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项目小吃店 一间6平米的小吃店,如何做到日入3000?小夫妻的创业路充满传奇
大佬们的成功离我们或许太过遥远,每天与你分享最底层的创业故事,愿我们能从中学到经验,不再迷茫。------豫禹原创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点滴的累积,切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急于求成者,往往反受其累,事不能成。
在河南省禹州市的老城区中,有这样一家小店,面积仅有6平米,但是每天却有平均3000多的营业额。店主是一对夫妻小于和小姜,30多岁,他们经营的是当地一种很有名的小吃——烙馍卷菜。(据说这种小吃,奥巴马总统也曾吃过,有图有真相)
小于和小姜经营这家店已有3年多的时间,现在每天光是卖馍用掉的面粉就有四五袋。说到创业的不易,小夫妻更多的感慨是现在的一切都是辛苦和勤奋换来的。
起初小夫妻俩也和大多数农村青年一样,因为没有文化,只有在工厂里打工。可是外出打工累死累活一年到头来也存不下多少钱,再加上离父母孩子又太远,也不方便照顾,13年,夫妻两辞工回到老家。
开始回到家里的时候也是无事可做,夫妻俩琢磨半个多月后,本着“百行干遍,不如卖饭”这一理念,决定干个小饭店。在外打工这几年夫妻俩有了一点小积蓄,可是作为这一行业的小白,夫妻俩却无从下手,虽然两个人的家常菜做的都不错,但开饭店不比平常人家做饭,讲的是色香味俱全。盘算一圈下来,自己的这点积蓄在县城开店是不可能了,在镇上还是勉强的可以开一家小饭馆。
经过两个多月选店装修找师傅,夫妻俩的小店终于在年底前开张了。由于店面不大,小镇上客流量又有限,所以他们只找了一个大厨师傅,而夫妻俩就负责收银和打杂。小于是个有心之人,每次都在帮师傅择菜之余和他唠家长里短,却暗自偷偷地学习师傅的配料比例,炒菜手法。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使你的饭做得再好吃,奈何小镇的消费水平有限,每天来吃饭的人还是寥寥无几,生意毫无起色。就这样不温不火的过了几个月,实在坚持不下去的夫妻俩婉言辞退了师傅,由小于自己亲自掌勺。虽然这样夫妻俩累点,但每月也省去了不少开支。小于经过这几个月的学习,厨艺也精进不少,但就是这样开源节流几个月下来,一算收入还是和打工时候差不多。初尝创业不易的夫妻俩满脸都是无奈与失望。
在改变观念和改变方法之间,我们往往选择后者,我们也是在不断摸索改进方式方法中,取得长足进步的
小于本想凑合着坚持下去,但小姜却无论如何也不同意,因为她明白小镇的市场太有限,坚持下去只会更加绝望。夫妻俩转掉小店后决定去县城看看,可是在县城开店的成本太高,太小了又和镇上差不多,没多少人气。怎样才能做到小投资大回报呢?小于考察了几个人气很旺的小饭店,无非还是最传统的几种因素:地段,味道,和卫生。但是地段好租金就高,没有固定的客源和那难登大雅的七成手艺,夫妻俩还是不敢盲目瞎干。小于想起了之前经常吃的路边小吃摊,觉得投资小,也不少赚。可是从饭店干到小吃摊这不是越干越落后吗?
落后的可能只是我们的虚荣心,事实证明小吃摊的收入远高于夫妻俩之前的小店。小吃摊虽然挣钱,但也有繁多令人头疼的问题:城管的追逐,同行的挤兑,无法稳定的客流……坚持了几个月后,夫妻俩发现做小吃的利润并不低于开饭店,而且俩人也熟练了掌握了小吃的做方法。夫妻俩又有了开个小店的想法,因为虽然投资大点,但也能避免各种各样的问题做好了还能有更高的收入。
再开店,夫妻俩已是运筹帷幄,胸有成竹。
经过一个多月的店面选址,夫妻俩租下老城闹市区的一家6平米小店,按理说闹市区的店面本不好租,可就是因为面积太小租金又高,所以才一直无人问津。不过这却正符合小于和小姜的要求,做小吃紧凑点的店面显得温馨。
经营斗志,善谋者胜。所谓谋略,无非是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执行力
其实小于对这家6平米的小店铺是做了深入研究的,离这家小店不远就是两条专门卖服装鞋帽的步行街,而服装店里的售货员多半都是小姑娘,而小姑娘又都爱吃小吃再加上休息时间有限,小吃也是节省时间的最好选择。无形中小于已经把这几条街的售货员作为了自己潜在的稳定客源,还有步行街的人流量,只要自己经营有道,做的好吃,赚钱只是时间问题。
机遇往往也是偏爱有准备的人。在经营手法上,夫妻俩也是颇有心得;丰富了菜品种类,时刻保持店面的卫生整洁,办卡优惠,多吃就送,微笑服务等等。
一年多的时间,这个6平米的小店已经成了周边的“网红店”。固定客源在不断增加,去吃馍的人经常排着小长队,也有人劝夫妻俩扩大店面,雇人帮忙,可是俩人一直不肯。我自己觉得原因可能有两点吧:一是店小温馨,可以接待更多层面的客源,二是每次路过小店看到排起的长队都会给人一种这家店肯定很有特色的感觉,毕竟人都有从众心理。也或许是夫妻俩有梦为马,初心不变的原因吧。
成功的背后多半都是辛苦的付出和不懈的坚持。不惧辛苦是种态度,而不懈坚持则是成功者大都具备的一种品质
夫妻俩的小店现在每天的营业额大概有3000多元,而这背后的辛苦也是显而易见。每天早上4点多都起床,洗菜,切菜,和面,烙馍。忙到6点多迎来吃早餐的第一批客人,而早餐也往往持续到九点多,还没来得及打盹,又要为中午的一批熟客忙活,下午是一天当中难得的清闲时光。夫妻俩总是趁此机会,轮流休息个吧小时,晚上又要从5点多忙到10点。
夫妻俩的创业经历看似平淡无奇,却也满满正能量。至少我们能明白,只有辛苦的付出才会有丰厚的回报,选对方向很重要,但是克服困难坚持下去更重要。
每个成功者身上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们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成功之路背后,却有着许多共同的品质,这些品质是我们常人都知道却很少做到的。虚心学习,他人的经历或许能变成我们的经验,他人的长处也能弥补我们的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