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大运营中的财务如何指导业务?
关注爱德地产研究院↑,索阅最新期刊。
有创造性的财务不只是服务于运营,而是要指导运营,不能提升企业价值的运营都是无效的,财务对关键节点和目标要做出指引。运营,最终体现为公司的财务业绩,所以,让核算业绩的财务人参与到运营中,是十分必要的。
壹
财务融入运营并指导业务
财务如何从自身业务角度融入运营并指导业务?
1. 融资管理
部分公司的项目运营是以ROE为考核,涵盖了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融资计划等所有项目公司指标。以此为目标的运营,可能与集团公司价值管理的理念出现偏差,个人建议项目公司抛开融资重点关注ROIC,当然低成本的开发贷,还是要积极争取的,至于非标融资工作,项目公司要做好方案储备,由集团资本管理层面去统筹决策。近年各开发商使用较多的供应链融资也需要财务给出,相关部门明确指导意见,从招标到结算统筹安排。
开发贷融资要求“432”齐全,四证是纯运营节点,30%的股东资金投入,在公司注册时,财务就要做出明确安排;至于二级资质在公司拿地阶段就要确保拿地主体上级公司符合条件。前置把控条件,财务必须提前布局;融资提款阶段,什么时候最晚缴纳土地款,什么时候最晚取得国土证,是否和规划许可证相关,在这些前提下,财务必须明确把土地款缴纳时间尽量延后,取得国土证后尽快抵押,不影响后期预售许可证办理,节约资金占用;在经营现金流回正以后,是否有必要继续利用外部融资,也需要财务给出决策意见。
2. 税务管理
房地产三大税种: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增值税,都是预缴而后期清算或者结转,无论哪个税种都会影响现金流,从而影响ROE或者ROIC,财务必须做好统筹。
所得税的前期预缴,财务应做好安排,利用税会差异做好费用化处理,减少预缴避免后期退税;土地增值税需补税且价格有增幅预期项目,应适度控制销售节奏,避免被提前清算补税;因为2016年起改为增值税,因地产公司成本支付后置特点,竣工备案进行增值税结算时,务必取得足够多的进项税票,需要招采部门在招标时明确合同执行完毕即开具所有发票,而不能按付款进度开票,否则后期产生大量留抵税款,造成资金占用。
税务筹划也是要财务主导,各部门通力配合的一项工作。这里讲一些税务现象,不说筹划,筹划容易被反侦察,这里只讲一些现象:立项分期、规划许可证分期,方便了开发和日常管理,结果导致利润大幅度降低;一个产品面积段选择,虽然让产品成了量价齐升的爆款,但是利润降低;力排万难拉高排低,结果货值升高,利润降低;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提升产品售价或者降低产品成本,结果利润降低;产品提升了园林景观标准,提升了小区整体公区精装修标准,结果利润也提升了。所有这一切,财务都要给出明确指导意见,或者说决策必须经过财务,避免上述这些费力不讨好现象发生,否则就是乱运营。
3. 利润管理
项目的经营测算结果,运营人员一般都能掌控全周期情况,但是具体到每个年度,可能就需要财务人员进行把控了。与税务管理一样,企业如何分期开发?产品分别需要哪年交付?规划许可证是否要分期取得?不同产品的售价不一样,成本分摊不一样,不同产品利润率不一样,不同年份的利润额也不一样,这些都需要根据集团整体需求由财务做出安排。合作项目中,是否要争取并表权,哪个年份并入,并入后对集团资本结构和利润影响分别如何?也需要财务给出明确意见。
上述管理动作都是时点性的,在此基础上,财务要根据项目各个运营计划实现情况进行定期的动态跟踪,更新管理建议和要求,让运营来配合落地,确保项目公司业绩目标达成同时,与集团公司整体利益保持一致。
最后强调一点,无论运营还是财务都要明确,管理的是项目,但最终要提升的是集团公司价值。优秀的财务应该能引领运营,无论谁来引导公司业务,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提升企业价值。
贰
城市总要懂财务报表管理
脱离了财务管理的大运营,都是伪运营。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反映为财务报告,三大财务报表分别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
企业三张财务报表披露的惯常顺序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综合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而在集团下的各城市总通常关注的顺序恰恰相反:
首先是现金管理。因为地产资金密集型行业特点,没有资金寸步难行,很多城市总经理更关注的是资金,这点没有毛病,毕竟要先活下去,就要保证资金链能够闭合。
其次是利润管理。活下去,还要有质量活下去,给股东赚钱,为上市公司财务业绩添彩,大部分城市总也能关注到上市公司业绩问题,只是深度略有差异。
最后是反应企业财务整体状况的资产负债表。通常会被部分城市总放在不重要的位置甚至忽略掉。容易形成的错误观念是,项目资金能够迅速回流股东,又能给股东赚钱,还有什么问题吗?资本结构管理理念缺失,是部分城市总存在的问题。
下面结合现金管理、利润管理和资本结构管理讲讲不同风格、不同水平的城市总经理对财务管理的认识水平层次。
一、入门层次:自给自足,小富即安
1. 现金管理:缺口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