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首富,入籍中国?
前几天,移民圈里疯传一条消息:
泰国首富谢国民已经带着全家加入了中国国籍。
泰国首富,入籍中国?
并没有,谣言而已。
正大集团官网很快就出来辟谣:谢国民是泰国出生的泰国人,加入中国国籍之事纯属造谣。
逻辑很简单:谢国民没理由离开泰国,泰国也离不开谢国民。
提起谢国民,很多人可能很陌生。
但正大综艺这个节目,可以说家喻户晓。
1979年,正大集团营收已超50亿美元,是东南亚最有影响力的私人财团。
而谢国民也等来了期待已久的中国首部外资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这年,正大拿下了深圳0001号外商营业执照。
1990年,邓公会见了谢国民,夸奖道:“你们兄弟的名字起得好!”
好在哪?
父亲谢易初给四兄弟分别起名:“正民、大民、中民、国民”。
连起来就是“正大中国”,寓意中国沿着正确道路发展壮大。
两周后,正大综艺正式在央视播出,成为中国寿命最长的节目,直到2019年改版后在泰国继续播出。
泰国华人谢国民带着他的正大,正式进入中国。
正大,也就成了中国第一外企。
正大在中国设立了600多家企业,正大饲料、正大食品、卜蜂莲花、正大广场、正大制药、大阳摩托;
还有上海陆家嘴正大广场、北京国贸中心双子座大楼,都属于正大。
2019年,正大集团680亿美元的全球年营收中,有2/5来自中国。
2020年,正大股份股份营收456.92亿元,净利润75.71亿元。
而与长袖善舞的李首富不同,老谢坚定地做多中国。
43年在中国投资1200亿。
其实,谢国民入不入籍已经不重要。
因为,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祖上是中国农民,我是农民的儿子”。
正大进入中国之前,有人说,一个中国农民不可能养一万只鸡。
可40年前,谢国民做到了。
跟其他富豪不同,谢国民不是靠服务精英起家,而是服务社会最底层、离精英最远的广大农民。
正因如此,今年建党100周年的时候老谢第二次被邀请到天安门城楼观礼。
海外华商中得此殊荣者,只此一人。
2019年,东南亚亿万富翁总财富值为3690亿美元。
其中,超过3/4由华人控制。
一直以来,在东南亚,华人可以说是富可敌国。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泰国华人。
目前泰国有1000万人左右的华人,占其总人口的14%左右。
泰国富豪榜前四全是华人,拥有全国70%财富;
22位泰国总理,有华人血统。
泰国前总理他信和英拉在广东老家宗祠前合影
谢国民,在泰国是什么地位呢?
不用多说,实打实的首富。
正大在泰国叫卜蜂,除了饲料和养殖业,零售业、电信业、铁路等正大都有布局。
正大一年的营收相当于泰国GDP的10%。
谢家在泰国政界、皇室也是混得风生水起 。
2014年,谢国民女儿出嫁,主婚人是泰国总理巴育。
2019年,泰王拉玛十世刚继位,就马上会见谢氏第二代掌门人谢国民。
在一次会见中,谢国民对国王行跪拜礼后,王后反过来还给谢国民行了礼。
谢家在泰国,可谓树大根深。
为什么华人在泰国这么吃得开?
1.华人太会做生意了。
1855年泰国对西方开放后,华商学习并采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在萨克迪纳制度下,下层泰人没有条件从事商业活动,华商充当泰王的代理,获得各种经商特权。
华人包税商为泰王创造了多种新形式的收入,为拉玛五世的改革和君主专制的加强提供了大笔资金。
从某种意义上说,泰国君主专制政体是在华人支持下建立起来的。
在泰国没有民族资本家的情况下,二战前华商代替了泰人成为民族资本家,与欧洲资本竞争。
2.潮汕能吃苦,会变通。
泰国华人,超过800万来自潮汕地区。
潮汕人能吃苦,善变通,这是在泰国安身立命,闯出一片天地的基础。
泰国华人街
如今,如果到泰国旅游,可以和当地华人直接用潮州话无障碍交流,感觉很亲切。
3.信奉佛教的泰国,并没有那么排华。
而泰国又是东南亚唯一没有沦落为殖民地的国家,自然也就没有殖民者分而治之利用华人压迫泰人的历史。
尽管如此,华人为了自保,还是改用泰文来作为他们的新姓氏,主动融合进泰国社会。
总之,华商们摸出了一条路:
先努力积攒资本,然后和泰国王室联姻稳固政治地位,拿专营牌照垄断各行业,赚大钱。
拉玛一世之父娶的是位华商之女;拉玛一世的姐姐则嫁给了一名华商。
现任泰王的奶奶诗纳卡琳王太后就是广东潮汕人。
亲上加亲,泰国王室自然放心让华人亲家来帮助经营生意。
东南亚很多国家的华人不热心政治,也被限制参与政治,只知道经商挣钱。
而泰国的华人精英却通过自己的能力,抓住了机遇而参政。
在泰国历届政府中,有许多华人担任要职。
1966年的19位内阁成员中,华裔就占了12位;
在1986年由147位议员组成的众议院中,有86位是华裔;
1987年由泰王任命的94人组成的参议院中,华裔有20位。
80年代中后期,华人后裔一度占泰国政府官员的近70%。
高级军政官员中,80%以上是华裔。
众议员和地方省市长及议员的华人、华裔也在半数以上。
可以说,泰国华人的政治地位是海外华人最高的。
泰国华人的创业史,可以说是整个华人海外创业史中最辉煌的一页。
不管怎么同化和改名,泰国华人并没有忘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