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B 站、小红书 、抖音……一键掌握 6 大平台 KOL 营销最新趋势及打法攻略
KOL 营销市场总览市场规模预计达到 980 亿元,美妆快消占据投放主流
KOL 投放成为品牌们的常见选择,整个市场规模稳健增长,KOL 内容营销获得更多广告主关注与预算投入。
数据显示近两年来,KOL 营销的投放额保持近 50%的增速,2021 年预计增速达 44%,市场规模预计达到 980 亿元。随着 KOL 市场规模的高速增长,广告主在 2020 年增加营销预算的广告类型主要集中在内容营销(KOL 推广等)、电商广告和信息流广告 3 种形式中。在未来,KOL 和新媒体营销也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营销预算投入对象。
全行业品牌抢占 KOL 内容营销赛道,美妆快消行业占据市场投放主流。尽管美妆日化行业 KOL 投放客户数量与其他行业相对接近,但 KOL 投放金额远超其他行业,同时对比 2019 年,投放金额占比上升了 8%。这也侧面反映出,新媒体平台用户在美妆日化品类上拥有更大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
此外,今年复杂的市场环境,促使更多高客单价产品的行业入局,比如汽车、教育行业等,品牌纷纷通过 KOL 社媒投放,保持品牌热度。
投放平台特征社交媒体商业化发展阶段不一,各平台投放规模变动较大
近年来,社交媒体平台逐渐完善商业化链路。基于不同的发展历史和内容特性,各大平台如今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中,而市场主需要根据各平台特色及商业潜力,进行更加精细的社会化传播策略及布局。
社交媒体的流量分配也出现了变化。与 2019 年相比,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 和 B 站 5 大主流社交平台在 2020 年的 KOL 投放规模呈现出以下特点:
从整体上看,微博和小红书两大平台投放金额占比最大,「双微」交易优势正在逐渐减弱。这一现象是社交平台流量再分配以及社交动态不平衡的充分体现。同时,小红书、B 站这类用户更圈层化、更细分,相对「小众」社交平台开始全面崛起。
从行业来看,各类广告主在不同平台的投放金额占比存在差距。美妆日化品类偏爱小红书,在抖音平台的投放也有所上升。3C 数码则偏爱 B 站,与 2019 年相比,2020 年在 B 站的投放大幅上升。食品饮料更中意抖音和微博。IT 互联网行业的投放更偏向微信公众号。
投放内容类型向原创视频方向聚拢,渠道组合方式多元化。2020 年原创视频同比增长 14%。相较传统文字营销,在内容形式上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因此促销效果更好,获得了更多广告主的青睐。根据数据,2020 年双十一视频创发类订单同比增长 136%。
此外,2020 年在 2-4 个平台进行投放的广告主占 57%。随着中国社交媒体用户分布越发粉尘化,广告主加大多平台联动的投放策略,通过海量 KOL 口碑集群效应,打造强力产品认知,侧面映射广告主社交媒体投放日趋科学。
平台商业化路径相对统一,内容营销各具特征
虽然社交平台玩法及用户特性各异,但其商业化路径基本统一,涵盖完整的「市场主(出资方)-KOL(内容方)-消费者(受众)-商业变现(购买)」这一链路。
就内容角度来说,各平台具有不同的用户触达方式及内容形式,因此最终落实到商业化转化的方式方法也大相径庭。对于市场主来说,准确洞察并合理组合运用各平台触点,最终产出合适的全链路打法则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报告总结出 KOL 营销主要社交平台的特征:
6 大平台 KOL 账号情况总览
6 大平台商业化情况差异较大,从可商业化账号数量可见一斑。目前,抖音的可商业化数量超 23 万,位于 6 大平台首位,微博和微信平台的可商业化账号数量也超过 10 万,远超其他 3 个平台。
6 大平台 KOL 账号的腰部尾部占比较多,账号集中的类型存在以下特点:
KOL 投放考量市场主需要更精细的投放策略,采用更具战略性的组合投放
KOL 从广义上包含了明星、行业名人、知名博主等。广告主对 KOL 进行多维度评估,如影响力、相关度、商业能力等,以更全面立体地了解红人,实现有效投放。
为了便于理解和管理,KOL 通常被分为头部、垂类、KOC 类用户;而市场及社交媒体日渐复杂,要求市场主生产出更加精细的 KOL 营销策略,市场主可以根据每个平台意见领袖不同的身份、归属、标签,根据自己的传播目的选择合适的 KOL 进行合作。
在策略性分类的基础上,市场主还逐渐采用更具有战略性的组合 KOL 投放模式,以在不同节点产生不同的品牌影响力、产品种草力以及商业转化力。
6 大维度考量 KOL 流量情况
由于 KOL 及社交媒体的复杂性与灵活性,广告主对 KOL 进行评估时,应从多维度入手。报告总结了 6 个方向,帮助广告主更好地认识 KOL 的流量情况:
更多内容详见《中国 KOL 市场营销洞察报告》。
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
添加报告小助手
备注【KOL 洞察】
即可获得本期报告原文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