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可仕代表:破解青年返乡创业就业“叫好不叫座”现实困境
农业农村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22年底,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1220万人,2025年这一数据将超过1500万人。“越来越多的青年返乡创业,用坚持、专业和热爱在家乡挥洒汗水,为家乡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和新的活力。”全国人大代表、民进福建省委会主委严可仕说道。
各地也在积极统筹产业布局,出台相应政策,为青年返乡创业提供多方面的发展机会,取得了积极成效。但青年返乡创业在面临难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遭遇着“叫好不叫座”的现实困境。严可仕表示,具体表现为“创业环境差、业态同质化、抗风险较弱、措施不具体”四个方面问题。
严可仕解释说,“创业环境差”是指部分地区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农田水利设施等硬环境相对落后。同时,文化生活匮乏,科技培训、文化教育等软实力缺失。“业态同质化”是指县域内返乡创业青年的创业领域相对集中,主要围绕当地特色农产品衍生出的电子商务、商贸服务、现代物流及生活服务类产业。“抗风险较弱”是指大多青年返乡入乡创业项目体量较小,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易受市场、资金、金融波动影响。“措施不具体”是指当前支持青年返乡创业政策落实“力度”不足,缺乏具体详细、可量化、可落地的“真金白银”措施。
如何破解年轻人返乡创业的后顾之忧?在今年全国**上,严可仕代表带来了《关于破解青年返乡创业就业“叫好不叫座”现实困境的建议》。
严可仕建议,落实好创业就业政策。加大支持青年返乡创业政策整合力度,制定差异化的扶持政策,构建科学的政策支持体系;通过建立健全政策跟踪服务机制,探索打造高能级乡村科创基地和青创园区;加强市县公共创业服务机构建设,为创业者、企业家当好“店小二”,打通政策执行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多渠道降低创业就业风险点,“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差异化的经营模式;建立返乡信息服务平台,为返乡创业青年提供市场分析、项目推荐、政策咨询等服务;建立创业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返乡青年创业风险。设立创业风险储备金,为遇到资金困难的返乡创业青年提供紧急援助。”严可仕说。
严可仕还建议,对于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要加大政策性资金补贴和奖励精度,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拓展社会融资途径,组织农村创业青年与创投资本对接,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整合盘活本地优质资产,可考虑由政府部门出面流转整合土地、房屋等资产,降低创业成本。
在提升县域创业承载力方面,严可仕提出,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引导青年将创业方向与县域规划深度融合、借势发展。优化县、乡、村三级创业点区域布局,通过集聚效应、规模效应降低创业成本;加强返乡青年创业培训,满足他们对于专业技能、产品销售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提升需求;鼓励大学生、在外务工能手等返乡创业,发挥青年群体特有优势和作用,孵化培育创业创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