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中央财经大学茶道体验课
“茶是圆融的,主张纯粹、和谐、相互包容的玄妙,以及社会秩序中的浪漫情怀。它本质如同生命,是对不完美的崇拜,是对不可能之可能的温柔试探。”
这是冈仓天心《茶之书》中对日本茶道的描述。对于中国的大学生,接触日本茶道,或许更多地始于日本学者的茶道专著。
为向中国大学生介绍里千家茶道,里千家北京同好会在青交庵为中央财经大学日语系的33位师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茶道体验课。
体验课用的挂轴是展现日本茶道四谛的“和敬清寂”。宗丹老师为大家着重讲述了这四个字所表达的意义。
“和”,既表示和谐的和,又表示和悦的和,“和谐”注重形式方面,“和悦”则表示内在的感情;“敬”的思想源自禅宗,茶道吸收了禅宗的“心佛平等”观,并加以升华和提炼,形成了“敬”的情感概念;“清”,即清洁,茶道中的“清”更多的是指对灵魂的洗礼;“寂”,不是寂寞之意,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沉着冷静,岿然不动的心态。
茶室里的菖蒲花,鸳鸯香合及含有鲤鱼旗元素的小挂饰,呼应了男孩节的主题。在日本,公历的5月5日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男孩节。这天家家户户门上摆着菖蒲叶,屋内挂钟馗捉鬼图,吃驱邪的糕团(即“柏饼”)或粽子。日语中,“菖蒲”和“尚武”谐音,是“鲤鱼旗”寓意鲤鱼跳龙门。日本人认为鲤鱼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表达了父母期望孩子成为勇敢坚强的武士的愿望。
茶棚是寿扇棚,它的三根立柱分别由松木、老竹、梅树制成。松竹梅寓意“寿”,侧面配有扇形支架,雕刻松针菊花,因此命名为“寿扇棚”。棚上配以青花水指、老松大枣,朴素雅致,别具匠心。
茶点是柏饼,这是日本端午节的特色点心,自江户时期流传至今。柏饼外包着「柏」的叶子,「柏」是中文所说的槲叶,槲叶长出新叶而老叶不落,象征着子孙繁荣兴盛。
演示结束,北京同好会的会员为师生们呈上了柏饼和抹茶。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对于绝大多数同学,这或许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喝日本抹茶吧。同学们,味道是否可口呢?
品尝完茶点和抹茶后,同学们跟着宗丹老师学习欣赏手中的茶碗。看同学们的姿势,真是学得有模有样呢!
之后,同好会的会员将茶碗和茶筅放到同学们面前,大家开始兴致勃勃地动手点茶。点茶看似简单,实则是一门技术活,一碗一筅,一跃一提,碧绿生波,绵稠细腻。
目送中财日语系的师生们远去,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了日本茶道中的“一期一会”。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北京同好会真诚地为这群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也祝愿此次茶道体验课能够为你们开启一扇理解日本文化的大门,将来人人能够成为中日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和桥梁。
*本文撰稿作者及茶会摄影师均为茶道里千家北京同好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