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如何断句 【语文辅导:阅读】“行拂乱其所为”如何断句?
“语文辅导”栏目——
用师生的问题引起您的思考
用我们的坚持带动您的研究
让思考和研究成为教学的常态
提
问
“行拂乱其所为”如何断句?
(唐山第十七中学 李丽君老师 )
回
答
“行拂乱其所为”如何断句?
唐山市古冶区教研室秦晓静
这句话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这是教材几经变化依旧保留的文言文篇目。此文有一段:“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部编本教材对“空乏其身”的解释是:使他身处贫困之中。空乏,财资缺乏。对“行拂乱其所为”的解释是: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乱,扰乱。
教材没有注释“行”,那么如何理解“行”?“行”的解释决定着我们该如何断句。“行”是多音字,此处读行(xíng),应该没有歧义。在《古代汉语词典》中行 (xíng)有这样几种解释:
⑴行走。例: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⑵(旧读xìng)巡视,巡察。⑶出嫁。⑷流,流动。⑸疏通,疏导。⑹运行。⑺经历。⑻行装。⑼做,实施。引申为行动,作为。⑽用。⑾致送,赠予。⑿(旧读xìng)德行,品行。⒀古诗的一种体裁。⒁行书。⒂副词。①将要,即将。②复,又。③正巧,恰逢。
从全文看,此段上文列出六个圣贤从卑微到显贵的典型事例,由此推论饱经忧患、磨炼方能堪当大任的道理。全段可分三层:先说“天”的目的——“将降大任于是人”,再说“天”的手段——“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最后说结果——“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第二层中,有五个短句,一句一方面,意在阐明“天”对“是人”分别从精神、生活、肉体、生活状况、作为五个方面进行全面考验,艰苦磨炼。从语法上看,整个语段的陈述对象和施事者都是“天”,叙述“天”磨炼“是人”的内容。它们的主语都是“天”,后四个短句承前省略。
我们可以将“行”理解为“行为”, 但“行”在这里不可能是主语,只能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用种种行为使他的事业受阻碍、干扰”。那么,这句话的停顿就是:行/拂乱其所为。
我们也可以将“行”理解为副词。因为“拂乱”是动词,所以“行”不能再理解为动词,“行”在动词前面是副词。从上面呈现的副词三个义项看,“即将”最适合。这样,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将要使他的事业受阻碍、干扰”。那么,这句话的停顿是:行/拂乱其所为。
不管将“行”作上面哪种解释,我们常会觉得“行”在这句话中完全多余。这可能是传抄有误,因为古人的文章是靠传抄流传的,多字和少字的可能都是有的。
还有一种可能是古人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有标点的古文都是后人加的。后人所加标点就不一定是唯一正确的。我们也不妨将标点去掉,不被现有标点束缚,重新细读文章。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虽然字数一致,但节奏并不一致,“其身”与“其心志”“其筋骨”“其体肤”并不对称。如果“空乏其身” 的意思是“使他身处贫困之中”,那么身处贫困中不外乎劳累和饥饿两方面,与上文已有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语意很明显有重复现象。
如果我们这样加标点: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行”字与“身”连在一起。
从语法上看,“其心志”“其筋骨”“其体肤”“其身行”“其所为”句式整齐,运用使动词“苦”“劳”“饿”“空乏”“拂乱”,这样,语法结构一致,读起来节奏鲜明、协调,语气流畅、贯通。
从句意上看,“空”读作“kōng”时,一般理解为“中无所有”;读作“kòng”时可理解为空乏、贫穷。
“乏”的义项有:⑴缺少、匮乏。⑵指官位空缺。⑶疲乏,疲倦。⑷废,荒废。⑸古代行射礼时用以避箭的器具。此处“乏”应理解为缺少、匮乏。 “身”有一个义项是:自身的品德、才力等。如诸葛亮《诫子书》中“静以修身”。行(旧读xìng)德行,品行。如《出师表》中“性行淑均”。这样理解的话,“空”“乏”是同义词连用,可理解为“缺乏”。“身”“行”也是同义词连用,可理解为“品行”。此句可理解为“使他的品行缺乏(使他意识到自己还欠缺某些品质),使他的行为不顺”。这样解释,既不与“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重复,也表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对“是人”的历练也更为全面。既有外在的“苦”,也有内在的“修”。而作者之所以选用两个使动词,可能是出于表意准确、丰富的需要,“空”与“乏”、“拂”与“乱”的含义还是有差别的。“空”强调穷,“乏”强调缺少;“拂”强调违背,“乱”,强调扰乱。
从语言习惯上看,“身”与“行” 并非不能句读在一起,连用连读在一起的情况在古代文献曾大量出现过。如《荀子·富国》:“仁人之用国,将修志意,正身行。”仁德的人治理国家,要修养自己的意志,端正自己的品行。“身行”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品行”。汉贾谊《新书·辅佐》:“正身行,广教化,修礼乐,以美风俗。”同样也是。
从修辞上看,作者是采用了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五个句型结构相同的句子构成排比,其中“空乏其身行”与“拂乱其所为”又构成对偶。这符合用常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来精辟说理和增强气势的孟子文章的风格。
但这样理解是否对呢,此句到底应如何断,期待与各位同仁交流。
秦老师的文章
是不是引起了你的许多思考?
这个问题是不是从前没考虑过?
快来留言,
说说你的看法吧!
我们在这里
等着你
一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