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期《党建》杂志刊发浙江省委宣传部课题组的调研报告②
【导读】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重要论述,第9期《党建》杂志特别刊发了浙江省委宣传部课题组撰写的调研报告《创新打造重大传播平台 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浙江探索》。近年来,浙江直面新闻舆论领域的痛点、堵点、淤点,深入探索以打造重大传播平台为牵引,构建集约高效的新型全媒体传播体系,为传媒领域改革创新探路。以下为第2期的主要内容。
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存在的问题与短板
浙江省委宣传部课题组
当前,地方主流媒体普遍认识到,媒体融合已经步入深水区,晚改不如早改,零敲碎打不如系统重塑。然而,与中央关于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任务要求相比,与头部商业平台相比,一些地方主流媒体依然存在着认识偏差、定位不清、后劲乏力、影响趋弱等短板,亟须加大力度推进改革。归纳起来,以下6个方面问题较为突出。
1.最现实的挑战是主流媒体话语权削弱旁落。新的传播格局下,主流媒体一家独大、一个话语传天下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前,很多传统主流媒体只剩“传统”的标签,规模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精、力量散而不融。有的主流媒体在平台和渠道上寄人篱下,自我满足于在商业头部平台上开账号,新媒体平台大多是“小舢板”而非“主力舰”,自我发展能力较弱。有的客户端“有端无客”现象比较突出,甚至日活数比传媒集团人数还少,与头部商业平台的影响力不在同一个量级。
2.最根本的掣肘是既有利益格局难以打破。一些主流媒体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存在“捧着铁饭碗过小日子”的守成心态,没有决心和勇气打破既有利益结构的藩篱,不敢把主要力量投放到移动端,没有真正让主力军挺进主战场。有的还在犹豫观望,认为媒体融合已经进入深水区,不管是内容、平台还是技术创新,不确定性大于确定性,担心自己成为改革的“**灰”。还有的思维仍停留在传统媒体的“黄金年代”,大报大台优越感比较明显,认为“精英力量应该更多留在报纸电视”“没有报纸电视,主流媒体什么都不是”,没有意识到媒体融合改革是传统媒体人赢得尊严、展现价值、实现理想的“最后机会”。
3.最主要的瓶颈是话语方式僵硬固化。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固守纸媒时代的话语方式,注定难以适应即时化传播、分众化表达的需要,难以触动亿万网民的心,关键时刻无法“一锤定音”。有的重大主题宣传循规蹈矩,报道的话语不够鲜活、不接地气,内容互动性、形式体验感等匮乏,最终沦到“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地步。有的在新闻报道上“不敢越雷池一步”,自我捆绑、自设禁区,等着上级部门给口径、拿方案,最终把舆论空间拱手让出。有的广电媒体品牌节目原创性较弱,推陈出新的能力不足,收视率一年比一年低。还有的市县媒体报道内容因循守旧,对当地特色新闻关注挖掘不够,缺乏网感和灵气,好似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数篇稿件比不上一个热帖影响大。
4.最突出的短板是技术和运营水平不高。一些地方主流媒体对数字技术“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力量分散。有的主流媒体技术平台不符合采编业务需求,技术与业务步伐不协调,经常出现“技术的建议采编不认同,采编的想法技术难转化”等现象。有的内容生产部门和运营部门没有打通,只问发稿量、完成率,不问点赞率、转发率和有效触达率,在内容生产、评价反馈、全网传播、推荐引流、精准服务等方面互相掣肘。还有的在浅层次技术应用上亦步亦趋,满足于技术外包和小技术团队建设,融媒体最新应用技术研发缓慢,人工智能、算法推荐、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新应用较少研发使用,既缺乏独立自主的想法也缺乏独立自主的算法。
5.最紧迫的问题是选人用人机制不活。近年来,各级主流媒体在人才招聘引进、考核激励制度改革等方面推进力度较大,但总体上优秀人才体量不足、梯队建设难以为继。主流媒体对记者编辑的宣传纪律、把关意识、专业素养等方面较为重视,但在垂直领域内容生产、全媒体业务技能、运营管理、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有想法、有闯劲、有网感的年轻人缺乏有效激励和平台支撑。主流媒体对人才引进使用机制不够灵活,加上互联网头部平台的“虹吸效应”,导致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6.最关键的制约是绩效考核方式不够合理。当前,各地对国有传媒企业的绩效评价与考核,过于注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社会效益考核权重不够高,使得资金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国有传媒企业不敢、不愿将资金资源投入到技术研发成本较高、后续维护费用较大、存在一定风险且短期内难以见效的融媒体改革和传播平台建设项目上。此外,对传播力影响力的评价也存在难以量化的问题,迫切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传媒集团绩效考核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