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审核维护不给提现处理方法 损害国家人民利益,滴滴被重罚80.26亿元
滴滴损害国家人民利益被重罚80.26亿是咎由自取
文/草青
滴滴犯事一年后,今天终于被罚80.26亿元!一年前预测果真不虚!
据今天的北京日报报道,根据网络安全审查结论及发现的问题和线索,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涉嫌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经查实,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违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
7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100万元罚款。
经查明,滴滴公司共存在16项违法事实,归纳起来主要是8个方面。
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1196.39万条;
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83.23亿条;
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1.07亿条、年龄段信息5350.92万条、职业信息1633.56万条、亲情关系信息138.29万条、“家”和“公司”打车地址信息1.53亿条;
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1.67亿条;
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14.29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5780.26万条;
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539.76亿条、常驻城市信息15.38亿条、异地商务/异地旅游信息3.04亿条;
七是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电话权限”;
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19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从去年7月4日,国家网信办采取快速而果断的措施,对滴滴出行的APP进行下架至今正好一年。
记得当时,滴滴还不太服气。还要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权。但这一次却在铁证面前,不得不低头。国家对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也正在加大。就是说,不管是什么人,什么企业,什么背景,只要你触犯了法律,背离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就会受到应有的惩处。
,
去年,滴滴连连摊事,但与国家机密和侵权老百姓的信息相比,远比浙江女孩遭滴滴司机杀害;一女子坐滴滴货拉拉跳窗身亡等连发案件严重得多。因为,它涉及到国家安全和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在互联网时代,谁都知道个人信息的重要。出门办事,买东西,都要用上身份证、手机号码、银行卡等等与个人有关的一切信息,而现在很多企业就利用这些信息做起了手脚。
以前,人们出门在外,都是通过各种登记渠道被人获取信息。而现在,滴滴却率先使用打车软件,人不知鬼不觉地就能轻而易举地收集每个人的信息,这真是一种较高手段的获取信息方式。可见滴滴用高科技手段不用在正道上,而是用在歪门邪道上。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2012年,美国第二大零售商塔吉特收到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一个男子的投诉,说他们给他读高中的女儿邮寄了许多关于婴儿和孕妇产品的优惠券。他气愤地质问,“你们这样做是在鼓励她怀孕吗?”经理一查果不其然,便向他致歉。过了几天,当经理再次致歉时,电话里曾怒气冲冲的这位父亲的语气改变了,他说他错怪了厂家,因为他的女儿确实怀孕了。原来,这个高中女生在网络上所有的行踪都被系统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并输入到数据分析系统,所以他可以知道这个女孩儿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就有针对性的给她邮寄相关产品的优惠券来推销产品。
这说明,在网络社会,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亲人、家人和朋友,也不是你自己,而是网络。在网络面前,人们无秘密可言。强大的数据分析系统会知晓你的一切。
而滴滴也是用的这样的做法。只是我们所有的人只知道打车与滴滴有关,而不知道这个我们所需要的东西的信息却在滴滴的了如指掌中。
滴滴违法从2015年开始,已经持续这么干了七年。这是严重违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法。多年来,通报中说,滴滴通过违法手段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相册中的截图信息,亲情关系信息等个人信息,严重侵犯用户隐私,严重侵害用户个人信息权益。据调查,滴滴公司违法处理人个信息达到647,09亿条,其中包括人脸识别信息,精准位置信息,身份证号等多类敏感个人信息。
在此也要提醒所有人,对自己手机上的剪切板,相册,亲情关系信息千万不可透露他人,或为了一点活动无偿奉送和优惠价格而不经意间送给了商家。这样将会肥了商家而亏了自己。
还有一个故事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
你和你的妻子坐在一起,同时拿起手机打开同一篇文章,就会在文章的中部或是最后出现广告,这个广告是系统推送的。但你们两个看到的广告内容是不同的。为什么?因为网络上的同一个广告位上的广告是针对不同的用户的爱好和习惯所投放的不同广告。是因为系统在后台对手机主人过去在网络上做的所有事情留下的痕迹进行的分析。两个人的偏好不同,投放的广告自然不一样。这是秘密所在,也都是系统所掌握的。
第三个故事是作者的亲历。
有一次,作者和另外两个朋友一同出差到外地,定了两天两晚的酒店,到第三天上午酒店通知他们需要给三个房间续费,当时三个人都讲客气,同时拿起手机准备续费,没想到,在一起的这三个人所得到的价格是不一样的,其中一个朋友比较有钱,酒店给他最高的价格,剩下他和另一个朋友的房费也不同。原来系统知道三个人中谁最有钱,于是就给这个人有钱的人报了最高价。而另外两个也都根据各自的经济实力给了不同的价。系统怎么知道三人中谁最有钱?谁的消费能力最高?答案很简单,每一个人在网络上的消费都被记录下来,甚至所有私人信息都被记录在案。
调查指出,从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情形看,滴滴违法行为涉及多个app,涵盖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强制收集敏感个人信息,apph频繁索权,未尽人个信息处理告知义务,未尽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等多种情形。
这三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网络上我们每一个人,就像是一个被脱光衣服的人一丝不挂者。
滴滴出行所收集的个人信息,也是用这种网络的精准方式所得到的结果。从这里看,企业收集个人信息,并不在滴滴一家,而是一个普遍现象。只不过,滴滴收集的信息更精准、更详细、更独到而已。
据说滴滴在全国有5.5亿用户,这个拥有海量的巨无霸,它所收集的信息,能不给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吗?
违规违法收集使用信息
滴滴的业务是出行,全国14亿人口,每一天每一刻,谁都离不开出行。这是一宗巨大的买卖,滴滴要详细地掌握国内的路况、高速路、公路、桥梁、隧道和国内用户怎么走、啥时走、去干什么等隐私数据。当你对滴滴有出行需求时,就一定会在滴滴出行APP上进行注册。
那么,滴滴出行APP是怎么收集个人信息的呢?
这和一般企业收集个人信息大同小异。
首先,滴滴会让你下载一个滴滴出行APP软件,在你的个人资料上,让你勾选一个选项,如果同意,接下来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收集你以下的资料——
姓名,手机号码,用户密码,身份证号码,身份证,或其他身份证明。照片面部识别特征,性别,年龄,职业信息,征信信息、车辆信息、驾驶证、行驶证,车辆监督卡,常用地址,通讯地址,紧急联系人位置信息,行程信息,通话记录,录音录像,订单信息,及交易状况。支付信息,提现信息,银行卡号,评价信息,日志提供,设备信息、IP地址、手机充值记录、积分商城兑换记录。
一切办妥,你就可以使用滴滴的打车软件了。如不同意,就不能使用。也可想,现在企业收集信息的方法用发红包,发礼品,评奖,投票等等进行不知不觉的信息收取。你觉得占了便宜和荣誉,却不知自己受到了一定的损失和伤害。而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是最令网民痛恨的!
打一次车,滴滴要这么多的信息。有些信息与出行并无多少关系。可为什么要这么细?明眼人一看便知,打车需要是假,另有所图是真。或许网信办也看出了问题的要害。于是,7月4日,网信办给滴滴下发的通知是“严重违规违法收集个人信息”。
严重影响国家安全
虽然在一年前滴滴产品下架,但这并不能杜绝还有很多企业在不断地收集个人信息。可以说,收集信息已经成了当下企业的乱相。吃瓜群众应该注意的是网信办的用语,滴滴“严重违规违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这是下架产品的主要原因。
滴滴去年6月30日在美国上市。网传此前,它给了美国打包的高精度全国海量信息测绘地图和客户数据包。这些地理位置和人员分布的数据十分重要。它涉及到军事、政治、道路、桥梁等重要目标、坐标;根据数据,只要输入姓名,就可查出身份证号、家庭地址、工作单位、出行频率和出行范围。1000多万辆滴滴车,乘坐过滴滴的数亿国人如同**奔。中国数百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山川地貌、重要设施、出行习惯、各城区具体流量、收入差异、甚至哪里是接孩子的,哪里是医院出入口,都能了如指掌。一旦这些数据落入美手,中国将面临很严重的危机。这个滴滴和媒体曾经合作过的项目,勾勒出这一景象的一瞥。也可佐证一二。
有关人士在答记者问说,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在中国的地图上,有一些保密机构是不标注的,当滴滴掌握了所有乘车人的信息之后,就能发现有哪些人可能跟保密工作有关联,当他经常在某一个地点下车,就可以此推断,没有标注的他下车的这个地点就是一个保密的办公地点。
身份证、银行卡、提现记录、交易信息、IP地址等。滴滴公司收集的这一堆信息都是消费者的。当然,它的最基本的是行程信息。你今天到哪儿去了?它可以知道,一堆人今天到哪里去了?它也能知道。如果出行到同一个要害机关的人数大幅增加,别说美国的情报机构,中国的普通百姓也觉得一定会有情况。
这种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泄密听起来都十分可怕。在中美两国最敏感时期,谁都会知道这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尽管这次调查涉及到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但我们仍可以从以下事实看出端倪。
据有关资料披露,美国2020年12月18日曾通过一项《外资公司问责法案》,由时任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这个法律看起来不关注国家间秘密,而只是关注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的财务问题。但实际上是声东击西。
法案要求来美上市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公司,每年都要出具一个财务报告,须经过专业会计机构审核出具意见。并要求会计机构出具审计意见的时候,把得出结论所依据的审计底稿一并交给美国SEC证券监督委员会审核。
而滴滴的审计底稿,就有大量的中国行业的原始数据和消费者信息,包括所有的用户数据、会议记录、沟通文件、问题汇总、程序表格,甚至历年的电子邮件,政府部门往来的机密信息等。这些都是一个公司的商业秘密,并没有脱敏。一旦泄密,会计事务所信誉就会破产。
当美方通过美国SEC(证监会)拿到所有的审计底稿,就相当于把中国整个剥光,赤**坦露在美国的面前。
以前,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案例中,中国公司对交出审计底稿十分在意也很强硬,有人比喻就像神圣领土不可侵犯一样。而近年来,中美贸易战升级为网络战,权利大涨的美国SEC(证监会)要求要上市,就必须提交审计底稿。你若有求于他,就只有交出审计底稿。
滴滴是一家中国公司,所有的信息都在中国发生,如果这些信息仅存国内,又有有关部门的监管,不仅没有问题,相反还能起到好的作用。可是,一旦保存在美国或是被美国人掌握,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后果。
如此看来,上述信息究竟是保存在美国,还是保存在中国,是滴滴公司面临舆论风波的原因之一。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会不会给国家利益带来损害。对此,去年,滴滴官方还义正辞严加以否定,并坚持要用法律武器来维权。
从表面以及人们的议论焦点看,很多人都不相信滴滴会做出这样出卖中国利益的事件来。可这次在国家查处之下,滴滴也不得不低头。
调查说,此次对滴滴公司的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与一般的行政处罚不同,具有特殊性。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结合网络安全审查情况,应当予以从严从重处罚。
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滴滴公司去年6月11日提出申请,6月30日正式上市,20天审核通过,走完了纽交所上市的全过程,大大超出常规。这个速度要比其他企业在美国上市快得多。这是什么什么原因?美方在给中国的其他上市公司都出现过横生枝节,磕磕绊绊,可为什么到了滴滴就这么顺利?美国人对滴滴公司网开一面,意在何为。他到底想要滴滴公司的什么东西?难道滴滴不懂这里面的蹊跷吗?滴滴选择悄悄上市,是心存不轨还是侥幸闯关?
更为重要的是,第一天上市特别低调,通常中国公司到美国去上市都需要大张旗鼓宣传,做广告、写软文,还有一个敲钟仪式,可这一次滴滴公司上市环节全部没了,甚至滴滴公司领导层连朋友圈都没发。有过在美上市经验的公司老总说,到美上市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可是滴滴公司这一次怎么搞得像做贼一样,神不知鬼不觉,鬼鬼崇崇地完成了上市过程?他们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怕别人知道?
有人分析出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他们担心国人不会答应,不想刺激国人的心。
二是明知不对,还想去美国去上市。这对他们有利。
三是中国的保密规定第六条,中国公司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过程。应当将这样的信息保存在国内。
到美上市,虽有被停交易的风险。但仍有侥幸一试的心理。按照美国的法律,如果不提供。你到美国去上市,就违反美国的法律。要是把秘密透露给对方,就会违**国的法律。面对这样两难的境地,滴滴是如何表现的呢?
难道早有预谋想跟美方做成了肮脏交易?这样推理似乎证据不足。它是中国的企业,难道就不怕中国法律?以此看,滴滴更想走的是一个两全其美的路线。那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就是表面上把底稿交给美国人。因为美国的法律并没有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提供。而是说美国证券监督委员会要求提供。不要求提供的时候,那么的自然可以跟美国达成默契,美国不要求他提供,于是他就不提供。这样就不违**国的法律,也不违反美国的法律。
谨防身边定时炸弹
由滴滴违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直到软件迅速下架,我想到一个泄密的老生常谈。
我国入世前,WTO进行激烈谈判时,美国曾就中方入世的条件进行要挟,其中打的一张大牌就是”你们官方的新闻曾做过报道“,并拿出当天的新闻,使中方在谈判桌上处于被动状态。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媒体在发表新闻时,尤其是引述官方的说法,作了有意和无意地泄密。而如今,由官方的新闻泄密,扩展到个人网络隐私的信息泄密。
美国SEC证监会要求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必须向其提供审计底稿。此前,美国曾对中国其他的在美的上市企业由于未交底稿而提起诉讼。如果不交的后果是,将面临被取消执业权利的处罚。可以说,美国有自身利益诉求,它一向对中国的上市企业持谨慎态度,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战时,成为一个敏感的深水区。
滴滴在去年6月20日在美国申请,30日上市,如此之快并如此顺利,不得不打一个问号。尤为可疑的是美国近几年一直在排斥中国的公司在美上市。
去年5月7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发布公告称,美国纽交所在当地时间5月6日维持公司存托股份下市的决定。随后,中国三大运营商在美国申请复议。5月7日的公告说明申请复议失败,维持原判。可相隔一个多月,美方竟能同意滴滴公司到美国上市。这不得不值得怀疑。
另一种分析认为,即使这些重要的信息保存在中国,难道拿不走的东西美国就不会掌握吗?
滴滴控股的有两个外国大老板,上市前一天,一个是苹果公司副总裁,名叫阿德里安配茶,成为滴滴公司的独立董事,有美国军方的背景。一个是新增的独立董事王高飞。这样的人在滴滴公司做高管,不得不使人联想到谍战。
如果这些大老板非要把东西交给美国,中国的法律就会制裁。可外国大老板并不要求他交,而是要看一看公司底稿,你又怎么控制它的流失?正如我们国家曾经有过的同类案例一样,窃取机密文件,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这种神不知鬼不觉的方式,似乎也没有违**国的法律。你拿不到他的把柄,即便对滴滴制裁也成了事已至此不可挽回的马后**。
因此,不能完全根据滴滴在上市前的一些表现,来断言它为了达到上市的目的而里通外国,甘冒风险闯关。但因涉国家安全事宜,审理的不公开,也不能完全排除会对国家的危害。
对于这方面的说法,去年滴滴还义正词严地表示要诉诸法律。但不管如何,当时,网信办就对滴滴采取了下架25款APP的措施。那时,网信办的部分封杀,也只是温柔一刀,并没断滴滴的后路。
个人损失如何赔偿
滴滴用APP收集个人信息是它的可恨之处,也正因为如此,国家网信办在去年7月4日要求滴滴APP下架的理由是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由此可见,滴滴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给成千上万的中国人造成很大损害。
当滴滴公司把每一个人的信息都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全社会的信息,这个全社会的信息又会集中在很多个具体的点上,比如某几天通过滴滴到中国国防部下车的人突然增多,这可能意味着什么?
滴滴的用户有5.5亿,尽管公司亏损,但他23次融资上市,高管的整体身家也有400多亿,可见滴滴的股东等高管不损反赚,是受益大户。这些中饱私囊的金钱显然是5.5亿用户的宝贵信息堆积而来。
在互联网时代,吃互联网这碗饭的不少企业,其赢利也有的是建立在不法占有和恶意侵吞用户的隐私信息之上的。他们的无数桶金,也是利用了用户信息堆积而成。这与违法集资没什么两样,只是变换了一种形式而已。而在上亿的用户一方,尚属一一个不知情和未觉醒的善良地带。他们从来没有为此而诉诸法律,至今给一些不法企业逍遥法外的创造了条件。
再者,由于个人信息在互联网时代的频繁使用,法律的滞后和缺失,也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在企业掠取、侵吞用户大量信息上,少见有企业的退赔,而受害者的民众也少有维权索赔的。这实际上是民众在不知情下的无意识和未觉醒。既然此次国家重罚了滴滴,而滴滴给5.5亿用户带来的危害和损失,也应该及时追索赔偿。
滴滴与联想
其实,滴滴后台是联想。滴滴上市后的董事会名单,排第一的是程维董事会主席,排第二的是滴滴创始人柳青执行总裁。
柳青则是联想大咖柳传志的女儿,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清楚了。真正的当家人是柳青。
2016年,滴滴完成了最大的出租合并案,将Uber(优步)收归旗下。巧的是其老总柳甄又是柳传志的亲侄女。两者强强联手,占据了93.1%的市场份额。而联想又控股了神州专车和神州租车。整个出租行业成了柳家的家天下。
更有甚者,2019年,美国制裁中兴,禁令华为,联想却能逃脱美网,如鱼得水。有人问杨元庆是什么原因,他一语道破天机,因为联想是一家全球性公司。言下之意,联想已经不是当年口口声声标榜的中国民族企业了。
其后在5G投票事件上,出人意料,联想竟把重要一票投给了美国高通。使人百思不得其解。也使中国人恨其不争。
2004年后,联想总部从香港搬到纽约,他们在美招工数万,将联想电脑捐赠劳军,给美军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而在国内,电脑却比美国卖的贵。所有的好处都流入美国。
为什么?因为联想通过30年国内打拚,成了一家真正的美国公司。那么人们要问,滴滴会用几年的奋斗,来步联想的后尘呢?
调查说,网信部门将依法加大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执法力度,通过执法约谈、责令改正、警告、通报批评、罚款、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下架、处理责任人等处置处罚措施,依法打击危害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从以上可以看出,滴滴泄密或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已经坐实。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不会允许滴滴做对不起中国人的事情来。
没了滴滴照样出行
从网信办的调查和对滴滴的严肃处理看,人们肯定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但这会不会带来滴滴的一落千丈甚至消失?其实细细想来这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因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因为肥了自己而出卖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如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管企业和个人曾经做过何等贡献,有过多大实力和地位,就会毫无留情地“挥泪斩马谡”。
网信办表示,将依法加大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执法力度,通过执法约谈、责令改正、警告、通报批评、罚款、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下架、处理责任人等处置处罚措施,依法打击危害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有人认为,国家发展,需要千千万万的有声有色的企业和精英。滴滴如果走了弯路,也不能赶尽杀绝。企业发展需要支持,这没有错。但对滴滴而言,一切还要以事实为依据,经过调查和甄别,如果真的触碰到国家的红线,该干嘛就干嘛。这也应了以前那句老话,“谁砸了我的招牌,我就砸谁的饭碗”。
退一步来说,这次即使罚它80多亿,真要罚到倾家荡产,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就是没有了滴滴,照样出行。司机换一个平台接单,乘客换一个平台打车,生活照样进行。就是说,亿万用户可以给你巨大的生意,也可以不给你一单生意。
滴滴此次被罚也提醒大家,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人人有责。滴滴被罚巨款也向更多企业敲响了警钟,老老实实地守法经营,千万不可以身试法,否则一旦触碰底线,也会像滴滴一样,输得很惨。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