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是干什么的 去非洲卖菜:我们肯尼亚农业创业公司在做什么?
我们是农业科技初创公司,位于非洲大陆东部国家肯尼亚,总部在首都内罗毕。有1000亩的农场、仓库分拣中心、自营店铺,服务肯尼亚当地的农民和菜场大妈,做蔬菜生意。
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这半年,实在太多的人,包括同学朋友们、宝洁和阿里的前同事们,来问“你们公司在做什么”之类的问题,希望这篇文章能回答一些疑问;也愿商业实干者、创业者们充满希望,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世界上各个角落,各行各业,都充满着勇敢的冒险家,用血泪踏出的最坚实的脚印。
目录
我为什么会来肯尼亚:机缘巧合
公司在做什么?我在做什么?
公司的价值在哪?
非洲农业的意义,社会价值,商业前景
难点在哪里?
为什么我选择在肯尼亚留下来
看向未来:公司会走向哪里?
我为什么会来肯尼亚:机缘巧合的故事
来到非洲,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
故事开始在,我本科毕业后工作了好几年,先后经历了有完善方法论的「宝洁」,和最后一班中国电商高速发展快车时期的「阿里巴巴」,2022年夏天,从阿里**辞,开启Gap Year间隔年。
当时想着,我都辛苦工作了这些年,有了一点点精神和物质基础,这个班就先不上了!!至少空个一两年,先玩个够,然后找个半年的整的项目(为人生下一阶段事业做准备)。确实玩得巨爽,走遍全国20多个地方,在香格里拉无信号区和长白山走徒步长线,在海南冲浪,参加了两次铁人三项,去庙里禅修一周,在大理旅居一个月。
玩了半年后,收到朋友转发的消息:“肯尼亚有一个农业初创在招6个月短期实习,可能你会有兴趣”。
于是2023年1月,打了个(算是面试)的电话,就直接决定来了。我没去过非洲、没干过农业、没待过创业公司,就用这半年体验人生了:体验并探索不同可能性,活出真正想要的人生,不就是gap year的意义吗!
没想到这家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小初创公司,有价值有意义,我干的非常开心,硬生生把一份非全职的实习干成了全情投入的事业,决定扎根非洲,不走了。本来以为至少玩一年的gap year就在此草草收场,又进入了忙碌工作的状态。
这一切,是机缘巧合,也是我这几年一直追问商业和内心的本质价值、探索世界之后,幸运地得到的,最佳事业礼物。
公司在做什么?
简单来说,种田和卖菜(bushi)。(于是我的职业经历叫做:从保洁/宝洁,到卖菜)
我们主营业务是蔬菜,大部分产业链自营。环节包括产、销和中间的运营。
生产端,有三个来源:自营农场,合同种植的深度合作农民,直接从农民手上买。
运营:自建分拣线和仓库,自己的物流车队,质检等。
销售端:两大块,肯尼亚国内,和出口(主要是欧洲)。肯尼亚国内又分为两个渠道:一是自营销售店铺,开在各个农贸市场,下游客户是菜场大妈(小B);二是超市KA,包括了家乐福、等各家连锁超市和其他分销商。
公司有300多位肯尼亚员工;非肯尼亚的全职员工只有2人:老板李奕(CEO兼,公众号@李奕在哪儿),和我(肯尼亚国内事业部总经理),俩90后中国女生。公司三岁多啦,我加入不到一年。
我管肯尼亚国内事业部,包括但是不限于在肯尼亚的销售门店和队伍、开店新品增量、农产品采买、仓储物流等,一共100多号人,为财务指标的体量、营收、利润、现金流和公司组织负责。特别有意思,也并不容易。
公司的价值在哪?
1)农业对非洲大陆的意义
非洲是“世界发展最后的10亿人”,却是国际声音里“最安静的10亿人”。这50多个国家的12亿人里,有4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里,每天生活费低于2美元。农业,民生之本,对于这片大陆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和平;没有粮食安全、医疗卫生等作为前提,社会就会动荡。希望我们作为一个小公司,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参与者,更想成为农业发展的一环;对于上下游涉及的人,不仅改善他们的生计和消费质量,更想告诉和教育所有的合作伙伴:西方援助的等靠要,并不能让你几十年都吃上饭,但是勤奋耕作的农民、学会做生意的卖菜大妈,就是会挣到更多钱。
我们的目标是造福10万农民,但是比起肯尼亚5000万的人口、2000多万的农业人口,是一个小数字;但是不同行业上不同角色的的更多小微企业的发展,所有人的亲身参与,叠加时间的复利,能建立一个更繁荣的经济体系,这就有巨大的力量。中国40年改革开放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坚信这个力量。
2)社会价值是什么
1.让农民变成更好的农民
我们和农民有两种合作模式:深度合作的合同种植,以及农产品采购。
1.合同种植
农民之前的痛点:
非洲每年接受大量国际援助,因此NGO有很多的有机农产品种植培训等,但是参加完培训、收获作物之后,有机蔬菜卖不掉,因为没市场;公司会给农民借贷买农机和肥料,提升产量,但是农民会种出来市场无法消化掉的农产品。
农民最大的痛点不仅仅是产量低,更是 to the :种出的农作物,要卖得掉,才能换钱过生活。
我们公司:
我们会告诉农民怎么种,也负责帮你卖完——真正解决农民生计问题。
2.直接和农民采购农产品
主要适用于本地农民有丰富种植经验、不需要我们公司提供种子技术的番茄、洋葱等品类。我们直接派采购兼质检人员下农村,买农产品就好。
我遇到过一个番茄农民大哥,大老远跑来我们公司,想要长期合作签合同卖给我们,我问他为什么想和我们公司长期合作,他说:种地10多年,我们是第一个买家:
自从一年前和我们公司合作,种植收入好多了、也更稳定,家庭过上更好的生活。他很感谢我们公司。
这些是在中国做生意不会遇到的信用问题,却是肯尼亚的商业和农业现状。
遇到这种场景,真的会很感动:那么多努力真的,值了。
2.农贸市场摊主:卖菜大妈生意好了
我们出现在市场之前:基本只有传统个体批发商供货,拉一个小货车,从农村买蔬菜、拉到农贸市场卖,1天收货、2天卖货,正好一周来回拉2趟;如果在农村没买到合适的货,就不来了。
对于市场摊主大妈来说,痛点是:
我们公司每天开店,每天供货,全年不缺货;农村、生产线都有质量管控的人员和流程监督。
某个卖菜大妈:你们的番茄太漂亮了,自从从你们这儿买番茄,虽然贵一点、但是我的生意都好了很多,挣了更多钱,现在在供我孙子上学。
3.消费者:每天需要吃新鲜蔬菜
因为有更稳定的每天供应,和更好的质量,消费者可以每天在市场上买菜时买到不错的菜了。
我们大部分的消费者,是肯尼亚中低收入的人群:门店大多数开在面向中低收入社区的农贸市场。下沉市场包括了3000万人口,是肯尼亚的消费大军,也因为“下沉”、支付能力不高,而被主流投资和商业视角所遗忘。
为什么选择下沉市场?
造福本地的发心:
大多数普通人也有资格吃上更新鲜的蔬菜,而且以支付得起的合理价格;而不是和非洲主流农业企业一样,只做高端人群和出口生意。
商业机会:
中低收入的茫茫大众,是国家的主要消费人群,也是一片足够大的空白市场。番茄土豆这种主要消费蔬菜,是每月千吨、万吨量级的;对比之下,看看面对高端消费人群的农业市场,肯尼亚有机生菜哪能一个月走量10吨呢?天花板太低了。
我们做大市场,做下沉市场,做被高端消费者和商家忽略、中低收入人群市场(拼多多的bgm响起了)。
4.高效市场:人货场的更精准匹配
我们对人货场的了解,算是肯尼亚农业同行领先(不是咱公司厉害,是同行比较菜;我们其实也小白,需要向各路大拿学习,欢迎线下运营/生鲜农业/非洲创业等等前辈指教!)
人:
对农民(所在区域,历史供货的量和质量,价格,重量管控等等,变成信用和能力的了解),对客户(菜场大妈的信息),有所掌握,知道谁能供什么、谁能卖什么。
货:
目前,市场上只有我们拥有成熟的给农产品分级和质量管控的能力,有每天给不同的农产品、个头sku、不同门店调价和调量的能力。
场:
开店SOP,搞定城管、地头蛇、招聘本地销售、店铺选址流程等等(当然失败过很多店,这个SOP说起来简单,实则是靠许多教训尝试堆叠而成的)。目前其他农业公司,并没有真正在本地农贸市场开出成功连锁店的能力,我们是唯一一家。
所以综合人货场的信息,积累了2年的市场价格、销量、分级、生熟、消费者偏好等等数据。这也是我们的壁垒。
人货场的匹配,我们就可以设置:
从而,让合适的产品、在对的时间、流向了最需要的消费市场,对于公司来说,实现销量最大、成本最优、相对健康的利润和现金流;对于农民来说,我们才有能力把他们地里大大小小的番茄都收走,而不是让小番茄在烂在地里,因为我们有能力,把不同sku卖去不同的地方、统统卖掉挣钱;对于市场机制来说,这是一个更高效的,让高质量打败低质量、低成本好价格打败高成本的机制,真正成为一个高效市场。
经济效率高的市场,效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时间更快、菜更新鲜,成本更低、消费者买菜更有性价比了,这些都非常直观。
5.公司的价值观坚持
作为一家内心向往真善美的公司,因为让想非洲农业变得更好而诞生的公司,我们是有一点点不一样的。
历史上的企业,只是为了更高利润而存在的话,只会是个体户的生意,而无法成为真正大规模的可持续公司;当这家公司的存在,服务了上下游足够多的参与者,让大家都挣到钱,提高了产业链的效率,有一些独特的价值观和精神,才会成就一家伟大的、穿越经济周期的企业。
3)商业前景
看宏观:
非洲大陆3万亿美金GDP,其中1万亿是农业。市场天花板足够大,但是也非常分散:小农种植、土地分散、机械化规模化难度大。要在分散的大市场里跑赢,目前阶段的关键在于“团结人民群众的力量”:整合足够多的农民(供给端),为供给端整合足够大的渠道/下沉市场(需求端)。
农民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也是商业规模的根基;销量渠道,也在快速扩张,在很多下沉社区的农贸市场开店,也拓展到了首都内罗毕之外的区域。
本地农业产量低、有提升产量和降本增效低空间,所以我们整合农民;粮食部分进口所以价格贵、难以付得起价格,有大量人口的蔬菜需求未被满足。未来有足够大的商业市场。
看自己公司微观:
公司三年的成绩:一直翻倍式增长,发展到现在,在肯尼亚部分主要蔬菜类目的体量排名里,超车做到第一(肯尼亚各行各业都缺乏官方报告,这是按我们自己的财务数据,和主要玩家在市场上每月的表现)
商业模式上,更轻、降低风险:农场的主要角色,已经从一开始“完全靠自己种拿来自己卖”,随着销量的快速提升,农场早已供不应求,变成现在的角色更是试验田、给农民教育的模范田;大多数的供给量,通过撬动农民的劳动力和土地,不需要太大的固定资产投入,就可以实现营收体量的快速增长;我们大概摸到了组织农民的和下游菜场大妈的门道;公司面貌,日新月异。
难点在哪里
对比中国的盒马、O2O、各路新零售发展的十几年,再看我们公司这商业模式,就觉得非常简单。在中国这世界美食之巅做生鲜,地大物博(运输长,物流复杂)、sku众多(耗损和成本高,难管理),需要管理多多层的地区分销商、建立前置仓;肯尼亚远没那么复杂,看起来“容易很多”。但是为什么肯尼亚没有成长出什么优秀的农业公司?最大的难点在于:运营和长期意愿。
运营Ops:
太难了。包括但是不限于:
没有靠谱的第三方物流(我们不是主动选择了物流自营,而是被逼的,没有一家物流商能靠谱准时地凌晨一点从我们仓库发货),也没有靠谱的国内分销商(所以就自己做分销了)。
人才能力和中国没法比,大家数学也很差,财务都能犯低级数学错误;人员素质,偷油偷钱偷菜都在发生(不能怪非洲人民,贫穷无法知廉耻;中国穷的时候,当年外企第一波进入中国的时候也大量面对贪腐和内部管理问题)。
结果是:成本难控,团队、资金、销量扩张都会遇到困难。
因为这些确实难,虽然市场大、想进入行业的玩家多,但是玩家一入行、非常容易做不好,然后慢慢死去,反而给我们这种后起之秀弯道超车的机会。让市场去自然淘汰其他公司。
长期意愿:
当下和未来想追求什么?价值笃信是什么,是否足够坚定?
愿不愿意吃苦?农业注定要和农民和菜场大妈打交道,处理400斤烂掉的蔬菜、肯尼亚雨季里陷在泥地的卡车,早上5点农贸市场开门、凌晨2点农村还在运货、分拣中心24小时作业,是一个辛苦的作息。
农业的民生特性,和商业属性,都决定了,作为一个人才个体,很难在这里赚快钱。
我坚定地相信,商业可以帮助个体和改变社会结构;此刻,建立一个公司,就是可以造福员工、农民和菜场大妈、消费者,可以做一家有商业规模的盈利公司,更能从经济社会结构上,为这片土地留下长期本质的系统性变革。
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如果没有足够的坚持+一些些理想+乐观的心态,并不足以面对现实中一地鸡毛的杂碎事务。
大多数人都是追求金钱名利权力的,追求快速累积财富、财务自由的性价比,比起苦日子更想过好日子,那么就不会选择,有运营难度、同时不在资本风口的非洲农业创业。所以确实没什么厉害的人愿意长期留在肯尼亚的农业。(自私地说,其实也挺好,我们没有什么特别能打的竞争对手,给我们做大业务的可乘之机了)
我为什么选择在肯尼亚留下来做农业?
自我价值观的清晰:
回到我的故事,从宝洁、阿里这样的大公司辞职,到gap year,是慢慢意识到了:我并不想追求社会认同下的升职加薪、买房买车这样的“成功道路”,但是追求的意义是什么呢?在阿里做过很多公益,以为辞职之后会去找NGO做半年志愿者,聊了一些机构发现:似乎我的野心并不想做一件小事,还是想用微小的力量触及社会结构的长期发展;所以,用商业的方式,本地产业链有小变化,这些个体成为长期改善的种子,是我想做的事情。这一年,我很确定自己的梦想是:
用商业的杠杆,让世界变好一点点,包括三个方面:「人」作为个体得到尊重,「社会」作为结构能有长期系统性改良,以及「自然」是被在乎的。
能得到一个机会,和公司一起成长,一步步靠近内心价值笃信的梦想,无比感恩,我太幸运了。
看清现实世界:
在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商业现状,包括中国民营企业,包括非洲,多多少少带点残酷和人性的真实。我面对的现实世界,并不都是美好,有烂菜、偷油、饿肚子的小孩和农民,但是这正是做一件实事的意义。
价值观的理想,和现实,总会相遇:这就是要走的路。
喜欢实体生意、有一些些商业野心:
读书和工作那么多年之后,不是为了在大公司做一颗优秀的螺丝钉的,我想建立一个商业实体,能盈利、不停拓规模(攻城略地的感觉太爽了),还能留下一些正面价值。
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建立什么样的公司?建立这样的公司,需要什么资源,做什么事?亏钱了、现金流危机了,怎么填窟窿?核心人员一下子辞职了,业务怎么转?下大雨,这批洋葱太湿太泥、发芽腐烂了好几吨,账上亏钱只能认了,货怎么处理,未来怎么复盘提高?
早上第一个电话在清晨5点、来自农贸市场,晚上最后一个电话在凌晨2点、来自暴雨洪水被困的农村,每天盯进账出账,每月等财务报表紧张又兴奋,同时营收体量、盈利、现金流都是很直接的压力,在肯尼亚农业创业,路上困难重重,但是因此充满挑战和乐趣!
作为一个乐观的社牛,和菜场大妈聊天打交道或者追账,挺开心的,也很帮助我精准了解和判断本地市场现状;作为一个实干家,对实体真实的生意的享受、甚至是沉迷,远远大于坐在办公室里看数、做ppt、写报告;作为一个追求长期有意义人生的普通90后,我真的无法说服自己留在大公司,框死在流程里,做形式主义的高薪工作,但是亲手建立有意义有追求的公司,非常非常非常幸福;所以这条路,干得开心,太适合我了!简直是量身定做的一份事业!!
看向未来:公司会走向哪里?
✨我们想为这片大陆留下什么?
帮助农民、菜场大妈、消费者、市场机制是眼前,如果跳出当下的三五年,长期来说,我们能在非洲大陆留下什么?
一家100年的公司
经济大环境好与坏,会影响消费市场、投资环境,反而没那么影响立国之本农业,毕竟民以食为天,什么年代的人民都需要吃蔬菜嘛!所以成为稳定盈利企业,穿越经济周期,活100年甚至更久,还是有希望的。
人才
我第一份工作在宝洁,一家有着180年历史的跨国消费品企业,有完善的方法论,我在实战中看到了商业的魅力和价值,积累科班方法论;当年,宝洁总经理以上的职务基本是外国人,现在,宝洁大中华区的CEO是中国人;宝洁毕业的众多校友,也在各行各业里发光发热,甚至在一些细分领域,宝洁校友创立的企业打败了老东家。
我们也希望在肯尼亚这个国家,培养出人才,这将会是本地社会的财富。需要方法论,需要对待人才的真心,需要时间和耐心,我们在努力。
价值观的种子
非洲在殖民和战乱里满目疮痍,这几十年的国际援助并没有真正帮助到非洲,内罗毕的贫民窟依旧住着100万人,政府的收入主要部分来自于援助而非税收、因此很难说主要动力是为纳税人服务;公务员没什么工资、严重腐败;穷人等着粮食、援助的金钱,变相培养了“等靠要思想”。这是残酷的现状。
我们相信“自力更生”的力量。
谁能挣更多钱?努力有稳定产出的农民,让店销量翻倍的优秀店长,兢兢业业又诚实不偷钱不偷油的司机,而不是坐着不劳动、等着援助方捐款捐粮食的人。
我们自己和每一个经理,也都是勤奋工作、相信努力有回报的人,以身作则。
公司300多个员工,有来自内罗毕大学(类似肯尼亚的清华北大)的高材生,也有没念完高中被迫辍学工作的人,但是大家有一样的勤奋努力、乐观开朗,有每天凌晨2点准时发货、沟通及时的司机,有清晨5点出门上班、6点准时在农贸市场开门营业的店长,有上夜班的分拣员工。
这些靠谱的员工,给了我无限的信心:能发展非洲的,最终只有非洲人民自己。
80年代台商港商回到家乡,90年代国际品牌集中进入、国际资本投资中国,留下的人才、公司机制,到现在国际消费品品牌被国货吊打,背后都是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世界GDP排名第二,中国人靠自己的双手站起来了。
世界强国的发展,从工业革命之后的殖民,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再到二战后国际金融体系的重塑,美苏冷战,军备竞赛,美国成为唯一的超头。
好像没有看到“和平发展”的案例?不,中国,就是靠经济发展崛起的。
世界的发展需要不一样的答案,一条自力更生、不靠援助的道路,一条不靠战争和殖民的道路,一条依靠发展经济的道路。中国,就是这个“不同的成功案例”,能鼓舞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相信自力更生发展经济的巨大力量。
和平与发展,不是口号,是靠相信这句话的个人、企业、组织,慢慢用行动证明与实践的。
我们只需要种下一颗种子,它就会慢慢长大。
✨商业上的未来:
规模天花板只增长10倍的话,不值得我的青春;留在这里不是为了做个小生意的,而是要建立一个有足够商业规模和社会改善影响力的,伟大公司。
创业公司,是在和时间赛跑,市场机会下的业务选择、每个月账上滚的钱,都和生命线息息相关,互联网巨头如阿里巴巴和美团,都经历过员工的薪水要发不出来、账上的钱只够烧6个月的危机时期。没有一家创业公司可以高枕无忧。
作为一家pre-A轮结束阶段的公司,活下来,不忘价值观初心,在机会窗口里快速长大。公司每个月都不一样,有压力、更有快速成长。
创业公司的一大好处,就是灵活。我们也在尝试不同的新业务,营收、利润和现金流会一直在现有基础上长大、同时长出新的枝丫。也许明年,我会写出完全不一样的对咱公司的理解和展望,商业机制、模式、战略重心也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抓住不同的时代大浪,换方向加速前进。2023版本的对比2022年,进步太快了;相信2024会有更大的进步,也需要作为创业者,做更准确的判断和变革,同时在实际商业环境里,锻造铁军的执行力,打出真正的战果。
每天晚上(包括周日晚上)开日会,当日销量、供给、仓储物流运作、调价格进行快速市场反应和执行,是“肯尼亚同行最卷”,也是建造执行力铁军的一角。
干实事,把长期战略变成每一天的执行,把梦想拆成阶段性目标、再达成一个个结果,看到新店销量暴涨、财务数据翻几倍式地进步、努力的员工一年涨50%的工资,把理想变成现实,感受到巨大成就感,和”与团队一起战斗“的情谊,让人热泪盈眶。
非洲人懒吗?看到咱公司员工工作那么努力,就经常感叹:我大概在和最棒的非洲人一起工作,我太幸运了;和价值观务实又有理想的公司一起成长,我太幸运了;能在年轻的时候遇到合适的机会创业,把手弄脏、做最接地气的生意,亲手打造不一样的公司,我太幸运了。于是经常感叹:我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运气好。现在,只想好好珍惜这份难得的幸运!!
最后-交个朋友
肯尼亚、或者整个非洲,都处于相比起中国更初级的商业阶段;我作为刚入行创业的菜鸡,也想向各路大佬请教实干经验。
期望链接谁:
出海,创业,影响力投资,VC,农业/生鲜企业,非洲企业/创业者,环保可持续、ESG商业化,线下店铺运营。
谁不要来找我:不和空想家为伍。
相信世界是由一个个愿意实干的人推进的,而时代巨浪前进得太快,很多的信息、知识、经验并不在书和互联网里,而在人身上。欢迎来后台发个自我介绍、介绍相关的伙伴和在做的事业,和我交朋友。
公司介绍报道参考36kr
不要担心,我是个社牛大e人,哪怕你是i人,我们也聊得起来的。因为实干和理想,知识与经验,好奇心,世界里无数有趣好玩的东西,不以“性格内向而是外向”作为边界,而是以“你的时间花在哪里,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驱动的。我很珍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和我聊天的人的时间,希望有更多的火花和经验分享。
我是一个小白创业者,也是非洲、农业、出海、地面团队管理、运营的初学者,有幸得到机会的垂青从而做些事情,依然有太多需要请教,提前感谢前辈的倾情帮助!!
相信实干的力量。
2023年开启了“中国卷王企业的大航海时代”,看到了Temu、Shein、、比亚迪等优秀企业,走向世界之路虽坎坷不断,但依然攻城掠地、大杀四方,非常敬佩。
感谢无与伦比的运气让我生于90年代的中国,在2010-2020的黄金十年开启工作,亲眼见证、亲身参与了中国、尤其是互联网消费的高速崛起,电商、移动支付、高铁网络等基础设施翻天覆地的变化,坚信未来会更好,努力能有收获(与之对比的是,成长过程中经历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的国家里年轻人,对未来并不乐观,不仅仅是非洲,更有日本、部分欧洲发达国家);然后在2020-2030的十年(极有可能是中国商业影响力全球扩展的黄金10年)来到了非洲,这个充满历史苦难和未来潜力的大陆,用双手,做一些不一样的事。
和远方的未曾谋面的朋友,举杯同庆2024新年,也远程共勉,我们在让中国和国际商业格局变得有那么一点点不一样,也在创造不同的涓涓细流,最终汇聚成惊涛骇浪,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