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工作还是创业 38岁985硕士失业送外卖,错在哪?怎么办?
发布| 陶然纪(ID:)
你好啊,欢迎来到【陶然纪】。
公众号又改版了,很多读者说看不到文章…
为了防止走散,建议大家【星标】陶然纪哈,操作非常简单:
1.点开文首蓝色字体,进入公众号。
2.点开右上角“…”;
3.点“设为星标”即可。咱们不见不散~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音乐: 许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一文,就用到了小说笔法。
后来不断转变题材,做过编程语言课程,写过软件科普、科学历史介绍,再到党史、军史,直到与栩然合作“陶然纪”后,转型之路仍在继续。
大家可以比较一下“陶然纪”文章内容的变化,现在已经转到以时政与社会事件分析为主了。
我们做这么多改变,为的就是希望读者愿意看我们的文章,这样才能生存下来。只有先生存下来,才能有发展,才能奢望对社会做出的什么影响。
而像这样的认识,陶叔估计陈涛在打工的时候没有,在决定创业的时候没有,创业失败不断碰壁之后才渐渐有所领悟。
真要去创业,一定要先考虑清楚,有没有豁得出去完全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决心与毅力。如果没有,一直打工未尝不可。
国家鼓励大家创业,是希望你们赚钱,去搞活经济,不是要你们把自己当牺牲品。
一定要想清楚啊。
03
陈涛的第二大失误是,以为可以从底层重新站起来。
前一段时间讨论“孔乙己文学”时,一些人要大学生们脱下长衫,准备从底层工作做起。
年初还曾经广泛流传过中传毕业的女硕士去当保洁的视频,片中的女生直白表示“当个废物也没有关系”。
陶叔并不赞同这些观点。因为无论脱长衫还是当“废物”,他们都有相同的误解:
底层工作应该会更轻松。
特别是视频中的女孩,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觉得工作压力大,干得不开心,所以自愿去干保洁,要当一个快乐的“废物”。
实际上,他们错了。
首先,底层工作并不容易。
陈涛跑了3个月外卖,才知道这一行还有淡季一说,最后抢不到单,连饭都吃不上。
干保洁的女孩是还没有遭遇过店长、领班的刁难。即使干体力活,也是存在竞争的,活给谁不给谁,完全由别人一张嘴来决定。
原来所在环境的矛盾消失,新环境的矛盾一定会出现,同样需要去适应,去改变自己。
其次,挤占无学历人员工作机会并不合理。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去干底层工作,把底层工作的门槛提高,让那些行业也卷起来,是必然的结果。
被挤掉工作的无学历人员怎么办?让他们吃低保吗?
最后,底层工作重新站起来的可能性很小。
底层工作一般是重复、机械、耗体力的类型,为了获得维持生活的足够收入,往往要打几份工,把个人可用的时间全部占满。
从事这些工作,学历、经历等以往的积累将全部归零,大家纯粹是以肉身在进行竞争。
花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刷出来的黄金护甲,其实是纸做的,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变得一文不值。
这样天长日久工作下去,复杂的深度的思考变得没有实际意义,得不到身边的正反馈,很多人难以坚持提升自己,也将最终丧失以后翻身的机会。
陶叔认为,既然受过高等教育,除了要认清社会现实,也要认清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找对出路。
04
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与其在北京送外卖,不如早回成都上班。
陈涛在北京送外卖,是想靠这份工作先养活自己,同时不断尝试再找工作,但是最终失败。
在陶叔看来,早在要靠送外卖谋生的那一天起,他就不应该留在北京了。
因为他所积累的一切个人无形资本,在北京已经贬值太多了,必须到还承认其价值的地方去。
陶叔在北京曾经遇到过一个老乡,她和老公都是北大医学院博士毕业,老公进了人民医院口腔科,而她就只能进陶叔家附近的社区医院。
一起吃饭聊天的时候,他俩说在北京生活的压力太大,收入不高开支大,租房没有安全感,单位里海归太多机会太少。
而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得知他俩回了长沙,两口子都在湘雅医院工作,并且成了业务骨干,再来北京就是青年专家的身份来学习交流了。
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同样的人在不同的地方,体现出的价值与被重视程度完全不同。
人挪死,树挪活,千万不能认死理。
陈涛已经更新微博,宣布五一后搬回成都,陶叔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第二,不要跟自己的过去断了联系,有用的资源其实早就存在。
当进入人生低谷,感到迷茫的时候,需要给自己盘盘账。
很多人失落是因为没有赚到钱,像陈涛卡里最少的时候只有100块钱,中传硕士生说自己毕业5年只存款5000。钱这么少,更不要说车、房之类其它的东西了。
然而,除此之外无形的积累,他们没有想到。
自己上学时认识的老师、同学,工作时认识的领导、同事,这些人脉都是可以去调动的,通过他们的介绍找到合适的工作,甚至有些发展得好的已经有了自己的平台,也可以去投奔,毕竟有以前的感情基础在,彼此的信任成本会大大降低。
同时自己的家人、亲属同样可以调动,人托人人帮人,事就是这样办成的。
即使教员这样伟大的人物,他在开完一大要在长沙发展组织时,也是先从自己的老师同学圈子做起的。(见《》)
无形的积累,才是自己最重要的财富。
陈涛决定回成都,根本原因是他的家人、同学都已经行动起来,帮他联系工作。他们的支持与帮助,将是他重新出发的动力。
第三,每走一步都要先想好退路,随时做好第二手准备。
就像陶叔以前在文章《》中说的一样,尽量不要在人生中去赌,不要赌运气,更不要赌气,每走一步必须思考清楚得失利弊,有把握再走出去。
“不要平静地走进那良夜”。外面看似风平浪静,却可能随时风大浪高,除非你走惯了那片海域,对大海的脾气秉性早就摸得一清二楚。
陶叔奉劝大家不要**辞,更不要头脑一热就去创业。
如果对自己现在的工作不满意,就要在平时多接触外界,尽早建立人脉关系,一只脚接一只脚地踏出去。
对于20多岁小年轻,找个工作不太难,年纪越大越要谨慎,千万不能冲动。
对于陈涛这种情况,陶叔有一个疑问,既然他从事了媒体行业,并且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为什么没有尝试做自媒体?
当初在传统媒体上班,闲暇时完全可以搞一个自己的号,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发表,在舆论场直接检验自己的能力。
只有当你直面受众的时候,你才能在即时的反馈中明白,自己的观点能不能引起共鸣,从而不断调整优化,得到发展。
陈涛在2011年就注册了微博,却一直把它当作生活琐事的记录本。即使是在今年网上大火后,他也没有写点什么,完整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只是开直播跟大家聊天。
这就表明他对媒体缺少真正的认识。
现在这个时候,他应该赶快打造起个人品牌,与网友进行深层的思想交流,或者干脆尝试直播带货,才能在热度退去后继续获得流量红利。
机会稍纵即逝,再不抓住就可惜了。
陶叔真正认真做个人公众号,是从2020年2月开始,那时因为疫情的关系,没有什么事可干,就开始写写文章。
通过发表文章,又认识了一批做自媒体的朋友,通过与大家的交流不断调整写作的题材与写法,才成了现在的风格。不能说多好,起码还是有一定的阅读量,总体反馈还不错。
如果担心自己做一个号没人看,可以到我们的小程序“探知号”来。
这里可以在广场发表文章,通过传播知识表达观点交到朋友。还可以开“圈子”,发布收费内容,获取一定的收入。
人生在世,所烦恼者,无非名利而已。有人爱财,有人好名,有人两者都想要。
认识社会的同时,也要认识自己,要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通过正道获取名利,天经地义。在获得名利的同时,推动自己的理想,岂不美哉?
这是最好的时代,机会仍然很多,我们需要敢想敢做;这也是最坏的时代,以前很多普遍相信的东西都发生了改变,不能再照着旧地图在新世界里闯荡。
但只要记住,人生这场游戏,唯一的通关秘籍就是“认清现实,完善自己”,就总能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聚散也有天注定,不怨天不怨命”,大家共勉吧。
最后也对大家一直以来对我们公众号的支持表示感谢,如果我们的电商商品有用得着瞧得上的,还望点击购买,谢谢!
毕竟生活不易,大家互相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