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论坛发表 中国教科院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坛暨石狮共享教育论坛 发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石狮宣言”
2018年4月27-28日,中国教科院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坛暨石狮共享教育论坛在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教科院教育理论研究所、合作发展处和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承办,石狮市教育局协办。来自中国教科院各实验区、泉州市各区市县、石狮市各学校近200位代表与会。中国教科院党委书记殷长春、副院长高宝立,泉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蔡琦瑜,石狮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林希妍,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程方平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方朝晖教授等到会指导。论坛形成“六个一”共识,发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石狮宣言”,全文如下。
朗朗乾坤,巍巍中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深厚的思想基石。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邀请,来自全国各地各校的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近200名代表,相聚福建石狮,围绕“传习经典、博文约礼”,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形成了以下“六个一”共识。
——提升一个认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央要求,是国家行动,是政府部署,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明确一个目的。文化是教育的土壤,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了中国教育、中国学校和中国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立中国教育之根、立中国学校之本、立中国学生之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特色问题,更是底色问题。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龙的传人,不是喊出来的,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熏陶出来的。
——突出一个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学说百家,流派充盈,样态丰富。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贵在吃准优秀传统。时代不同,意义也不同。要本着扬弃的精神、择优的态度,选择思想性最强、影响力最大、共识度最高、解释力最优的优秀传统作为教育内容,真正做到学经典、诵经典、护经典、传经典、用经典。要深入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既讲好“普通话”,又讲好“地方话”。
——强化一个方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知行合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要强化知行合一。要讲理,要有理好好讲,要以“行”作为逻辑起点,在“行”中验证“知”、升华“知”,防止知行脱节。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尽可能做到“教育活动化、活动课程化、课程特色化、特色系列化”。引导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处理一个关系。多年来,各地各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德育、学科教学、各种专题教育,都在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是零起点。现在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是从0到1,而是从1到N;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添柴加薪。要处理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学校既有教育工作的关系,在融入上下功夫。
——建好一个团队。师者,范也。正人先正师,育人先育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关键在教师。要普遍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重视起来;要普遍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实践起来;要普遍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示范起来;要普遍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钻研起来。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为了文化更加昌盛,为了教育更加自信,为了学生更加全面,让我们从今天、从此刻开始,携起手来,传承创新,共同开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