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结课论文
中国农业大学课程论文(2009~2010学年春季学期)论文题目:茶艺之我见课程名称:茶艺概论任课教师:**云班级:水利091学号:姓名:****课程论文格式要求(封皮的背面):1.课程论文采用统一封面,以左侧为准装订成册。2.课程论文一律使用标准A4复印纸打印或使用标准A4复印纸手写稿形式上交。3.论文打印的格式要求:论文标题(使用隶书二号加黑;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分别使用宋体三号、四号及小四号并加加黑)摘要、关键字(需使用宋体小四号)正文(使用宋体小四号,行距20磅)参考文献(使用宋体五号)茶艺概论——茶艺之我见一:在学习茶艺之前对茶艺的看法在学习茶艺之,,茶艺之于我有如天边的北极星,可望而不可即,是那样的耀眼有高贵,那是一种优雅,一种内涵,一种气质,一种无可抗拒的力量,一种我无法忽视且崇敬的学问,一种神秘的恰到好处科学,所以他在我心中是很高贵的,不可忘却的冲动,对茶我是兴而往之„„二:在学艺茶艺之后对茶艺的看法茶艺的确是一门很值得人崇敬的艺术。它是一门集合了人类智慧与精神的艺术。“一粒沙里藏着一个世界,一滴水里拥有一片海洋,所有的树叶并没有不同,整个大地是一朵花。
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看,就是一个大世界。”是啊,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很多事物本身就蕴藏着世界的很多东西,很多东西都可以从茶艺中得到的,茶艺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很宽广的,所以很多东西是需要学习的,就像茶艺,不仅仅是茶的问题,还包含了很多其他意想不到的东西„„三:茶艺之茶茶艺首先是茶,以前我对茶的概念根本就没有这么系统的概念,以为茶就只有茶树上采摘的茶叶,现在我知道了六大茶类是哪些,他们的制作方法,而人们常常喝的花茶不属于六大茶类,它是再加工茶。六大茶类有: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黄茶,黑茶。十大名茶,茶之产地,茶起源于唐朝,发扬于宋朝,改革与明,盛极于清。其实至古以来,人们对于茶的起源很有异议,神农尝百草得茶而活,认为此为茶之起源,其实茶艺二字最早出现在晋代,形成于唐代。唐元稹有诗《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这是唐人对茶印象„„茶之制法,也是根据不同的茶类而有所不同,茶的泡法也是根据茶类茶而有所差异,也根据不同的结果而有所不同。四:茶艺之艺茶是一种很带艺术的生活实践。但是茶也是一种中生活艺术,而非视觉艺术。
在辞海中艺术的解释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把握和反应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广义的茶艺为研究茶叶的生产,制作,经营,应用的方法。狭义的茶艺即为如何泡好一杯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美好。艺术类别分类方式:异艺术感知方式(视觉,听觉,想像艺术,闻茶析声),以艺术的形式(静动态)。曾经有一个有关茶的脑经急转弯,茶寿是多少?其实很简单,一百零八。所以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茶有助于益寿延年。正因为茶的功能,所以茶之于生活更是可贵。茶之艺首先是在古代“文人”形成的。茶有四境:和,静,清,寂。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是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因此我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在优雅的环境中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徐渭在《徐文长秘集》中对品茗环境有概括的论述:“品茶宜精舍,宜云林„„宜永夜清谈,宜寒宵兀坐,宜松月下,宜花鸟间,宜清流白云,宜绿藓苍苔,宜素手汲泉,宜红妆扫雪,宜船头吹火,宜竹里飘烟。”许次纾《茶疏》对品茗环境谈得更详细:“心手闲适,披咏疲倦,意绪棼乱,听歌拍曲,歌罢曲终,杜门避事,鼓琴看画,夜深共语,明窗净几,洞房阿阁,宾主款狎,佳客小姬,访友初归,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课花则鸟,荷亭避暑,小院焚香,酒阑人散,儿辈斋馆,清幽寺观,名泉怪石。
”其中“心手闲适”、“听歌拍曲”、“鼓琴看画”、“宾主款狎”、“访友初归”等等是属于品茗的人文环境,“明窗净几”、“洞房阿阁”、“儿辈斋馆”、“清幽寺观”等等是属于品茗的室内环境,而“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荷亭避暑、小院焚香”、“名泉怪石”等等则是属于室外的自然环境。这是品茶到极致的一种意境。品茶品到这种地步,完全变成一种充满审美情趣的艺术行为,也标志着中国的茶艺至此已经高度成熟。古人把饮茶的好处归纳为”十德”:即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艺与道结合了。“茶道”以茶为媒,通过沏茶、赏茶、饮茶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增进友谊、学习礼法、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完善,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也达到了艺的要求,可谓是艺与道的完美结合。茶之艺还在于茶是我国国饮,以茶敬客则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从另外一个层面来提升茶的意境,充满艺术氛围。这从****赠送国礼茶给俄罗斯总统普京就可以知道。茶对于人类来说,一可让人啜英咀华,尽享茶之美味;二可醒神明目,有益健康;三可陶冶性情,为人修身养性;四可聚集亲情,有融洽情感之功能。
茶文化已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在古代有很多不同名称,如:茗、茶、葭萌等。一般认为“茶”字在唐以前的古书中还未出现过,自唐代始见,是唐代人把古“荼”字减去一笔而成“茶”字。“荼”是“茶”的古体字,可见,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茶这名堂。所以对于其艺术成分的需要更为重要。张籍的《夏日闲居》“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草长睛来地,虫飞晚后天。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这是从文这方面来看的。茶在我国古代的发展迅速,可谓是成为了国粹,以致后来传遍世界,日本茶道、英国的下午茶等,都是茶文化在异国他乡的延伸。这更加说明了茶作为一种艺术的传播,而其他于艺术以外的传播是比较慢的,同时也窥见了艺术的感染力。五:茶艺之“茶”“艺”之外的道在谈茶艺时已经涉及到茶道,其实茶,茶艺,茶道是分不开的。前文说过“茶道”以茶为媒,通过沏茶、赏茶、饮茶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增进友谊、学习礼法、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的完善。其实“茶道”就是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和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它经常和人生处世哲学结合起来,成为茶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要求。故中国古代也将茶道精神称作茶德,如唐代的刘贞亮就提出“茶十德”:“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
”其中“利礼仁”、“表敬意”、“可雅志”、“可行道”等就是属于茶道精神范畴,中国的茶道精神可以追溯到西晋的《荈赋》,但是直到唐代中期才出现“茶道”概念,最早见于诗僧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描写了饮茶的三个层次:“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二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其第三层次就是饮茶的最高层次,即品茶悟道,达此境界一切烦恼苦愁自然烟消云散,心中毫无芥蒂。 讲到我们的茶道,我们不得不提到日本的茶道。其实日本的茶道是源于中国的。但是日本的茶道经过历代大师们的不懈努力,也形成了完整、成熟、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茶道艺术文化体系,在国际上也产生过很大影响。日本茶道的精神在于利用茶净化心灵,提神醒脑的特性,使饮茶者的心神,暂时革除一切俗务杂念,以期直扣人的本相,即是达到所谓本来面目赤子之心的境界。因此茶室不仅讲究室外的幽雅环境,还很讲究室内的布局与装饰,茶屋必须外幽雅清寂,古木参天,奇石、古董,排列有序,内面必须玩物古董、瓶花名画,器皿烧制精巧华丽,高雅实用,茶客进入茶室后,态度平和谦逊,心无杂事,正襟危坐,虔诚授受。身穿和服的茶人也跪在榻榻米上,先打开绸巾擦茶具、茶勺;用开水温热茶碗,倒掉水,再擦干茶碗;又用竹刷子拌沫茶,并斟入茶碗冲茶。
茶碗小而精致,一般使用黑色陶器,日本人认为幽暗的色彩自有朴素、清寂之美。中国人饮茶自然,惬意、朴拙,而日本茶道有一套固定的规则和一个复杂的程序和仪式。日本茶道的仪式都是严格经过精心提炼后形成的最周到、最简练的动作。如入茶室前要净手,进茶室要弯腰、脱鞋、以表谦逊和洁净。日本有一句格言:“茶室中人人平等。”从前,把象征阶级和地位的东西留在茶室外,武士的宝剑、佩刀、珠宝等都不能带进茶室。当然,现今茶道已不强调这些,但进茶室仍有诸多规矩,比如不能交头接耳,不能衣冠不整,因为茶会必须保持“和谐、尊重、纯净、安宁”的环境。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中日茶道的不同,我觉得还是因为国民,因为中国人与日本人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人的文化底蕴是日本怎么都不可与之相比较的,但是日本人又有着中国人没有的一些特质,所以我们从茶可以看见两个国家的不一样。茶艺博大精深,绝不是一朝一夕,或是上几节课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我们一生去感受,去领悟,去享受„„参考资料: 《辞海》 陆羽《茶经》 《日本茶道介绍》 《全唐诗》下面红色部分是赠送的总结计划,不需要的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2014 年工作总结及2015 年工作计划(精选) XX 年,我工区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事故隐患整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以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活动,一年来,在工区全员的共同努力下,工区安全生产局面良好,总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并更加牢固可靠。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大安全整治力度。在今年的安全生产检查活动中,工区始终认真开展月度安全检查和日常性安全巡视检查记录,同时顺利完成公司组织的 XX 年春、秋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专项隐患排查工作。截止日前,工区先后共开展各类安全检查 71 次,查出事故隐患点 22 处,均进行了闭环处理。通过检查活动,进一步夯实了工区的安全生产基础。(二)顺利完成保电专项工作。本年度工区共进行专项保电工作 10 次,累计保电天数达到 90 余天,通过工区全员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春节保电、国庆保电、七一保电、特高压投送电保电、500kv 沁博线保电等一批重要节假日的保电工作。(四)工作票统计及其他工作情况。截止 11 月 15 日,我工区连续实现安全生产 1780 天;全年共办理工作票 50 张,其中第一种工作票 24 张,含基建单位 8 张;第二种工作票 26 张。工作票合格率 100%,执行情况较好。全年工区所辖线路跳闸次数共计 0 次,线路跳闸率为 0 次/(百公里·年)。(四)安环体系标准化建设本年度在公司统一的部署下,工区积极参与安环体系标准化建设工作,先后派员参加安环体系标准化培训 2 次,迎接公司开展安环体系内审工作三次,先后审查出问题共计 20 余处,先后进行了闭环整改。
截止日前,工区已初步建立起了标准化安环工作体系,在今后工作中,工区将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努力确保体系工作符合外审相关要求。(五)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工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根据年初制定的安全工作目标,按照公司统一要求,工区各级人员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强化各级人员安全责任意识,一级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程、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