引年轻人,以及运营投入大,销售转化率低的问题。
这时候我们就会提醒客户注意,在这些“症状”之下,真正的“病根”会是什么?会不会是我们对年轻人的需求不够了解?或者运营与传播、沟通方式,并不符合顾客当前的生活方式呢?
从这里大家不难看出,想要推出吸引年轻人的产品(表达层),提升运营传播的销售转化率(交互层),我们就不能只关注这两个层面本身,还必须向下寻求“洞察”的支撑。应该通过洞察研究找准问题,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优化产品与运营(如上图所示)。
在打磨SDi方法论的过程中,我经常会想起“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古训,其实进行营销实践,同样需要先建立起自己的“根本”,在心中建立起市场营销的基本框架,然后再去兼收并蓄,才不至于迷失了方向。
所以SDi方法论坚持以中国文化为根基,以“创造价值+创建认知”为本,将“以洞察驱动营销创新”作为核心追求,然后再来对西方的营销理论加以有针对性的吸收、借鉴。
至此,关于营销的基本框架,借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脉络,我们就基本上讨论完了。你可能会说,不对啊,不是还有一个“三生万物”的小尾巴吗?
其实,就像易经“六爻”用上下两个“三”的变化,诠释着这个复杂世界一样,在SDi结构图的上、下两个“三”当中,也蕴藏着创新营销的无限可能,这不就是“三生万物”了吗?
用上图来做个最终概括:
第一步 从营销中归纳出“价值”这一营销本质(道生一)
第二步 从“价值”中细分出“创造价值”与“创建认知”这两个营销实践单元(一生二)
第三步 基于“创造价值”与“创建认知”,继续细分出两个“三”——“发现”、“洞察”、“表达”和“交互”、“植入”、“交付”,这六个营销实践的落地环节(二生三)。
通过这三步,至此,我们就完整延展出了营销基本框架,得到了一个基于中国文化,可用于诊断各类营销问题,同时指导企业营销实践的SDi营销方法论了(Self- )。
————
本回答大部分内容,摘自宇见新书《洞察力2.0:驱动营销新增长》,本书基于SDi方法论,深入讲解了一整套如何“以洞察驱动品牌增长”的方法,是一本可随身携带的“营销底层逻辑地图”和“用户洞察操作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