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的搬家公司,有多少在持证抢劫?
“不稻子”本想删除该名搬家人员,也想过报警,但又担心其找上门来,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这些打着搬家的旗号公然抢钱的行为固然可恶,但是,如果不是有人提供桥梁,普通消费者又怎么能找到这些注册经营地址是假的、公司名字是假的、官方网站也是假的“搬家公司”呢?
很多遭遇坐地起价的消费者,都是通过网上搜索来寻找搬家公司。搜索引擎的指向,让客户容易将山寨公司当成“真李逵”,源源不断地送上门供其“割韭菜”。
在吴女士与四方兄弟公司的那单搬家业务中,就有着搜索引擎的重要“贡献”,四方兄弟公司正是她从搜索引擎中找到的排名第一的搬家公司。
这些公司往往在竞价排名中投入重金,四方兄弟出事后,有人曾帮其算过,每天用在搜索引擎上的花销不会低于6000元,不是每年,不是每月,是每天哦。
另有搬家公司搬运工表示,他所在的公司高度依赖数字同城、某度等网站的竞价排名。由于竞价排名费用昂贵,搬运工的人工费用遭到压缩。他所在的公司工人提成只有约10%,如果兼任司机,提成可以达到18%。
而微薄的回报下,工人们更愿意在报价中做手脚,以赚取额外报酬。这也是造成搬家行业乱象的一个原因。
而数字同城就更不要脸了,收着搬家公司的广告费,还抢搬家公司的客户,管你是不是正经的搬家公司,一律“黑吃黑”。
北京亿通达搬家公司曾把其广告投送平台数字同城告上法庭,这场甲方告乙方并不只是经济纠纷那么简单。
亿通达搬家曾在数字同城网站进行网络推广宣传,其主营业务为货运搬家,而数字同城经营有自营的数字搬家业务,存在竞争关系。二者签订了《网络推广服务框架协议》,协议约定数字同城负责在其网站网页中为亿通达搬家公司提供各项推广服务。
但合作一段时间后,亿通达发现这广告做了个寂寞,客户不增反减,生意越做越凉,还不如以前不打广告的时候。
为什么会这样呢?
亿通达发现在数字同城网站上浏览其公司页面后点击查看电话号码会弹出数字同城的推广电话和商家链接,点击链接进入填写客户基本信息后接到的竟然是数字同城网站及数字搬家的电话,拉拢客户选择数字同城自营的搬家业务。
好家伙,我给你交广告费是花钱请你来挖我客户的?
同时,数字同城在亿通达搬家公司的推广页面,添加“领取红包”链接,点击该链接,网页会自动推送“”的微信账号,并引诱浏览者添加。后经核实,该微信号属“58放心搬家”的推广微信号。
吃完买家吃卖家,中间商不仅要赚差价,还要抢你客户,论坑人,没有人比数字同城更专业。
更有甚者,搬家公司和入驻平台合伙欺负消费者。
有网友爆料称在北京预约货拉拉搬家,不到两公里距离被收费5400元。据称,其前一天晚上预约货拉拉时,平台显示费用440元,人工费用330元。
据该网友描述,实际搬运时,因为疫情影响,货车不能进入小区,需由人工将货物从小区门口搬到新的住处,距离约200米。搬运工人却提出,步行距离要按“每人每米5元”的标准额外收取搬运费,加上装货时步行的距离,共计5400元,如果不能接受就把东西放在马路边上。
更离谱的是此事曝光后货拉拉官方客服的态度,客服在解释相关质疑时表示,用户下单时交的只是公里数费用,不包含停车、高速、搬运和超时等候费用。搬运费用没有统一标准,需要与搬运工协商议价。对于网友的爆料,客服称是属于个人炒作行为,如用户觉得不合适可以拒绝支付。
好家伙,一共就1.2公里的距离,停车、高速费用都出来了?客户是从这边服务区搬到对面服务区吗?不会说话真的不建议非要整两句。
客服的态度让整个事件加了一把火,网上骂声更甚。
一天之后,货拉拉不得不再次通过官方微博回应上述事件,称在事发后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门处理小组,并称涉事司机行为严重违反平台规则,已被平台封号并清退,且终身不可再加入平台。
货拉拉还表示,将做出以下补偿措施:此单运输和搬运费用全部免除;货拉拉愿承担用户因此事件带来的购置门锁等一切后续花费;针对给用户带来的精神伤害,货拉拉希望能与用户平等协商,给予补偿。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用户跟你平等协商的时候,你不是一口咬定人家要炒作吗?孩子死了你来奶了,猪撞树上你知道拐了,鼻涕流嘴里你想起甩了,早干啥去了?
平台都不要脸到这地步了,这行业还能好吗?
所以,当我们质问为什么好几年了,搬家公司还这么嚣张时,恐怕只能说明,他们生长的地方,确实是一片“沃土”。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8.7万家搬家相关企业,仅2019年,新注册搬家企业就达到了近2万家。从地区分布来看,山东以1.05万家企业排名第一,占全国总量的12.1%,广东、江苏分列二三名。
国内搬家服务年均增长在40%-50%以上,整体市场规模在千亿以上,但伴随行业快速发展,“小、散、乱”等问题却愈发突出。
在一些投诉平台,有关搬家货运中价格服务争议、货物损毁、行程安全等投诉屡见不鲜。据统计,行业货丢货损客诉率0.1%-0.2%之间,行业内公司间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更是参差不齐。
乱象背后是治理难。一方面,搬家货运行业内多以个体或小企业经营为主,经营分散,导致监管难;另一方面,搬运过程中涉及场景较多且复杂,难以清晰界定,而行业内又缺乏统一的制度标准体系,多重叠加因素影响导致搬家行业一直以来备受消费者诟病。
在一些地方,搬家行业到底属于家政业还是交通运输业都不明确,定性不明确就导致主管部门不明确,出事了一报警,警察说我们不管,你这是经济纠纷,找工商局,工商局也不管,说你这是合同欺诈,找法院起诉去,还有更离谱的,说这属于电子商务啊,你找工信部去。
推来推去,搬家尤其是网络平台上的搬家服务就成了一个三不管的灰色地带,有些搬家公司甚至底气十足地对消费者说:你报警啊,找警察我们也不怕!
这些年来,也有一些城市管理者针对搬家行业发起过一些专项行动。
比如在天价搬家屡上热搜的2020年,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也曾发出“搬家行业经营者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告诫书要求,要在官方网站醒目公示收费标准,细化服务收费项目,消费者电话咨询时,事先告知收费标准以及可能产生费用的重要信息且双方确认,避免价格纠纷。
去年3月10日,针对网络平台本地搬家服务出现的明码标价不规范等问题,合肥市市场监管局约谈了数字同城网络交易平台,要求其进一步加强监管, 严格落实主体审核和信息公示等基本义务;完善平台内经营者退出机制;积极开展法律政策宣传,加强价格违法行为自查自纠;督促搬家服务信息发布人改正价格违法行为。
济南市商务局牵头成立了济南市搬家行业协会,针对坐地起价、态度蛮横等搬家乱象,协会分别从市民搬家须知、服务流程、服务人员基本素养、指导性收费标准及保险方案等方面对会员单位提出了要求,并现场对符合要求的32家正规搬家企业颁发了“诚信服务单位”的牌匾,而这些诚信企业就是官方认证的搬家市场的“正规军”。
虽然各地方政府也努力了,也分头治理了,但是很难从根本上扭转整个行业的乌烟瘴气,在投诉平台,有关搬家货运中价格服务争议、货物损毁、行程安全、坐地起价等投诉仍然十分频繁。
网约货运平台这种集“互联网+客运+物流”于一体的新模式,已经超出了传统物流行业或客运行业的法律规制范围,网约搬家行业迫切需要增设相关立法,解决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将其纳入法律调整范围,保障用户合法权益。
直至今日,在上海这种国际化大都市还能出现坐地起价坑老头的事儿,可见,这行业确实到了不管不行的程度了。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3月24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对外发布了《搬家货运服务平台企业安全运营规范》团体标准。
该标准是我国搬家行业首个安全运营标准,能够预防以及处置搬家货运服务平台运营服务过程的一些安全事件,借助技术手段和监测设备,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安全风险和隐患管控,从而保障线上线下服务的安全和品质。
通过团标的建立,一是实现了搬家货运服务各环节的协调统一,规范了搬家货运平台及相关服务人员在搬家货运服务事前、事中、事后的安全运营体系,全面提高行业服务水平,有效保障各环节主体的权益。
二是为搬家货运服务全流程监管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提高行业监管效力,帮助搬家货运服务企业筑牢安全防线。
对于正处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搬家行业,推动发布这样一项安全规范标准其实并不容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不仅如此,该团体标准的发布,在法律层面为解决搬家纠纷提供了参考依据。《民法典》第十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而团标就是搬家行业的行业习惯。
虽迟了点,但终究是到了。
相信很多人都跟乌鸦一样期盼着在此团体标准的基础上,相关部门继续细化标准,让网约搬家的每一笔费用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还有某数字同城、某搜索引擎们,赚钱不寒碜,但你什么钱都赚,却一点责任都不承担,这不是要钱不要脸吗?你们再这么搞,我可真要成立乌鸦搬家业务部了啊。
乌鸦校尉整理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