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软件排名 最好骑的共享单车死掉了! 10亿估值也没用 进不了前二只能穷死?
在酷骑单车、小鸣单车相继被曝提现困难之后,共享单车中号称” 最好骑单车 ” 的小蓝单车,被曝出公司解散的消息。若消息属实,也就意味着共享单车二三梯队玩家基本洗牌完毕!
猎豹智库今年4月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共享单车App排行榜》,小蓝单车排名第五
近日有消息曝出,目前小蓝单车的融资已经花完,没人接盘,现在处于清算阶段。
小蓝单车位于北京市的总部,已经人去楼空,仅剩部分技术人员。据新京报采访该楼一名物业管理人员称,该公司已经欠了200多万物业费。此外还被曝拖欠供应商近2亿货款,涉及70余家供应商。
图:小蓝单车北京总部
有消息称小蓝单车HR开始已在朋友圈卖办公家具,“95成新办公家具,时尚简约,出手转让。”
在某职场社交软件上,疑似小蓝单车的员工匿名发帖,称小蓝单车拖欠工资。
在二手拍卖平台上,还有用户叫价150元出卖扛回家的小蓝单车。(不过该行为属于盗窃销赃!不建议尝试!)
至于CEO李刚被人,也被传出去了国外。据报道,小蓝单车的CEO李刚已经在国外很久了。李刚的另一家公司,与小蓝单车一起办公的野兽骑行,除了高管外,其余员工全部遣散(劝退)。
16日最新消息显示,小蓝单车、野兽骑行的创始人李刚撰写了一份声明称,辜负了各位,对不起!
如果小蓝单车停止运营,也就意味着二、三梯队玩家基本洗牌完毕。
第一梯队:摩拜、ofo,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
第二梯队:永安行、哈罗单车(已合并),在部分三四线城市占比较高。
第三梯队:以酷骑单车、小蓝单车、小鸣单车等。
悟空单车、、町町单车等因不堪资金压力已经黯然离场。
进不了前二 只能穷死?
共享单车行业,堪称是创投圈投资环境的真实写照:老大老二几乎拿光了市面上的所有钱,老三老四老五分着犄角旮旯的一点钱。
实际上,小蓝单车并不差钱,至少在刚刚入场的时候。
小蓝单车成立于2016年11月23日。官方资料显示,小蓝单车已布局深圳、广州、成都、南京、佛山,北京等数十座城市,注册用户数量超过1500万,日订单量超过500万。
今年1月,距成立仅2个月,小蓝单车获得黑洞资本领投的4亿元A轮融资,估值10亿人民币。刚到北京时,小蓝单车在望京SOHO办公,媒体采访都要约到楼下的咖啡厅里。
后来,小蓝单车在望京东附近的一栋高档写字楼包下了一整层,租金不菲。(如今,这层位于8楼的办公室已经人去楼空)
当时,小蓝单车创始人兼CEO李刚面对媒体信心满满,这位曾经成功创办高端自行车品牌“野兽骑行”的自行车爱好者多次强调,小蓝单车是市面上最好骑的共享单车,用户是会用脚投票的。
但自1月份拿到黑洞领投的4亿元融资之后,小蓝单车就再没能从资方手上拿到一分钱。
这并不是说小蓝单车的产品不好。即使在9月份曝出押金难退问题后,依然有部分忠实用户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惋惜,称“小蓝单车是骑过的所有共享单车中最好骑的一款”。
至于迟迟从投资人手里拿不到钱,没有别的原因,钱都被行业的前两名拿到了。
第一梯队的摩拜与 ofo 身后分别有腾讯、阿里、滴滴这样的资本与流量平台。无法挤进前两名的后果,就是很难找到接盘侠。
对比单车行业的前两名摩拜和ofo,2017年上半年,两家分别完成了3轮融资,从投资机构里拿到钱合计超过了21亿美元。
ofo早期投资人朱啸虎曾表示,共享单车市场95%的份额已被ofo和摩拜占据,其余品牌只能拿到5%;摩拜和ofo唯有合并才可能实现盈利。
不仅拿不到融资,连被收购这条路也没能如愿。
危机爆发后,小蓝单车曾经有过一线希望,但很快破灭了。此前,曾有传闻称永安行将收购小蓝单车,不过最终收购对象变成哈罗单车。另据新京报报道,6月B轮融资失败后,小蓝单车曾向摩拜、ofo等品牌提出被收购意向,但均被拒绝。
小蓝做错了什么?
起初,仗着野兽骑行的背景,小蓝单车也曾来势汹汹,进驻北京一个月就投放了15万辆车,还推出了一款带有变速器的新车型。
但资本向来是只偏爱第一第二。共享单车的战斗,最终变成了资本的战斗。手上拿到的钱直接决定了能够占领多大的市场份额。
2017年新年后,摩拜和ofo先后连续融资至E轮,几十亿美元纷纷进了摩拜和ofo的口袋。而摆在小蓝单车面前的,总共只有4亿元人民币。
没有融资意味着什么?
据不完全统计,摩拜和ofo两家在2017年的单车数量投放都超过了1000万辆。而小蓝单车的投放数额在8月份后就一直停滞在70万量。
由于共享单车并非轻资产行业,造车、维护、运营以及推广均需消耗大量资金。若无新资金入账则无法运营。
为了在共享单车大战中体现差异性,小蓝选择了用更好骑的车换取用户口碑的做法,但这也相应地拉高了小蓝单车的运营成本。其发布的一代产品造价就达到了1000元,二代产品 pro更进一步上探到2000元档位。
这也注定了从一开始,小蓝单车就踏上缺钱的不归路。
为了筹措资金,小蓝单车选择了挪用用户押金。
今年2月,小蓝单车副总裁胡宇沸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曾证实,小蓝单车的用户押金一部分留存,用于客户的退款需求,而另一部分则被挪用于继续生产车辆上。
今年3月份,小蓝单车还推出了半年特权卡,即用户花费199元购买后,可享受半年内的免费骑行,到期后全额退还。但在9月末特权卡进入返现期时,小蓝单车却将用户半年卡升级为一年卡,使得用户无法取现。
而从9月份开始,便不断有网友表示小蓝单车已经取不出押金了。
随着投诉声音越来越大,10月20日,小蓝单车表示“用户于2017年10月30日申请退款的款项将于11月10日前退还完毕”。可“双十一”已过,仍有不少用户反映押金仍未到账。
现在看来,其推出特权卡的原因之一或许就是为了补足资金方面的不足。
此外,小蓝单车还是少数选择在一线城市同摩拜、ofo硬碰硬的企业之一。
创始人李刚的逻辑在于,我的车比你们好骑,用户在同等条件下会选择小蓝而非其他品牌。
但李刚忽略了由之带来的两个问题:一线城市的竞争更加激烈,各家“烧钱”情况严重;潮汐现象在一线城市更加明显,对运维的要求更重。
CEO很久未露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11月初,已有多家媒体报道称小蓝单车成都办公室已人去楼空,当时创始人李刚回应称是“搞笑的谣传”。
但据新京报报道,小蓝单车CEO李刚已经很久都没有在公司露面了。
小蓝单车的技术人员说,公司的高层都已经多日未在公司露面。
小蓝单车的官微仍然置顶着10月20号发布的关于处理退款事宜的公告。在公告中小蓝单车承诺,用户在2017年10月30日前申请退款的押金,将在11月10日前退还完毕。
一名办公楼下抽烟的小蓝单车工作人员愤愤地说,本来想着今天上午走的时候把押金给退了,结果发现退款通道已经关闭了,“就是即便账户上有钱,你想退也退不了。”
难以获得资本青睐,处在 ” 烧钱 ” 的赛道中,又难以自体供血,小蓝单车遭遇的困境其实在意料之中。
巨额押金退款难
今年8月,在《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要加强用户资金安全监管,但实际执行上并不尽如人意。
有专家分析,虽然相关部门在共享单车企业资金监管问题上有相关规定,但没有明确指出如果企业违反该规定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在现有的法律法规背景下,即便是共享单车租赁企业不自觉遵守,监管部门也很难对企业进行有力的处罚,同样消费者维权也存在较大的难度。
随着小蓝单车、酷骑的倒下,永安行吞下哈罗单车,共享单车二三梯队洗牌已基本接近尾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