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未更新维护不给出款怎么办 【工作笔记】一位90后的社区日记(更新至20200531)
2、正式提交居委、业委会、物业等 要求明确责任主体和业主要求(财务公示制度、提前征求业主意见等)
3、限期内没有解决 提出业主“不合作”案
大家在群里这么热火朝天的讨论、抱怨,并不实质解决问题,只是积累负面情绪。想解决就要有行动大家只是为了小区好~没有非正当诉求,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坐下来开诚布公地谈的。
村长提议出个牵头人,4人提议L,L说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赞成对立。村长也反对,说现在群里只有172人,人太少。有人说不对立,摆事实讲道理,这不是得罪人。有人提议群里懂财务的老总也可以加入,并说代表多少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把事情提出来。L说他可以出头,不怕得罪人。有人说不愿意入群的大多是弃权票,我们群里先讨论,有计划,再公示,再争取更多的支持。村长提议可以先做记录。XY说自己可以记录,有想记录的重要议题艾特他。
关于要不要取消固定停车位,如果取消了,如何收停车费。亲友车临时停如何收费。如果取消固定车位,原来固定车位的业主会不会不同意。假如扩建之后一人一个固定车位是否可行。
居民晚上回家找不到停车位是因为停车位真的不够,还是因为固定车位的浪费。增加车位带来的内部车辆和外来车辆增多是否会让管理更难。其他老小区“都取消了固定车位”,我们也该取消?停车收费涨价是否反而肥了物业腰包损了业主利益?如何找到外来僵尸车并驱逐出去?如何处理有人放着固定车位不停,就停自己楼下的占坑问题?
有人提到可以与物业沟通装一款APP,但大家都认为物业不会傻到让别人来管。
有人提出,亲戚来访问题可以发挥这个群的作用,互通有无一下,让资源流通起来。
固定停车位收费是否要提高?
如何提高物业和居民间的信息对称。有人说其实物业数据都有,但是要沟通。
有人提到国外停车场按远近阶梯收费的办法,日本的提供车位证再停车的方法,大家说还是看国情,她说讨论方案的时候好的方法就可以拿来讨论借鉴。
有人提到物业的车位设置也可能存在“寻租空间”,不答应帮他办的却帮楼下邻居办了。
上网课的大学生继续吐槽道路施工太早,物业居委电话都打不通。有邻居建议直接报警,但是这位邻居还是希望不浪费警力。群里的S去居委会问了下,答复是:疫情拖欠了工期,所以提前施工。
大家推举的牵头人L说:
我觉得大家集思广益是对的,不要说众口难调,中国14亿人,14亿想法,那么这个国家还没方向了吗?1,首先咱们十村有业主大会吗?有业主委员会吗?大家推荐我,我的身份是什么?离开了法理的讲道理,我们自己就在耍流氓。
cici回应他:可以肯定的告诉你,有。所以第一步,你要进入。我们不忍心看到堂堂大师“”耍流氓”。
L说:好,如何进入?什么时候开会?什么时候换届?能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业主委员会的临时动议程序是什么?我在社区住了15年了,从没听说过这些。
有邻居说:我也住了差不多20年了,没签过字,投票都是假的。业委会可以弹劾,但是小区业主百分之多少的,而且要走法院判决的。
而S说,有意见可以网上投票,有意见可以提不要动不动弹劾。
电信员工说投诉的话家里建信号放大器辐射会很厉害,不然就是减免套餐费。
几位邻居提到说其他新小区早就有群了,我询问了其中一位,看看能不能帮我联络下群主,他私信我说,他的朋友也和他们小区的群主不熟,不想张罗,我们可以自力更生,放心。
一位邻居说,移动公司回复过新村建设的问题,隔壁社区在造,我们社区要等物业答复移动。另一位邻居说应该打居委和物业的电话了。
有邻居吐槽铺沥青整条路一起铺,无处下脚,鞋底都是沥青。
有邻居说北门附近又新开菜场开业酬宾,村长截图私聊妈妈,妈妈同意进群。一进群受到6个村民的欢迎。
关于装修噪音,有邻居在大学生吐槽的当天就给了建议,今天又咨询了12345,把规定发到了群里。有邻居说本周大的噪音会结束,忍忍就好。
有邻居吐槽说新画的车位太小,比考驾照都难。
大家交流了一下换护照地点和心得。
有邻居在群里质疑垃圾房的建造,语气比较激烈,大家和小伙伴一起劝,爱哭的孩子有奶吃,但要团结一致,一起对外哭。
邻居说:以前没有这个群,大家的确没有信息来源,很多事怎么定的,完全不知道。希望以后通过这个群,能有更多的透明度。不管谁知道了了相关信息,都在群里说说,大伙儿讨论讨论。
关于车位过小的问题,有邻居查了标准车位大小(2.5×5.3),呼吁群里的看见师傅划线就去沟通下。
有人吐槽小区蚊子多,问啥时候打药水。有邻居说已经看到打药水了。
肖老师:村长,向你汇报一下,第一,本小区路面施工明天结束,请大家再忍两天。第二,为了小区按装移动设备的问题,他们说只要没有居民反对,物业没问题。第三,居委会书记同意我们今后的活动可以放在91号的活动室。(与居委会同一排房子的最东面。)
村长艾特了所有人让大家给肖老师鼓掌,四个邻居鼓了掌。
XY还说:我到物业也显摆了一下,我说群里有居民反映,这几天冲击钻扰民,然后有居民解释说,道路大修就这几天了,大家忍一下吧。然后物业几个人千恩万谢的。有邻居说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辛苦XY老师,XY老师说,我借力打力。
XY贴了某区(TA父母家)业委会的账目公示,说,我们今后也要要求自己的业委会建立这样的账目公示。
大家在想业委会的人应该具备怎样的节能:懂财务、土建、交际广泛,最好认识有关方面领导。有人举荐L,有人毛遂自荐。
有人提出固定车位可以不取消,新增固定车位可以摇号。
村长建议有争议的问题,大家固定一个时间一起讨论,找专人做好会议记录。
有人说起停车费的起源:以前是没有停车费的,自从车子多了以后。没有买车的提出了这个问题。政府采纳了。并且把它实施了。就跟物业费一样的。原来是没有物业费的。
小区里缩小绿地范围后没有处理部分数目,又铺了柏油马路,于是出现了柏油马路上孤零零的钉子树。有邻居是这样理解的:修路的和绿化的不是一家,改造又不同步,铺路的只管拓宽路,碰到树就留在那里。BG厂里搞的话开工前先得报绿化公司,他们会派人处理的。
有邻居家里打印机坏了,附近打印店也关了,家里小朋友作业没法打印,在群里求助到一个帮忙打印的邻居,再次感谢村长。
有YQ中学家长在群里说收到老师的消息,预测北门即将重新开:各位家长:统计一下接送孩子上学,需在SHEQU 临时停车的人数,预计小门很快就会重新开的,请需要停车的家长私信把车牌号发送给我,谢谢!
L交流了一下以前装自行车的回忆,cici说了下自己修车靠专业打脸维修师傅的经历。
L在群里求助开锁师傅电话,有个邻居说帮他找找,最后他爱人问门卫找到一个。
2020年5月29日
早上QY在群里发了一些摘抄的话,大意是:现在很多业主已经意识到自己作为业主的权利,但是多数业主不知道或者说不愿意在小区管理上尽自己的一份责任,ZF要在法律层面把业主该尽的管理小区的义务固定下来,要让业主明白如果大部分业主不关心公共的财产,就会被人觊觎,关心小区公共财产是每个业主的权利,同时,世上没有圣人,没有活雷锋,没有任何人能免责。
她继续说了自己的担心:我们小区毁绿化建车位后容积率降低,排水管加粗,做了很多集水井,可能造成的问题是,夏天会更热,蚊子会更多,而且下雨后容易积水,车会更重要,对车位的需求也会更多,是恶性循环。
L说以前的车位都是透水砖,拆透水砖改柏油路的时候,他去骂过,但没啥用。很多人为了利益出卖灵魂。另外业委会主任是派选还是选举有很大不同,屁股不同,脑袋一定不同。
XY:刚才移动公司打电话给我,说我们反映信号差的问题,他们是上午派人跟小区物业沟通过了,说物业不同意装基站,还说是业委会的意见。我立即到物业询问,物业说上午没有移动公司的人来过,直接打电话给物业经理,经理也说没人找过TA。然后我再找移动公司,他们说装基站要业委会和物业出书面同意书的。不管谁在捣浆糊,我现在约了物业,业委会和移动公司,还有居委会,下周二上午九点钟在业委会碰头,把这个问题解决,希望有空的同志一起参加。4个邻居表达了支持感谢。
村长给XY开了管理员权限,方便他艾特所有人。
群里讨论失眠问题的解决方法,CH医院医生提供活动,L支招。
Q求买去甲醛植物途径,L科普了一个去甲醛系统方法。
有邻居问谁家有房子出租,但没有回复。
有人提议业委会下次改制群里一定要推举XY和L。
Q私信我,问帮境外隔离的朋友办手机卡的事,我在群里找了电信员工解答了她。
有6个人吐槽瓷砖刷涂料质量不行的问题,村长艾特了6人全体,提议出个人落地,没人牵头。L科普了,应该先刷界面剂再刷涂料。
有邻居提到没搞外墙保温导致内墙结露的问题,L又科普了室内保温的方法。做饭灯光的设置怎样能够让做饭更愉悦,夏天厨房特别热的问题怎么解决。cici也分享了自己的避热方法。
村长求推荐好用的录屏软件,有邻居特地开机帮忙查自己用的是啥。
R说自家儿子自行车被偷了:这个自行车也是命运多舛,买来没多久就被人划轮胎,然后是每天早上都被人踢倒,再接下来是座椅被人用刀子划破,现在索性丢了。然后又吐槽有个奇葩老太太邻居,踢自行车被R抓过现行,还在楼道里拉过大便。其他邻居说这类垃圾人可能是因为有严重的心理缺失,见不得别人好。建议R再找找,可能没丢。
cici也分享了她的经历:有一回把一盆土放在楼下,没有及时搬上去,被物业清理走了,最后找了回来,但丢了树脂盆儿。
家长们交流了一下择校升学和专业问题。
2020年5月30日
有个围观家长说看了大家选学校受益匪浅。
L出门前拍了门洞房檐,说以前是瓦有滴水功能,以前的窗边有鹰嘴,而现在铲掉瓦粗糙地涂了涂料必然会留水痕。又吐槽了一下隔壁社区的门牌换了之后非常土鳖。说幸好咱们的没换,谁要是敢换,咱就换了ta。
有邻居说很多小区高层业主反对把基站建在自家楼顶或是离自己近的地方是怕辐射。L继续科普说,无遮挡的情况下,5G的辐射一点都不比4G小,但5G的穿透能力极差,而且超过20米开外对人体几乎没有影响,举例来说,假如八村三栋高楼,咱们姑且叫1、2、3号楼,每栋楼30层,基站建在2号楼楼顶,那么2号楼的辐射是最小的,因为2号楼接收信号需要穿墙,1、3则不用,想明白这个道理,其实建在自家房顶上辐射反而最小。他还提供了一个家用电器和通信基站的辐射值对比图。“没有数据的担心,是多余的”。cici说自家信号越来越差,但从没想过是基站问题,反正下周二要开会,有没有邻居想去隔壁社区看看(隔壁社区在装了)。最初表达担心的邻居退一步说,还是要让所在楼的居民知情同意为好。
有人在群里发了时政信息,有人主动维护说,各位不要谈及政事。
WR请教大家,加装电梯的一个流程,大家分别说了自己对于装电梯利弊的看法。部分人说了一些对于利益输送的猜测。
J在群里卖自家的鸭蛋,cici说自家鸡蛋消化完再考虑。
有人发了条用手机导航被交警扣分的谣言,后来他自己发现是谣言,也被邻居辟谣。
村长接到私信,有人说,群里每天上千条消息,有点吃不消,村长说她正打算分流一下群,但是还没有想好,你可以先设置消息免打扰。那人又说,之前发点求助、需要挺好的,兴趣爱好,约约跑步,接地气,有些大事在群里其实也讨论不出啥结果的,现在一会儿不看就是几百条,你@啥都找不到,村长说,在想办法,在群里征求意见。
考虑到群消息多其实不是真正的问题关键,问题的关键是,想看的信息被淹没,而且所谓的“讨论不出结果”是因为没有聚焦。因此,村长提出的方法是:大群维持不变,另建两个群,一个专门维权,一个专门发闲置,相当于把这两个功能单独分出去聚焦。提议大家也可以提供自己想要的方案,再一起讨论。但获得了很多的反对,大多数人认为不分群,分群会散掉。但邻居们各自表达了一些建设性意见:① 建议此群保留,设分群,分群目标明确,如果讨论的内容与小区大家利益相关,最终讨论的结论,可放到这个群来告知。② 再可设一个聊天群 ③ 分多了分心,不如加强管理 ④ 大群是村民之家,各种杂谈,维权之类的事毕竟是偶发事件,到时可临时动议。
村长综合了以上意见有了新的想法:本群保留不解散,也不设分群。群内有新的维权需求时,成立新的临时讨论群,一事一群,比如粉刷群,信号群,成立之后,这个群负责牵头把这件事跟进到底,随时可以来大群汇报进度,或者寻求支援。事情完结,临时讨论群解散。
有邻居提出质疑:两人聊着聊着想换个话题怎么办,还得转移到另一个群去聊?不奇怪吗
有邻居附议:确实哦!重要事情艾特全体,平时大家随便聊就好,设置一下免打扰就行了
村长转换思路:
我的提议是,特别想要被大家看到的,可以在自己的消息前面加个#,比如:#求助、#求购。
如果来不及看群,可以在查找聊天记录里搜索#这个符号,就是一天的重要信息。
也可以搜索 所有人 这三个字,能看到艾特所有人的重要信息
发布后询问刚刚说消息太多来不及看的邻居们是否这样解决问题。有个邻居仍然觉得这样不行。
有邻居说:需要了解什么信息就在群里问,积极参加群聊才是上策。村长表达了赞同。
又有个邻居说,进群的人原本是想了解小区环境建设情况和发展方向并非是来聊天购物的。可设立业主聊天群,谁愿意加入自定,大群里不聊天。
有邻居呼唤置顶帖功能。
有邻居感觉心情不爽,说:喜欢无拘无束畅聊的,请加我微信,这里留给重要信息发布。组了一个13人左右的纯闲聊小群,也拉了村长当管理员。
村长因为临时有重要事离开了一小时,回来在群里发布:
我打算在群公告加这一段,分群先不分了,大家觉得可以吗@所有人
群里鼓励畅所欲言自由聊天。如果消息太多打扰大家,可以点群聊右上角···,打开消息免打扰开关。
为了让重要信息被更多人看到,建议大家遇到需要求助的消息,艾特群主或艾特管理员(社区居民),群主和管理员可以帮大家@所有人,提醒大家留意。
如果遇到群重要议题,鼓励有需求的邻居自建临时小群,充分讨论,再回大群更新或求援。
得到8人赞同,于是把这段更新到了群公告。
有邻居说:群主为了这个群,很费心,大家多体谅。
村长说:别夸,说不定哪天就撂挑子了。
邻居说:不怕,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邻居说:你嫁人后还是会放心不下这个群的
村长呼吁:你们小群的两边都要盯不累嘛?欢迎回来聊天
2020年5月31日
J说自家的鸭蛋自给自足够了,剩余的在群里出售,有邻居和她加上了微信。
有邻居拍了工人修补外墙的图,另一个邻居也拍了她家附近的,第三个邻居拍到好多都在补。有邻居说怎么去年刷的今年就漏。有邻居宽慰说:
装修装修,装好了就修。任何事情都是如此。也不能因此而说装修不好,太老旧也的确需要修。外墙漏水问题,不漏也不一定就是好的,可能马上也快要漏了,装修只是让这提前一点到来,又发现了,马上补缺,反而是好事。只是施工的工序以及装修材料,很有讲究。如果比以前好,那就是好的。如果材料好,工序少了,这结果就不好判断。如果都差了,结果就很明显了。我们无法判断,是因为我们不知情。我们信息不对等,但是,我们要承担后果。这就是村长所说的,不是承受,就是自救。可是有人认为,没有花维修基金,就不用告知我们,这明显是错误的。
邻居说,是啊,前期介入,后期审查很重要。
就好比这次疫情,美国一定要免费给中国试药,并说是唯一的特效药。可能比方打得不太准确。如果已经是重症了,也没有权利和能力选择。可能这个比方不合适,完全是我信口开河,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有个邻居遇到个磨刀师傅觉得很好,把电话给到了群里。有两个邻居说这个磨刀师傅很好,有个邻居打算去找他磨刀。
有个退休阿姨进群,自我介绍里主动说,可以帮忙接小朋友。大家给她点了赞。有其他邻居想起前几天有个妈妈需要接小朋友,艾特了她。村长说长期接送的话鼓励有偿。但退休阿姨说自己就是帮忙,不要钱。有人支持有偿,有人表示双方愿意的话也理解,有人说有偿的每天接送有保障。
中午村长见了朋友YL,带她逛社区,看到工人在拆北门围墙,拍照发到了群里。有人骂,封了又拆,吃饱撑的,钱算谁的?中国式管理一惯是这样的,上来一个人乱七八糟胡搞一阵,这个人有魄力敢干,祸害完之后,再换一个领导,一切恢复以前,这个领导伟大,顺应民意。有人吐槽,当时封的时候就说没花业主钱,叫业主不要管(村长在笔记中的补充:虽然免费,但其实给业主带来了不方便,打个极端点的比方,我不收你钱,但是我砍你一刀,你管不着)
因为大家之前讨论封北门利大于弊的原因是门禁卡问题和外来人员停车问题,因此群里开始讨论停车问题,希望能够堵住管理漏洞。
A观点:应该提高小区第二辆、第三辆车的停车费。理由:上海几乎所有小区都对2辆以上车提高了收费。买得起第二辆的应该不怕多付点停车费。住房面积差不多但却多占用一倍的公共部位,当然应该多收费。
B观点:不应该应该提高小区第二辆、第三辆车的停车费,应该还是一辆车一个费用。理由:家里确有两辆车的,涨价涨的是居民的生活成本。一男一女住小区,各自有辆车,结婚前每人付好比100停车费,结婚后二辆车翻倍,要付300停车费,这不合适。让人家两辆车交三辆车钱,人家肯定不高兴,又没占3个车位。收费只是给物业增收。
C观点:是否应该让物业对进小区的车子进行甄别,判断是否是外来车,否则车位越多外来车越多。梳理僵尸车,把外来车控制住就够了。应该梳理一下行驶证,把外来蹭车位的梳理出去。不能给他们半年卡,临时停车收费,过夜收40块。
有邻居发了其他小区的停车方案征询单:
以下是征询单:
1.地面车位1723个,发放停车证2577张,亲情卡1440张,亲情卡是否取消?(是?否?)
2.非常住业主(不包月)收费:一小时以内免费6:00-18:00点每小时5元;18:00点后每小时10元;24小时内上限收费40元。是否可行?(是?否?)
3.子女(非业主)探望收费:一小时以内免费6:00-18:00点每小时5元;18:00点后每小时10元;24小时内上限收费60元,是否可行?(是?否?)
4.对外来车辆停车收费:每小时10元,24小时内上限收费80元,是否含理?(是?否?)
5.对临时进入小区接送老,弱、病,残、孕,装卸重物等车辆,采取向物业报备制度(告知物业车牌号码,进入时间)一小时内免费,是否可行?(是?否?)
以上是征询单。
这位邻居继续说:业主要拿产证、行驶证、驾照、子女住父母房的要拿户口本,租客要拿产证和租房合同,其余暂时不给办,按临时停车高收费。
C观点暂时领先,但有人提出:对于物业来说,不鉴别,外来车多多益善,才符合他们的利益,完全可以事后说自己没注意,但钱已经收了。
D观点:若杜绝外来车辆之后,本小区的车位充分的情况下第二辆车不用加价。但是如果不能满足本小区的所有车辆建议第二辆翻倍
持A观点的人驳C观点:租房的人拿租房合同,停3辆车也一个价吗?
有邻居说曾经有隔壁小区的同事求她在十村搞停车证她很为难。这个隔壁小区名义上是十村但其实是独立小区。
持B观点的理解了持A观点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多收费。并且说还好目前车辆数是少于户数的。
因为划定好小区范围,才能规定停车范围,因此,讨论了红线图上十村的范围。
D观点:建议直接投票。但同时又担心民意会被操纵。
E观点:违反规定的业主太多,物业也有心无力吧,业主之间也要相互监督。
持C观点的驳E观点:一开始办停车证的时候就要严格。只要想管一定能管住的。
F观点:把小区分块,每个区域找个人兼职来管理,付ta兼职费。这个观点因为没有考虑到24小时停车的问题和复杂性问题被群嘲。
G观点:取消固定车位,落实亲情车管理,临时停车收费上涨,第二辆以上加倍。固定车位是个伪概念,只要车位够业主停,那么业主租客都停自家楼下,不需要固定车位,管好外来车辆。如果车不回,也不让别人停,会造成资源浪费。
大家根据G观点继续细化讨论,L梳理出一个目前的最好结果:
观点Gplus:
目前大家商量的最好结果:
1、加强管理,一户一车一卡。
2、取消固定车位。
3、外来车辆临时停车,半小时内免费,超出半小时按照10元/小时收费,最高封顶40元,过夜车辆收费40元。
4、本次小区业主第二辆车加倍,第三辆车再翻倍。
5、本小区租房户应取得房东卡,享受和小区业主同等待遇,若无卡,收费按第二辆车收费。
6、亲情车5小时内免费,超过5小时或过夜最多收费5元。
7、七人以上坐车(不含七人)原则不不许停入小区,有要停入小区的按照两辆车收费。
问题的焦点又变成了,车位到底够不够?
观点I:现在车位根本不紧张,每户一个固定车位,大家都不收费。但有人驳,达不到一户一车位,除非再挖个地下停车场。
观点H:如果临时停在固定车位的车主能够留个手机号,打电话就能停车,也没关系。
有邻居继续安利家和顺APP,说免费,但是大家都不是很相信真免费,前期免费,但后期导流的费用可能很大。
昨天吐槽群里楼高的邻居之一今天继续吐槽:2小时300条消息。
有邻居坚决反对取消固定车位,在群里和L吵起来了。但大多数人还是支持取消固定车位,认为是大势所趋。
物权法规定,所有车位属于全体业主,村长不艾特本人但是警告,在群里吵架的,村长和管理员有移除的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