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视 | 90后女留学生来信:出国留学,这些事你要注意。
不平静的2月份接二连三地传来噩耗,从英国到北美发生了三起留学生致死事件。
先是留英女生被白人男友殴打致死,到加拿大两个中国少年为女友街头斗殴导致一死一伤,再到近日一名留学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女生被发现在寝室身亡。这一系列令人惊愕并惋惜的事件在留学生圈内掀起轩然大波。
“
身在异乡的同胞到底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这大概是每一位留学生和所有家长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留学生越来越趋于低龄化,许多家长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往国外读初中、高中和大学。根据一些欧美国家的法律规定,这些未成年需要被寄养在当地家庭或在学校住宿,少了父母的管教和约束,难免会让人担心这样的环境是否有利于孩子三观的塑造,外媒给这样的群体取了一个新名词“降落伞儿童”。
还记得两年前发生的那起中国留学生校园暴力案件吗?除了网络上普遍认为的施暴者理应得到法律的严惩外,我们也该好好考虑一下,身在异乡如果自己也遇到了难以处理的矛盾时该如何避免暴力?从自身来看,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压力该如果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
留学是学习的过程,是增加自己阅历的方式,是提高生活技能、锻炼自主能力的经历,而不是去花天酒地、谈情说爱、互相攀比的。
如果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切记要不卑不亢的争取,采用任何法律手段,包括报警、请律师、诉讼等等,要求当地法律的支持。
这里说一个小故事,我的一位品学兼优的女生同学上学期在学校食堂打工,在竞争一个时薪较高的岗位时经历点名只接受男生,我的那位女生朋友得知这个消息后愤愤不平的找顶头上司投诉了经理的做法,控诉他歧视女性,于是顶头上司便把我的朋友直接换入了该岗位。
讲这个故事就是为了要告诉大家,虽然老话说出门在外凡事都要让人三分,但当你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一定要大胆的为自己争取,千万不要胆小怕事以为自己低人一等,只要做到不卑不亢,我想人人都会敬你三分。
从自身心理健康状况来看需要考虑三个因素,社会、家庭和个人。
社会因素:
留学并不是一个吃喝享乐的过程,所要面对的困难远比去一个陌生的国度自助游要多得多。从买东西,乘坐公共交通,再到面对搭讪,人际交往等等都是留学生活中很重要的环节。
在出国之际你是否真的想好如何应对各色人种?是否真的能够应付那些点滴的生活琐事?换句话说,当你参加新生聚会时是否能够敞开心扉接纳新的朋友?是否谈笑风生的与人用外语交流?是否能够带动气氛而不至于尴尬?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往往就是造成留学生压力的根本。
另一个因素则来自家长:
有一些留学生的父母认为把孩子送出国就相当于子女坐上了通往成功的火箭筒,对于儿女的抱怨他们经常会说:“坚持就是胜利”,“别人都行你也一定可以!”甚至有的父母会因此责怪子女不思进取,不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
因为没有经历过留学的压力,所以不懂得各种心酸,虽然有父母来自物质上的支持,但当留学生因为交不到朋友而抑郁,因为想家而痛苦,因为某些方面不如别人而自卑的时候,父母采取的说教行方式必定是行不通的。
最后一个因素是自己:
留学生出国前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出国?我该如何承担压力?我的父母是否理解我支持我的决定?如果三个问题都有了答案,那么我想你大概是做好了出国的准备的。面对诱惑时、面对周围炫富浮夸的同学时、面对突如其来的压力时,你是否能够做到自信自尊自爱呢。
下面是一条来自知乎的提问:
语言沟通是社会生活的基础,试想你突然飞到一个只会讲A语言的国家,没人懂得汉语,你不仅需要开始学习A语言来买食物、坐公交、上课做作业、与房东交涉租房子,还要用A语言找工作、与老板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业余时间提升自我修养但是只有A语言的书,觥筹交错为了争取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实现自我价值……你需要多久才能熟练的像你说中文一样的说A语言呢?
即使是做父母的、事业成功的、心理积极健康的中年人,如果你们一无所有的到了另一个“星球”生活,语言能力变成了一个“小学生水平”,你们有多大把握承受这种巨变呢?
题主的问题让人心酸,但却是部分留学生平时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这里我希望各位即将出国的同学认真思考以上问题,并且祝福跟我一样在外求学的同学们平安喜乐。
周小平微信内容团队
作者| Zikun原创
本文作者| Zikun 向读者问好
今日美国留学生,来年回国搞建设。
★:欢迎读者投稿,选用有稿酬。信箱: @|文章欢迎转载,但须标明:来自公众号周小平同志(),侵权必究。|
点击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