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果推广应用前景 杂交水稻新品种奇优915科技项目成果转化推广应用
摘 要:通过2014年在贵州省铜仁、黔东南、黔南、黔西南、遵义5个地(州)市进行品种推广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水稻新品种奇优915全生育期为158.5d,综合表现为:性状好,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抗性好,等特点,地区间差异较小,可以满足不同水稻生态区对“优良品种”的需求,值得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 杂交水稻;试验示范;成果转化;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
根据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计划项目合同,黔科合成转字[2014]5112号的规定,贵州万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在贵州省对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奇优915进行了示范推广,主要围绕自育水稻新组合的相关配套技术难点进行攻关,实现水稻新品种(组合)生产应用关键技术的突破,对实现贵州水稻生产持续高产稳产、高效发展以及保证粮食基本自给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品种的基本情况
新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奇优915(区试名称:黔优915),于2013年7月通过了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稻号,系贵州省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G98A与恢复系黔恢915组配而成。
奇优915为早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全生育期为158.5d,比对照金优207迟1.5d,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共性特点。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将覆盖贵州省低海拔热量条件较好大部分水稻生产区域和中低海拔灌溉条件较差“一碗水”式区域,还可以满足不同水稻生态区对“优良品种”的需求。
奇优915在2014年省区试点次试验中,全部试点比对照中优T16增产,生产试验试点比对照全部增产;表现出其很强的适应性和稳产性,可在贵州省不同水稻生态区大面积推广。项目拟将该成果在贵州境内进行制种,开展栽培技术研究并在不同生态区示范推广,使之在贵州省粮食生产中发挥较大作用。通过奇优915的推广应用,可扩大贵州省自育组合在水稻生产上应用的比重,也可在省外低海拔热量条件较好地区示范推广。同时,在贵州水稻种子市场和生产上,对类似奇优915的高产长粒型品种有着较大的需求量。因此,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2 奇优915种子生产繁殖情况
2.1 亲本繁殖
恢复系黔恢915在思南县塘头镇芭蕉村,繁殖种子田种植0.4hm2,平均667m2收获亲本种子356kg,共计收购入库。种子通过贵州万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田间和室内检验达亲本原种标准,以期2015年制种生产用种。
2.2 奇优915种子生产
2014年在思南县塘头镇泗河坝村贵州万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制种基地,承制杂交水稻新品种奇优915的制种生产,制种田面积21.73hm2,通过选择安全抽穗扬花授粉期;根据花期及双亲的生育期长短确定亲本播种差期;根据双亲在大田中的叶龄变化准确掐算好父母本播种差期,奠定花期良好相遇基础;培育壮秧,适龄移栽,为制种高产打下基础;制定适宜行比、合理密植,建立高产群体结构;加强本田肥水管理,使父母本持续稳健生长;搞好花期的预测与调节,确保花期相遇及适时喷施 “九二0”,及时人工授粉,提高异交结实率;加强制种田田间管理,及时有效防台病(虫)害;抓好全程种子质量监控,确保种子质量等先进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措施,使2014年该品种入库每667m2单产215.3kg,共计入库种子7.019万kg。种子通过公司和种子管理站专职检查验员田间和室内检验,质量达国标良种二级标准以上。
3 奇优915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
3.1 试验安排
2014年在省内铜仁、黔东南、黔南、黔西南、遵义等5个地(州)、市进行品种推广试验,试验按统一方案实施,采用大区对比法,2次重复,小区面积0.,各试点安排参试水稻组合对照为中优T16,并与推广组合同期播种,同期同田移栽,要求试验田肥力良好、均匀,栽培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相同或略高,保证同组施肥均匀一致,防治病虫。记载项目及经济性状考察按《全国南方水稻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技术操作规程》执行。育秧方式为旱育秧或两段育秧。栽插规格:遵义试点10×6、铜仁试点(6+9)×7寸,黔南试点(10+6)×6寸、黔东南试点(10+6)×6寸,黔西南试点(9+6)×6寸。
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014年平均每667m2产652.80kg,比对照中优T16平均值增产5.73%,增产点比例100%。平均生育期160.8d,比对照晚熟2.2d。主要农艺性状两年区试平均表现:有效穗15.9万穗/667m2,株高114.3cm,穗长26.3cm,每穗总粒数181.8粒,结实率为74.8%,千粒重30.5g。
稻瘟病抗性分析:2014年田间自然鉴定和接种鉴定综合总评表现为“感”,2014年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中感”;耐冷性鉴定结果2014年表现为“弱”。
米质主要指标表现:整精米率37.3,粒型长/宽比2.7,垩白粒率91,垩白度13.2,胶稠度71,直链淀粉含量18.0,蛋白质8.2。国标等级属于等外级。
该品种经过一年来生产试验综合表现为:综合性状好,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抗性好,米质一般,深受试验点种植户欢迎。
4 奇优915新品示范推广
4.1 新品示范面积安排
同时进行多点栽培技术试验,探索不同生态区的配套栽培技术;在铜仁、黔东南、黔南、黔西南、遵义等地进行示范6.67hm2、共计33.33hm2。
4.2 栽培技术要点
适时早播,秧龄期30~40d;插足基本苗,每667m2栽1.2~1.5万**左右,基本苗每万左右;施肥管理,重施底肥,每667m2施农家肥800kg,磷肥25kg,复合肥50kg;并及时追施分蘖肥,以及孕穗肥;适当偏施钾肥,切不可偏重施用氮肥;稻田要求,前期浅水管理,灌浆期干湿交替,后期不能断水过早,湿润管理到成熟;病虫防治,坚持强氯精浸种,在始穗期和齐穗期注意防治稻瘟病,并及时防治稻飞虱、螟虫等其它病虫害。 4.3 产量表现
2014年该品种在铜仁市思南县、遵义市2个6.67hm2高产攻关示范中,采取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实测与验收每667m2产618~676kg,在低热地区具有每667m2产696kg以上的高产潜力;贵州省内其他区域示范平均每667m2产达662.8kg,贵州省示范区平均产量652.26kg/667m2。
5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实施一年来共生产繁殖亲本种子0.4hm2,产种,单价30元/ kg计,产值6.41万元;杂交水稻制种21.73hm2,每667m2单产215.3kg,入库种子7.019万kg,批发销售28元/kg,产值196.53万元,毛利润收112.3万元。
5.2 社会效益分析
项目在2014年实施期间,奇优915示范推广应用面积33.33hm2,按较普通水稻品种(每667m2产550kg)增产32.7%(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值)计,每667m2可增产180.26kg,可增收稻谷9.1万kg,稻谷按当前市场价3元/kg计,可增产值27.04万元;通过制种生产21.73hm2,每667m2平均制种产量215.3kg,每千克种子12元计,每667m2制种产值2583.6元,扣除制种生产投入等费用元后,比每667m2产550kg普通稻谷可多增收583.6元,制种可为制种农户增收53.7 万元。项目完成时,可总增产值80.74万元。
2014年生产的种子可供2015年大田用种,每667m2按1kg计,种植0.47万hm2,本项目实施后,其效益为后续的,推广应用面积越大效益就越大。
本项目实施中,在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上严格遵循农药施用管理条例,不致于对环境、生态造成破坏。项目实施是围绕自育水稻新组合的相关配套技术难点进行攻关,实现水稻新品种(组合)生产应用关键技术的突破,对实现贵州水稻生产持续高产稳产、高效发展以及保证粮食基本自给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是贵州省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贵州省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具体体现。项目以省水稻所培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奇优915,开展保优、促育繁制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合理应用布局研究,实现新旧品种更替,良种良法配套,为贵州省水稻生产提供更多的优良品种,促进粮食产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同时,通过制种和栽培等环节的技术培训将有助于提高农村人口特别是稻农的素质,在建立示范网点、服务和营销网络时将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对贵州水稻生产更好的发展,稳定粮食生产、保障食品安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