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茶艺师教程大纲 茶艺,不要被“污名化”! 10月会议,将对茶艺师的历程与得失 进行正确评判!
10月24-26日,“茶艺师国家新标准、新教材、新题库研讨会”将举行。
会议期间,对于茶艺师的发展历程与得失作用,将进行全面科学的正确评价。
在9月5日举行的“当代茶艺发展研讨会暨茶艺师职业规划论坛” ,著名茶文化专家、多卷本《中华茶史》主编、《茶艺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专家组组长、总主笔余悦研究员作了《茶艺的历史真相与茶艺师未来发展空间》的主题演讲。讲述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1、当代茶艺进程中的几个问题;
2、茶艺师的前行历程与得失评判;
3、茶艺师的未来发展与“茶艺师学”的构建。
余悦研究员自从1975年起涉足茶文化领域,至今已有45年,是茶文化界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者、参与者,是茶艺与茶艺师事业的推动者。他的演讲,有不少未见之材料,未闻之状况,令人耳目一新。
现应读者要求,将余悦研究员的演讲提纲,逐步发送。今天发出的是第二部分:“茶艺师的前行历程与得失评判”。
一、 茶艺师的发展轨迹
茶艺师的前行轨迹,从萌芽到发展,已经历38年的时间。
1、1982年,杭州“茶人之家”成立时,在今后工作安排中,就列入了“茶礼(茶艺)培训”。
2、1999年5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把“茶艺师”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列入《大典》,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茶艺传承的不断发展,茶艺馆的逐渐出现,培训符合要求的茶艺人才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在征求全国各地意见后,茶艺师才列入了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3、2000年9月,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行文,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承担了《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的制订、撰稿工作。
4、2001年3月,“《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制订会暨《茶艺师技能鉴定教材大纲》会”,在广东省南海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权威专家学者与茶艺馆业内代表到会。
而在此前后,我们还在北京、杭州和其他城市,就标准广泛听取来自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博物馆、安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北京、上海、江西、广东、福建、辽宁、云南等地的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员意见。
还借“面向新世纪的茶艺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机会,听取了海外朋友的意见。这些,使标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也更为完善,更为全面科学。
5、2001年6月18日,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全国首次茶艺师技能鉴定考试考核在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举行,8名来自江西、浙江等地的人员获得高级茶艺师。
这次考试考核,按照草拟完成,正在审查通过阶段的《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进行试点和检验。此前,有的地方按照自行制定的标准进行过茶艺师考试。
6、2002年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实施《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并向全国各地发文。
7、2002年11月8日,新华社发布消息:《中国颁布第4批国家职业标准,11种前卫职业全新亮相》。当时与茶艺师同时颁布的职业,包括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多媒体作品制作员等。媒体的发布,使茶艺师这一职业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8、2004年5月—9月,根据茶艺师职业标准编写的茶艺师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由劳动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二、茶艺师的问题讨论
1、茶艺师职业的设立,是集体智慧与共同努力的硕果。
茶艺师职业得到国家的认同,是行业发展的自然选择;《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的制订,是茶界和众多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职业标准的制订、颁布、实施,经过多年的探索、讨论、提升、完善,才逐步推向全国的。
2、茶艺师只有花花动作,不懂茶艺。这是“污名化”!
事实是:茶艺师的设立,早于评茶员(2005年)好几年,当时就明确要掌握茶叶审评知识与技能。无论是原来的《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还是现在的《茶艺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都对于茶叶审评知识与技能有专门的要求。全国茶艺师培训鉴定教材《茶艺师》的各个版本,都有详实的内容。凡是认真学习、严格考试,符合要求的茶艺师,都是懂得茶叶审评的。
3、茶艺师职业的初始者、奠基人,对于茶艺师、教材、考试考核有追求与质量要求的,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有前瞻性思考。
茶艺师职业的相关情况,我曾一直跟踪研究,发表了《积极推行茶艺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茶艺师持证上岗与新世纪茶文化发展》、《新兴职业茶艺师认定十年与未来走向》、《茶艺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大力加强和发展茶文化教育事业》、《中国茶文化教育体系与国际视野》等多篇文章,也多次接受媒体访谈。这些过去发表的文章,正好可以作为佐证。
4、茶艺师职业的推行,不利于行业创新。这是违背事实的说法!
恰恰相反,《茶艺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规定:在确保茶艺师应掌握知识的整体性、规范性的前提下,进一步突出工作技能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同时根据发展需要留有了创新的灵活性。
同时,标准将三到五级茶艺师(即高级、中级、初级茶艺师)界定为技能型人才;将一到二级茶艺师(高级技师、技师)界定为高端技能型、技能管理型人才。根据中外茶文化交流的实际与需要,明确与强化了茶艺师应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这些,都为茶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 茶艺师的价值作用
茶艺师职业的推行,产生了多方面的良好作用与影响:
1、是茶艺师人才队伍的助推器。
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的出台,证明茶艺师作为新兴的职业,特色的职业,绿色的职业,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同和认可。茶艺师职业的问世,与传统茶馆的“茶博士”,与送茶送水的服务员,有了不同与提升。增强了从业人员的自豪感与自信心。这也对茶艺师职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纳入到国家层面来要求,对不同技能茶艺师水平评价,有了全国性的标准。
2、提高了茶艺师的整体水平。
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是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职业技能为核心,对于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都有明确的规定。因此,茶艺师从业人员都非常清楚,作为不同等级的茶艺师,应该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有了明确的方向与目标。各个茶艺馆与需要茶艺服务的场所,也要求茶艺师达到一定级别的水平。这些,都促进了茶艺师水平的提高。
3、对茶艺师提出的是“终生学习”的要求
标准的制订,是以宏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整体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发展要求为目标的。作为茶艺师从业人员的发展,一方面是本人循序渐进的学习提高,也就是标准规定的每一个级别的学历、学习时间、学习内容、技能水平、从业经历的要求。另一方面,茶艺师还得不断了解与学习当前的主流技术,并且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和品饮习惯变化,不断丰富和提高。
4、促进了茶艺馆的发展,促进了消费者获得科学、安全、健康的服务。
茶艺馆现在遍布全国,不仅传统的重点产茶区、消费区有,东北、西北地区也极为常见;不仅大都市有,偏僻的县乡同样存在。在国家标准中,对于饮茶的安全、健康有明确规定;茶艺师教材中,对于消费的安全、卫生、茶品的质量要求,都有相关的学习内容。在工作实践中,茶艺师遵循这些知识与要求操作,使消费者获得放心、安全、健康的享受。
5、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的实施和水平考试,还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茶产业、茶文化与茶普及,茶文化传播。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有的农村贫困山区的女孩,由于有了茶艺师证,找到了正式工作,改变了人生,甚至全家改变了生活状况。有的全家一起参加学习和考试,包括父亲、母亲、女儿、媳妇。他们不是为了证书,而是一种文化熏陶和修养。
6、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的实施,促进了中外茶文化交流的发展。
从国际上来看,茶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特别是茶艺成为茶叶、茶品的形象代言与展示平台。中外茶文化交流活动更为频繁,已经扩展到世界各地。还有一批外国朋友,学习和参加中国茶艺师考试。
当然,《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在实践推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某些偏差。例如:有的未能整体理解和全面掌握《标准》,未能按照《标准》践行教学和考试考核;也有的培训教师本身就有相当的差距,致使培训水平参差不齐;也有的培训与考试考核机构之间未能分离,使得发证过多、过滥;甚至有的完全背离《标准》的原则与要求,严重破坏了茶艺师的良好声誉,产生了极坏的业内和社会影响。
茶艺师职业的出台和实施,对中国茶产业、茶文化和茶艺普及、茶文化传播,以及中外茶文化交流,都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主流与主导层面。至于出现与存在的问题,应该克服、改进、完善、提升。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与实践中出现的弊端,是两个不同的层面,是不能等同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着悦读茶书会,转载请注明。「茶叶江湖」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当如发现本公众号信息含有侵犯其著作权的内容时,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其立即删除。
茶叶江湖
微信ID丨
茶业产业第一垂直媒体 ,资本市场看茶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