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起陕西每年新增2.8亿元专项资金 支持全省“双一流”建设
9月15日上午,陕西省政协举行“加强我省高校学科建设,推进新一轮高校‘双一流’建设”对口协商座谈会。记者从会上获悉,陕西共有8所学校、20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学校和学科数分居全国第4、第7位。去年起每年新增2.8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全省“双一流”建设。
陕西“双一流”学校和学科数分居全国第4、第7位
今年以来,陕西省政协教育科技委员会与省民盟组成调研组,就“加强我省高校学科建设,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2016年至2020年,陕西相继出台《陕西省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关于建设“四个一流”的实施方案》《关于支持部署高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意见》《陕西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支持方案》《陕西省高校“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在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中,陕西新增3个建设学科,占全国增量的7%,增量居全国第4。总的学校和学科数分居全国第4、第7位,西部第1位。 “十四五”期间,陕西每年再新增2.8亿元专项资金、安排1.5亿元以上的基本建设资金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
2022年起,陕西每年新增2.8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全省“双一流”建设,安排1.5亿元以上基本建设资金支持高校基本建设。省教育厅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深入实施省级“双一流”建设,“一校一策”分层次推进28所高校、54个学科高质量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会上,省政协教育科技委员会主任薛建兴介绍,“近几年先后在急需或空白领域增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252个、增幅37.6%,新增博士授权单位3所、硕士授权单位2所、自主审核单位2个。动态调整偏离办学方向、办学水平低的学位授权点104个。”
刘云贺:建议省上体系化支持省属高水平高校冲击双一流
陕西省政协委员、西安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云贺在会上建议,省上体系化支持省属高水平高校冲击双一流。
他表示,一是从政策支持上,建议省上加强省级职能部门的协同联动,赋予建设高校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支持地方高校在拔尖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育、基本办学条件改善等等方面给予更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是从校企合作上,建设省上通过政策引导、财税优惠等举措,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直接参与到与企业主体业务匹配度高的一流学科建设中,使企业与高校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高度有机融合,一方面可以解决企业科技支撑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科建设服务社会的能力,也可以缓解高校学科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三是从投入力度上,继续加强原有支持力度的同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专项投入,给予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配套支持专项,对比相关省份研究改革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学费增减模式。
四是从专项指导上,建议省内“双一流”建设高校与综合实力排位靠前的部分省属高水平高校开展结对指导工作,尤其在专任教师培训和联合研发、管理人员挂职锻炼、学科平台共享等方面,有助于省属高水平大学能够尽快转变观念,更有精准度开展一流学科建设行动。
祁玉龙:推进行业特色高校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陕西省政协委员、西安航空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祁玉龙建议,推进行业特色高校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祁玉龙提出,一是支持行业特色高校面向行业需求设置新的学科专业,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提升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二是建议我省教育主管部门加强与教育部沟通,对行业特色高校建立特区照顾制度,在实施专业硕士学位国家特需人才培养计划、一流学科专业遴选、学位授权点申报和招生指标、学科经费、引才津贴、人事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度倾斜政策。三是充分发挥“双一流”评价“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对行业特色高校实行分类评价和单列评选,完善学科建设与评价标准,弱化传统的科研、教学获奖等限制目标,突出对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考量,促进其特色学科专业建设。
华商报记者 郭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