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可以告诉我,出国读研对于申请方面该怎么准备?
本文由留学平台专业导师 哈佛大学 卢学姐 提供
一看到这个问题,就让我想起了申请时“爆肝”熬夜写PS的场景,酸爽的画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同时,作为一举拿下哈佛offer的申请过来人,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把一些经验分享出来,为后来人答疑解惑,尽量帮助有意申请哈佛的同学少走一些弯路。
下面我就先说为敬了!
背景简述本科是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念的国际关系专业 GPA wes:3.87 大二暑假以志愿者身份,参加了青年海外交流项目,大三下学期到UCLA交换学习,成绩4.0; 申请时TOEFL 110(R30 L30 S23 W27) GRE成绩是160+166+3.5 一共接收到7所大学的offer,分别是哈佛大学、哥大( )、宾大( of )、BC(波士顿学院)、密歇根(The of )、UCLA、马里兰( of ) 最终选择到哈佛大学就读教育学硕士。
软性背景条件准备指南
一、专业选择要慎重
不要奇怪为什么我会把专业选择写在前面,因为这本身就是写好一切申请文书的前置条件。
以我自己举例来说,以理科背景进入到文科类院校,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不自觉地将原来解决理工类题目的思维模式导入其中。
本科专业是国际关系,侧重政策研究和长期外交方略制定,而我的长处是“小步快跑”,在短期内将计划付诸实践,并且收获成效。尤其是在经过反复几轮实习、实践、兴趣尝试之后,我越发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特点。于是我过滤掉商科,而是选择社科、理科,乃至交叉学科项目实习。
在经历了教育创新组织的项目设计工作,以及教育智库政策分析工作实习之后。我亲眼看到自己的分析成果,投入使用、创造价值、影响后辈,这也让我最终锚定了申请教育学专业的目标。
因此,在我看来别人的经验和建议,只是作为参考而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对于申请哪些学科,哪些项目,先不要急着下结论,趁着还有时间,不妨多尝试一些内容,探寻真正的兴趣点。本科之前的学习生涯每个人几乎都是千篇一律,但是之后的三年,五年,十年甚至是一辈子的研究学习经历,完全是各有不同。如果从一开始就没有选择好自己兴趣所在的专业方向,后面声情并茂的文书材料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文书材料准备
ps怎么写才能打动人心
研究生项目申请不同于本科申请, PS中需要相关专业知识呈现,同时也要有学术能力佐证。
我的写作思路是这样的:
首先介绍就读兴趣从哪里来的,小学期间创新型教育项目学习评估经历,种下了种子。本科期间的社会实习经历,让我对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施策方向产生浓厚兴趣。
其次,介绍自己为专业项目申请所做的准备,基于社会实习的兴趣,自己着手进行大学培养模式的独立研究,同时求学期间还有过UCLA交换学习和暑校量化学习经历,换言之就是做好了环境适应准备和研究准备。
最后,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高校的项目,这里要仔细研究一下申请专业项目情况,也要把自己的一些研究经历(有的话)和学习经历进行结合。告诉校方why me&why & why 。
这里我提供的经验是,录取委员会在审阅申请人资料的过程中,会重点关注申请人的兴趣和学术潜力。
学术能力自然不用多说,就是靠着研究成果、研究经历来支撑。对专业的兴趣,就要靠我之前谈到的那些学习和实习经历来补充,挑选最能够展现自己心路历程的经历。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先在文档中罗列出来,再仔细挑选。
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先自己动手,哪怕只是写写过程素材,然后再交由留学机构导师修改。我始终认为只有本人才最能够把自己对项目的向往喜爱表达出来。另外,一篇最贴合校方需求,能够帮助你达成目标的文书,是需要反复打磨的。所以,既不要奢望一遍成型,也不必因为反复修改就倍感挫败。
咬定目标,中间的过程,每一步都算数的。
讲究细节与内容并重
这里要区别申请博士项目的CV,CV是履历,侧重介绍学术,是概述,重点是研究经验、教育准备的摘要,目的在与证明自己更加适合项目。
格式问题不必多说,可以参考网上提供的各类标准格式模板。如果不是特殊说明,排版要尽量做到简洁明了,通常黑白配色方案足以满足需要,字体使用要选择“Times New Roman”,内容展示教育背景、实习经历、学术收获和志趣方向。
择词方面,尽量多用动词,借鉴STAR法则,描述情景,展示结果,数据佐证,如果有成果链接,也要一并提供上。
还是要强调一下,写完不等于做完。一些小的细节要检查清楚,行距、页边距、文本对齐方式、缩进字符位置等等内容。有条件的话,推荐同学之间互查。
Essay展示另一面
申请是一门艺术,既要有专业能力展示,更要有多样情怀体现。上面说完了集中展示专业素养的PS,那么 Essay就是另一个需要把握的机会,展现你鲜活的一面。尤其是最近几年,高校将原先的 Essay松绑成了 Essay,申请人尽可以将PS中意犹未尽的个人强项,在这里面写出来。
我的申请 Essay题目是描述自己曾经遇到过的最大挑战。从题目来看,大家就可以了解到 Essay话题的宽泛程度。
我在写作过程中,比较生动地将自己海外交流学习期间,遭遇到的中西方教育理念碰撞描写了出来,申请 项目也是为寻求理念融合匹配相应理论依据。
对于是否要写 Essay我建议一定要仔细阅读校方要求,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写就有分,不写就没分”。这里我要提醒的是,尽管写作要求相对宽松,在创作过程中,要注意几点,一是语言要简洁有力,须知招生官已经花费很长时间来阅读你的申请文书,到这一篇已经是“题外话”,所以务必简约明了;二是可以补充PS中的软项,但不要放大缺点;三是针对申请院校情况完成 Essay内容,切忌一套模板随便用。
还是建议有条件的同学,最好让留学机构的导师帮忙修改一下。毕竟有相关留学背景的导师,可以凭借已有经验,事半功倍地帮你实现申请目标。
推荐信找谁写
我在申请过程中,一共提交了四份推荐信,其中两份是来自我的学术导师,一份来自我海外交流项目老师,最后一份是我的岗位实习主管。
学术推荐人的两份推荐信,偏向于介绍我的学术能力、研究能力;UCLA的交流老师重点介绍了我在学习期间的交流能力和学习热情;实习岗位主管侧重介绍工作中的勤勉态度,以及展现出的数据分析能力。
尽管这些推荐人都不是领域内的“大牛”,但是丝毫不妨碍他们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向校方介绍自己所认识到的真实申请人。而且,从录取导师角度来看,这些与我有过合作经历的人,提供的信息更真实,更具参考价值。
这里还要提一点,通常情况下国外高校的导师是非常乐于做推荐人的,毕竟自己也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所以要让教授认识自己,乐于推荐自己,就要平时多交流,多请教,多接触,否则贸然请人推荐,很可能会遭到拒绝。国内高校的教师往往由于工作较多,可能来不及亲自动笔写,申请人可以自己站在导师角度,先行撰写一份推荐信,再由导师签字。
网申和面试要准备充分
众所周知,网申环节最是繁琐。不同的院校填报的要求不一样,需要上交的申报资料也不相同。我在申报之初,先把圈定目标高校的资料提报和结束日期进行了统计,列在一张表上。然后把每所高校的提交信息资料情况汇总,包括提交资料账户、密码等内容,然后设置好日历提醒。
尽管如此,我还是错过了哈佛大学的奖学金申请。所以这里提醒大家,最好还是能找到有经验的留学机构帮忙,避免自己的精力分散,经验又不足,导致申请失利。
面试一般来说有三种形式,现场面试,电话面试和视频面试。根据专业、导师、项目的不同,面试过程中涉及的交流内容也不同。
我接到哈佛大学的面试通知是在大年初三,当时从常规的问题Why /Why /Why me做了一些准备,又把自己的申请文书资料仔细梳理了一边,做到每段经历都能够用英语流畅地表达出来,从专业领域内的问题中也做了相应的答案准备,当然还有哈佛经典提问“What can you bring to ”。
面试过程相对轻松,15分钟很快就过去了,期间主要是聊了一些生活、学习方面的情况,围绕教育专业问题谈的内容更类似TOEFL的口语试题。
可借鉴经验就是,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语言准备,对自己的资料要熟悉,可以的话提前进行模拟面试,可以释放紧张情绪,也做到充分的心理应对。
标化考试准备技巧
TOEFL考试重理解,也重能力。阅读的套路是题目中设有陷阱,解答关键在于回到原文中,用原文的信息进行解答;听力部分没有什么特殊方法,及时要在平时多听一些英语广播,看些英文影视作品,在场景中磨耳朵练技能;综合写作除去平时多加练习,写作过程中也要注重观点表达具体,举例和数据罗列不必过于高大上,字数方面达到500字左右即可。
GRE测试Quant部分对于常年接受国内数学教育的申请人来说不在话下,部分就是要多背单词,一边积累词汇量,一边反复做题,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幸运的话,有可能在测试过程中就会刷到练习的原文。
三、其他准备
除了上述内容中提到的内容,在整个申请过程中,要准备的东西还很多。首先是心态准备。从决定出国留学那一刻开始,就意味一场持久战打响了。期间要提升英语能力、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每一天都是在和昨天的自己作斗争,每一天也都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了解到很多人出现焦虑、失眠等等心理状况,即便是心大如我,也在标化考试的时候几近崩溃。如果说到建议的话,最好找一个“战友”,既能相互督促,也可以相互帮助,最大的裨益是心理层面相互依靠。
其次,海外交流经验很重要。我是在海外交流过程中坚定自己留学信心的。从实用主义角度看来,海外交流经历可以在申请过程中为自己提供学习经验积累的佐证。利用交流学习的机会,还可以到自己的目标高校进行实地考察。
此外,很关键。在申请的过程中,借助校友的力量可以提前了解学校专业情况、学术能力情况、项目进展情况,以及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在学业完成后,人脉关系的作用更凸显出来,例如领域内企业哪家实力比较好,头部资源流向是什么,岗位招新情况等等信息,都成为中的彩蛋。
总而言之,申请的软性条件准备,既有需要集中体现的关键内容,又有需要长期坚持的持久工作。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帮助更多有意申请哈佛大学的后来人,当然无论成功与否,这都是人生中一段宝贵的财富。
导师背景 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 申请阶段收到哈佛,宾大,哥大,UCLA等教育学专业录取。 申请方向包括教育政策,教育统计,教育测量,社会研究方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