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不通过不给提款怎么办 网络众筹救急悄然兴起 求捐项目审核机制备受质疑
相关报道:《马山那料小学将撤并 为留住母校三“打工仔”募捐》
桂林晚报讯(记者 高磊盈 实习生 邓雨悦)45岁的市民周先生病急入院,为了帮他筹集医疗费,周先生的亲友于23日通过名为“轻松筹”的众筹网站发起募捐,短短一天时间内就筹集到了7万多元,捐款者大多是与周先生素不相识的人。
网络众筹救急悄然兴起
45岁的市民周先生病急入院,为了帮他筹集医疗费,周先生的亲友于23日通过名为“轻松筹”的众筹网站发起募捐,短短一天时间内就筹集到了7万多元,捐款者大多是与周先生素不相识的人。与此同时,桂林的刘女士、梁先生也在通过该平台筹集治病资金。众筹网站为需要救急的人带来喜讯,而它所引发的一些问题也显而易见:个人有无资格通过网络平台发起募捐?求捐项目的真实性如何考证?平台对项目的审核是否科学?
众筹救急:一天收到陌生人捐款7万块
“如果您能救援,不管钱多钱少,捐的善款一定是功德无量的福分;如果您愿意朋友圈,不管捐没捐款,这也一定是积德造福的善业。”23日下午,一则求助信息在微信朋友圈被不少人转发着。
打开之后发现,这是一个来自名为“轻松筹”网站的求助帖,发帖人称自己45岁的小姨夫周先生病急入院,却无力担负高昂的医疗费,希望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帖子中还附有几张图片,包括周先生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图片和周先生妻子陈女士的身份证图片等。
记者注意到,截止到24日下午6点,已经有908人为周先生捐了款,捐款总额也已经到了72719元,离发帖者定下的8万元的目标已经非常接近。从捐款者留言的内容来看,绝大多数人和周先生并不相识,而是一些初中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家长,大家捐款的金额从10元到上千元不等。
一个中年人病重入院,为何会吸引众多与他素不相识的学生家长捐款呢?记者了解到,周先生的儿子在市内的奎光学校读初三,学习成绩非常不错。学生家庭有如此变故,作为老师非常忧心,不少老师都在朋友圈对求助信息进行转发,吸引了很多老师和学生家长的捐款。
周先生儿子所在班的班主任黄老师告诉记者,包括校长在内的很多老师都对周同学父亲的情况有所了解,也纷纷捐了款,还将求助信息转发到了朋友圈。求助信息在老师的朋友圈传开之后,其他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家长们也加入其中。据他了解,捐款最多的是自己班里的一个学生家长,一个人捐了5000元。黄老师说,短短一天时间内就收到7万多元捐款让他也始料不及。
参与捐款的奎光学校初二年级的蒙老师说,她并不认识周先生,对他儿子也只是略有耳闻,知道他学习成绩不错。她是在朋友圈内看到老师们都在转发捐款信息,觉得应该要帮一下,就通过微信捐了60元钱。
24日,对周先生的捐助还在如火如荼进行当中,来自永福的刘美玉也利用“轻松筹”为自己病急入院的父亲筹款,她的目标筹款总额是5万元。从23日晚上10点开始筹集,而到了24日下午6点,不到一天时间就筹到了50034元,超额完成了筹款目标。
“从初中到研究生的同学,认识的不认识的,都给我捐了款,真的太谢谢他们了。”筹款目标达成,刘美玉非常感恩,下一步她就得等平台与她联系转款事宜。
21日,临桂两江镇的梁小清也通过“轻松筹”为小女儿筹款,他的筹款目标是40万,3天多的时间内筹到了11万多。
众筹平台:审核机制备受质疑
众筹平台为急需救助的人提供了一个更广泛、更快捷的资金筹集渠道,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显而易见。
在朋友圈被求捐信息刷屏的时候,有市民曾提出质疑:求捐信息真实性如何保证?众筹平台有没有认真审核过?筹款目标没完成款项会如何处理?这一连串的质疑代表了不少人的看法。
记者了解到,“轻松筹”由北京轻松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于2014年9月开发上线,有超过1600万的注册用户,是一个众筹平台,募捐项目只是该平台的一个分支。注册用户把求捐资料发在该平台上,审核通过后就能面向全社会求捐。在发起求助时,用户可以设定一个目标金额和时间限制,在自定的时间内完成筹款目标,款项就会打给求捐者,而平台则会收取总款项2%的手续费。如果在规定时间内筹款失败,所有款项则会全部返还给捐款人。当下,该平台和微信进行合作,求捐信息多在微信朋友圈内进行传播,支付也主要通过微信钱包来完成。
求捐者发出消息后,平台到底审核了没有?
记者和周先生所在的南溪山医院的办公室、诊疗科室以及医生都取得了联系,得到的答复是,周先生确实在医院接受治疗,但并没有网络平台和他们联系确认过相关信息。
另一位求助者刘美玉告诉记者,她在23日下午5点就编辑好了求助帖并上传成功,但一直到晚上10点多求助信息才上线,中间的5个多小时应该就是审核期,在这个审核期内,并没有平台工作人员和她联系,而除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她也没有提供任何其他人的联系方式。
“他们到底怎么审的我也不清楚。”刘美玉说。
“筹款成功后,钱到底会不会打到我账户里我心里还没底。”已经通过好心人筹了11万的梁小清也告诉记者,“轻松筹”平台的人并未联系他,当下筹得的11万还在平台账户中,而他也不知道如何和对方联系拿到钱。
而从19日开始,一则“留学生众筹500万治白血病”的新闻也让该平台深陷质疑漩涡:自称患有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谢姓男子在“轻松筹”上成功筹集50万元,而引发质疑的原因在于他修改了筹款金额,从最初的500万元改为50万元。
面对公众关于“筹款平台是否有资质?募捐项目如何审核?捐款金额有无标准”等质疑声,“轻松筹”的负责人张女士曾对媒体记者称,整个平台只有20多名客服人员全天候工作,审核时间很紧张。对于求捐信息的审核会分两次,初审确认项目发起人是否真的得了他所称的那个病,以及提交的照片是否真实有效;第二次审核在项目发起人想要提款的时候,工作人员会去到医院进行调查。
24日,记者多次拨打“轻松筹”平台的客服电话,语音提示一直是“线路全忙”。
律师:网络公益众筹仍是法律盲区
24日,市民政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只有在民政部门备案注册过的且申明日常活动包括公开募捐的社会组织,才有资格面对全社会进行募捐,而个人和网络平台发起的公开募捐活动并不属于民政部门管辖。
嘉合律师事务所的杨莉律师说,类似于“轻松筹”这样的公益众筹是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起来的一种众筹形式,而我国法律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规范还在完善当中。
“众筹平台有义务审查众筹项目的真实性,如果因为审核不严而导致资金纠纷,平台也需要承担相应责任。”杨律师说,众筹平台要从总款中抽2%做服务费,收这笔费用的合理性也是值得商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