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警方破获一起网络诈骗案,为群众追回被骗钱财17万余元
近日
菏泽市公安局牡丹分局
破获一起以“谈恋爱”为名义
的网络诈骗案
为群众追回被骗钱财17万余元
案件情况
2020年11月8日晚,一对父母神色慌张地带着女儿来到了市公安局牡丹分局牡丹派出所报警,称他们的女儿在国外留学时被男网友诈骗了,金额达17万余元。
民警安抚家属情绪后,考虑到资金数额巨大,便迅速组织警力展开侦查。经过缜密分析研判,民警锁定了嫌疑人的身份信息和踪迹,办案民警立即实施抓捕,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原来,受害人小刘今年22岁,2020年7月份在国外留学时,通过某一社交软件与李某某相识。李某某平时对小刘的日常生活嘘寒问暖,倍加关心,并告诉小刘他家在成都,并在成都工作,有豪车和房产。经过李某某的哄骗,两人很快确立了恋爱关系。
经查,犯罪嫌疑人李某某(男,25岁,安徽人)自高中辍学后便在外打工,2018年沉迷于网络**,网上认识在国外留学的小刘后,李某某先以做金融生意需要资金为借口,骗取了小刘的5万元学费,后又以在外与人打架需要赔付医药费、欠钱被人绑架等理由,诱导小刘进行高利贷贷款继而向其转账。期间还向小刘发送被捆绑的视频、照片。陷入恋爱陷阱的小刘丝毫没有防备之心,短短三月共被骗17万余元。目前,民警已将小刘被骗钱财全部返还。李某某因涉嫌诈骗已被逮捕,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2月3日下午,小刘家人来到牡丹派出所,将一面写有“为民解忧 尽心尽责”的锦旗送至民警手中,感谢民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百姓排忧解难。
网恋诈骗有哪些套路?
1、通过网络交友寻找诈骗目标
为了寻找目标,有的骗子在QQ、微信上广撒网,也有骗子们深耕相亲、手游、健身、短视频等虽小众但用户需求更明显的软件以“精准”定位被害人。
25岁的杨女士万万没想到玩手游“狼人杀”也能遇到婚恋骗子。游戏中自称是杨女士老乡的男子,不仅与自己有共同爱好、更是个温柔的富二代,此男子不顾父母的反对,也要离家出走在北京创业,就是为了和杨女士在一起。杨女士为了和男友共同“创业”不仅拉亲哥入伙,还透支了信用卡,直到被深情男友微信拉黑,才发觉被骗。
2、包装单身、多金、深情人设,吸引目标上钩
冒充“海归”的被告人刁某某同时与多名女子交往,半年间骗取四名被害人近40万元。刁某某时间管理有方,微信一边对女友嘘寒问暖关心备至一边透露自己被情所伤已经离异,朋友圈不间断晒名表、豪宅、高端饭局,线下只要与女友见面必然要开租来的豪车。
3、前期适当付出,获取目标信任
被告人谭某某自称在南方开连锁餐厅,初见被害人冯女士时出手阔绰,请冯女士吃饭唱歌,一晚就花一万元,眼都不眨一下,每逢节日必给冯女士发红包。冯女士基于对谭某某财力的信任,在谭某某以投资、亲人去世、继承遗产等理由借钱时,毫不犹豫地掏空家底。
4、专业话术密不透风
只要你能想到的情景,骗子们都有对应的话术。甚至有骗子提炼了聊天要诀:聊天铺垫不到位,切入主题全白费;勤聊话术赞美,沟通交流不会累;导入故事找同感,切入主题不反感。
5、“借钱”理由花样繁多
容易借到钱的永远是有钱人。骗子们立稳多金人设后,自然而然的开始“借钱”,或是编造“亲人看病或去世”“还信用卡”“解冻境外资产”“人在外地没路费”等急需用钱的理由,或是虚构“买婚房”“装修”“共同投资”的情形,营造将与被害人结婚的假象。被害人出于信任或对未来共同生活的向往,不遗余力献出所有。
6、以高利引诱被害人参加网络**等违法活动
被害人黄女士被网恋对象拉到了一个网络**平台,网恋对象号称自己操控**网站后台保证赌赢,果然,黄女士一开始总能赢钱,前几天成功提现数万元。自以为找到致富之路的黄女士深陷其中,通过向亲友借款、信用卡套现、网贷,筹集70余万元转入**网站,网站瞬间失去提现功能,再过了一段时间,网站也无法打开,网恋对象也就此“人间蒸发”。
1. 网络交友务必核实对方真实身份
真挚的爱情建立在双方彼此了解的基础上,虚拟的网络世界包装了太多外衣,更需要仔细甄别真假。网上交友务必认真核实对方身份,不要被对方的花言巧语所蒙骗,也不要沉醉于对方光鲜亮丽的朋友圈。
2. 涉及钱款往来务必小心谨慎
“谈钱伤感情”,真正爱你的人总是会考虑你的难处,不会轻易向你借钱,更不会让你去借网贷。总是推荐你买理财、做投资的是销售;总是吹嘘自己靠某某手段可以一夜暴富的可能是传销;总是对你付出一切而不计回报的那只能是你的亲生父母而不可能是网友。网恋过程中请记住一条:不转账!不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