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项目 北大第三医院举办第四届创新转化大赛暨第五届科技成果推介会
11月11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四届创新转化大赛暨第五届科技成果推介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医院科学报告厅举行。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曹岗,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生物材料室主任王春仁,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科技发展处科长孙猛,北大医学部产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技术转移办公室主任沈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智慧健康部副主任李曼,北京市医疗器械审评检查中心高级工程师任志军,中关村医疗器械园资深业务专家李向东,纳通医学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骧,威高集团有限公司政府事务总监闫涛,弘润健康投资专家左霖,北京昌科金投资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吕兵等领域专家参加活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金昌晓,副院长沈宁、宋纯理等院领导出席活动。活动由党院办主任、创新转化中心主任姜雪主持。
推介会现场
金昌晓代表医院致欢迎词,他表示,举办科技成果推介会与创新转化大赛已成为医院促进科技创新、推广优秀项目的品牌活动和良好平台。活动成功搭建起医院创新产出与社会资源的桥梁,多项高价值成果成功转化,更多创新技术被社会了解。金昌晓指出,医院推进创新转化,是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在实践载体、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在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他希望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平台上,政-医-产-学-研-企各方团队能充分开放与合作,共同发挥科技创新的“出题者”与“承接者”的作用,找准创新链条各环节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激发各主体创新活力、提升创新体系效能。
金昌晓致辞
宋纯理就医院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介绍。医院在成立医学创新研究院整合院内资源、牵头组建“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搭建学科交叉平台、加大院创新项目孵育支持力度的基础上,在今年先后推进了院企联合研发平台和临床概念验证中心的建设工作。医院将市场需求、企业发展战略与医院特色学科结合,与多家国内生物医药头部企业成立联合研发中心,进行研发转化布局;同时,与海淀区、中关村科学城合作,聚焦“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成立了我国首个依托医院构建以医药健康、临床医学为核心的临床医学概念验证中心,这些举措使以临床医学为核心的创新转化链条逐步完善,逐渐形成“三院模式”。
宋纯理致辞
今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四届创新转化大赛特新增人工智能类项目方向,并与生物医药类、医疗器械类和其他类方向一并从全院征集了27个项目。经过两轮遴选,来自肿瘤放疗科、骨科、成形科、眼科、药剂科、消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运动医学科和中心实验室的12个项目进入决赛,进行了精彩的路演展示。
路演展示
来自政府、高校、器械审评、企业投资等不同领域的13位专家坐镇评委席,为项目打分、点评。比赛以线下展示和线上投票结合的形式举行。通过全网同步直播,累计2.3万名观众上线观赛,并为心目中的优秀项目投票。
专家点评
经过激烈角逐,各个奖项逐一揭晓。运动医学科余家阔的项目和眼科冯云的项目获得一等奖;成形科赵振民的项目和骨科李梓赫的项目获得二等奖;中心实验室薛丽香的项目、胸外科马少华的项目和骨科祝腾蛟的项目获得三等奖;药剂科翟所迪的项目、肿瘤放疗科王皓的项目、消化科黄永辉的项目、眼科邱伟强的项目和泌尿外科马潞林的项目获得优秀奖。中心实验室薛丽香、眼科邱伟强和骨科祝腾蛟的项目获得最佳人气奖。
颁奖
宋纯理向政府、高校、企业等各界代表长期以来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创新转化工作的关注与支持表示感谢,并对活动进行总结。他指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始终将科技创新工作作为医院发展的重要引擎进行推进,医学科技创新与转化更需要多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希望政-医-产-学-研-企进一步实现互联互通,不断挖掘增长动力,集各方智慧,通力合作破解医学科技领域难题,践行初心,使创新成果惠及国家和人民,促进人民健康保障、推动国家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