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维护不给提现怎么解决 P2P投资者有哪些合法权益?如何维护?
一年一度消费者们的盛大节日又到了,相信很多人都期盼着今天的315晚会,想看看又有哪些企业被曝光。一年之中被各类商家欺骗的我们,似乎只有在这一天才能真正感受到安全。
作为投资人,也是金融行业的消费者,对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也有着一些疑虑和不了解,加上陆续被曝出的各类问题平台,也让大家对互联网金融望而生畏。那么作为投资者,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要首先知道自己作为金融消费者拥有哪些权利。
投资者的基本权利
财产安全权
金融机构应当依法维护金融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和接受金融服务过程中的财产安全。金融机构应当审慎经营,建立严格的内控措施和科学的技术监控手段,严格区分机构自身资产与客户资产,不得挪用、占用客户资金。
知情权
金融机构应当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时、真实、准确、全面地向金融消费者披露可能影响其决策的信息,充分提示风险,不得发布夸大产品收益、掩饰产品风险等欺诈信息,不得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
自主选择权
金融机构应在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允许范围内,充分尊重金融消费者意愿,由消费者自主选择、自行决定是否购买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不得强买强卖,不得违背金融消费者意愿搭售产品和服务,或不得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不得采用引人误解的手段诱使金融消费者购买其他产品。
公平交易权
金融机构不应设置违反公平原则的交易条件,在格式合同中不得加重金融消费者责任、限制或者排除其合法权利,不得限制金融消费者寻求法律救济途径,不得减轻、免除本机构损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依法求偿权
金融机构应当切实履行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主体责任,在机构内部建立多层级投诉处理机制,完善投诉处理程序,建立投诉办理情况查询系统,提高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质量和效率,接受社会监督。
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强化金融消费者教育,积极组织或参与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开展广泛、持续的日常性金融消费者教育,帮助金融消费者提高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提升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和诚实守信意识。
受尊重权
金融机构应尊重金融消费者的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不因金融消费者的性别、年龄、种族、民族或国籍等不同而进行歧视性差别对待。
金融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第三方合作机构管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严格防控金融消费者信息泄露风险,保障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
投资者如何维护自己权益
投资者维权第一步:收集证据
包括:
1. 借贷协议、担保协议、注册p2p平台时的用户协议、p2p平台操作指南等约定权利义务内容的文件;
2. p2p平台的广告、声明等以明示或默示作出的承诺性文件;
3. p2p平台上公示及向投资者单方发出的融资者信息、借款标信息;
4. p2p平台审核时保管的融资者信息、借款信息;
5. p2p平台icp/ip地址域名信息、注册平台的企业名称及工商注册所在地;
6. 银行汇款流水、第三方支付流水及其汇入账号、p2p平台记载的交易信息。
现在大多平台多为电子合同,当前司法审判也承认电子合同的效力,投资者也可以通过截图的方式保存信息。
从证据中分析问题
投资者可委托律师分析证据中的相关信息,从而确定责任主体,选择管辖法院,制定非诉讼、诉讼、报案或自诉策略。
根据借贷合同、交易流水等信息,可判断借贷关系是否成立生效;
根据平台记载的借款人信息、借贷合同、担保合同等,可选择合同履行地或被告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平台声明、担保合同等,可确定是否可以主张由平台承担连带责任;
投资者受侵害的不同情形
1、融资者逾期还款
投资者逾期还款的情形,比平台跑路等问题更为多发,但维权方式相对简单。投资者到期的债权得不到实现,有权依照约定向融资者主张借款本金及利息,但需要注意债权请求权有2年的诉讼时效限制。投资者可委托律师发函催告融资者偿还债务。决定以民事诉讼维权的,投资者可委托律师起诉融资者。
2、p2p平台违规操作导致还款困难
p2p 平台出现还款困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提现困难、跑路、停业等,投资者应区别以上不同情形,制定维权方案。
1. 非诉讼协商方式解决纠纷
2. 向法院提起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