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发帖 投完简历**扰电话不断,记者调查:买一份简历最低8毛钱
近期,求职者简历廉价倒卖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记者调查发现,从简历收集到简历倒卖,甚至买卖求职平台的账号,造假营业执照、对公账号,一套完整的黑色产业链覆盖求职者和招聘单位。
黑色交易阴影笼罩下,求职者发布求职简历后,频繁受到**扰,甚至被不良招聘者邀约面试,被坑骗不是罕见事。
投完简历接到“刷单”任务
今年4月,阿成(化名)在58同城上投了一份兼职简历,在那之后,**扰电话频繁打来。他出示的通话记录显示,这些**扰电话来自全国各地,几乎每隔几分钟,就有一个电话呼入。
有的求职者接到一些所谓“招聘方”的电话后,却不知道已被“套路”。今年9月,长沙的张强(化名)曾在58同城发布简历求职,一名长沙菁尚健身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联系上他,称2000元至3000元包吃包住,他去面试。“一开始说应聘,后说参加培训提升自己,获得资格证以后工资获得的收入会提高很多。”张强说,他没钱,工作人员便推荐他分期付款,并签订了17980元的健身教练培训协议。工作人员用他的手机操作,当场给他申请了7980元债权担保,12个月还款,共还款9033.36元。
小莉(化名)在58同城上投递求职简历后,接到电话,对方以“58招聘方”的名义向她发出面试邀请。面试后,小莉被要求缴纳428元的“建立工作档案”费用,之后她再也没有接到安排工作的电话。小莉再去这家招聘公司,发现已经大门紧闭。“58同城没有保护好求职者应聘信息,骗子了解到我的求职意向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朱晓(化名)表示,自己在智联招聘上找兼职工作,添加了一个名为“百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招聘单位的联系方式。联系上后,对方以工作为由,让她下载IS语音和“默往”APP,并要求她交入职费330元和保证金500元。交钱后,这家公司提供的工作就是“刷单”,如抖音快手的点赞、扫码投票,一单2元;还有挂机、写影评等,直播间挂机5元一小时。
0.8元可以买到一手简历
招聘平台何以成为各种不良公司频繁**扰求职者,甚至直接坑钱的温床?记者调查发现,泛滥的简历售卖、账号买卖,为不良公司提供了土壤。
要找到一个简历或账号的卖家可谓轻而易举。12月12日,记者在QQ群搜索栏输入“简历”关键词,找到众多简历聊天群,有的聊天群直接以“智联招聘”“58同城”等命名。这些群大多没有门槛,可以直接入群。
有人直接卖简历。一位简历卖家告诉记者,实时的一手简历2.5元一份,100份起卖,每天可以出1000份。“我们的简历电话打通的概率20%以上。”
一个名为“对公过企业环境”的卖家价格更为便宜,0.8元就可以买一份实时简历,并且可以指定行业、区域、年龄。“都是一手的,实时的,150个起批发。如果遇到电话打不通、停机、空号,支持更换。”这位卖家告诉记者,也可以购买提取简历的软件,月卡450元,季卡1200元,可以自己去求职平台抓取简历。
还有人出售各大招聘平台的招聘方账号。在一个取谐音名的“质廉招聘本群禁打广告”群里,不断有人发布账号买卖消息,比如“出售企业认证成品号”“58自动发帖器,多种功能应有尽有”。记者联系上一名卖家,卖家告诉记者,自己出智联招聘的账号,350元一个,可以发帖500个,发100个微聊,“一个黄金账号可以获得50个鱼(转化)。”
一个名为“人力资源苏经理”的卖家邀请记者进入群聊,在这个群里,群主表示,可以出售各招聘平台的招聘账号、在职证明、营业执照等。
“平台有义务审查招聘信息的真实性”
对于这些买卖简历、账号、建立提取软件的现象,智联招聘客服表示,应聘者可将倒卖简历信息的QQ群及倒卖者信息等,通过邮箱提交给平台,他们会把这一情况反馈给法务、技术等部门处理。
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易旭表示,不法分子利用招聘平台管理漏洞注册账号,通过审核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收集简历后进行倒卖;利用招聘平台技术漏洞,直接盗取用户简历信息后倒卖,这两种情况都涉嫌非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如果是生成营业执照或利用营业执照非法获利,则可能构成刑法第280条所述的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量刑方面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易旭表示,平台有义务对招聘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并保证用户的信息和隐私。针对用户信息的泄露,平台要承担行政责任,由监管部门进行处罚。一般包括责令改正罚款等;另外平台也应向信息被泄露的用户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果用户能够证明它因此造成损失的话,这个平台就应当因没有尽到信息安全保障义务,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果单一用户无法收集到足够证据,又确实发生了大量用户信息的泄露,此类情况可以由检察院依法提起公益诉讼。
潇湘晨报记者李姝长沙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