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收费、点赞投票、统计数据……部分中小学教师被非教学任务所累
近期,多地陆续发文,对中小学教师减负作出具体规定。记者调研发现,近年来,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成效显著。然而,部分地方中小学教师仍承担过多非教学任务,一些本应由政府部门完成的工作也进入校园,挤占教师正常工作时间,有些还引发家校矛盾。
负担:统计碘盐食用率;动员学生家长打疫苗;防汛标语、拉警戒线,轮流巡河且必须拍照、签字;统计缴纳医保情况……
部分地方教师承担过多非教学任务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随后,全国多地出台相关措施。然而,很多地方的中小学教师反映,当前教育以外的工作负担依然沉重。
一名小学校长讲述,上学期,县里将统计碘盐食用率的任务交给学校。为此,教师只好千方百计收集学生家中的食用盐,做好标记送有关部门检测。检测结果出来后,该部门又要求老师对食用非碘盐的家庭进行科普并回传记录。
这种情况非个例。各地教师给记者列举曾做过的非教学任务,种类多达十余种。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在湖北、湖南、河南、甘肃和贵州等地农村开展专题调研发现:中小学教师承担大量非教学任务,不仅包括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种检查、评比,还包括消防安全、防溺水、反诈、普法、动员学生家长打疫苗等任务,其他政府部门的大量创建类工作也借助学校来完成。
陕西多名教师反映,暑假期间,相关部门要求其写防汛标语、拉警戒线,轮流巡河且必须拍照、签字。
一些行政单位还将本部门的工作层层加码给学校。多地乡村学校校长对记者说,学校曾被要求代收家长人身意外保险费、催缴水费等。因办学要依赖多部门支持,学校担心拒绝后会带来更多不便,于是不得不承担下来。
山西一名乡村学校教师告诉记者,畜牧局统计农村牲畜存栏量的任务也分配给学校。老师需统计农民家中饲养猪、羊、牛等情况,填好表格、搜集照片。“不少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有几位老师只好到农民家里清点牲畜数量。”
贵州一名乡村小学校长说,当地镇政府给学校摊派征缴医保的任务时,会根据完成情况排名,垫底学校会被通报批评。陕西多名受访校长和教师也称,他们要按相关部门要求统计缴纳医保情况,“没有缴纳医保的学生和家长,我们还要一个个打电话询问缘由,并劝说其缴纳”。
抱怨:“挤时间做教学工作”“平时3/4的精力都在应付形式主义工作”“脾气好的家长不理我们,差的要吼几句”……
对教学秩序造成一定干扰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吕德文、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等专家认为,一些地方将基层治理工作转嫁给教师,产生诸多不良后果。
首先,会挤压教学时间、侵占教师精力。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调研中,南方某市一名乡镇中心小学副校长说自己“挤时间做教学工作”,“平时3/4的精力都在应付形式主义工作,只有1/4的时间用于教学。”
记者对中部某县一所乡村学校8名班主任、2名校长花在非教学任务上的时间进行粗略统计,9月1日至9月8日,上述10人工作日每日累计用时均超过2小时,其中4名教师的用时超过3小时。“等待和催促家长回传截图等消耗的碎片化时间、精力也是巨大的,但无法精确估算。”这所学校的副校长说。
其次,过于频繁的非教学任务影响家校关系,不利于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陕西某小学校长介绍,很多文件都要求有文字、图片或视频等资料,这些任务都安排到教师、家长身上,容易造成家校矛盾。暑假期间,相关部门要求班主任每天让家长反馈孩子安全情况,由学校汇总提交,家长不领情也不理解,学校和教师夹在中间,里外为难。贵州某县一名小学校长说,该校不少教师在帮忙征缴医保时曾遭学生家长质疑:“收医保关老师什么事?!”一名中学教师告诉记者,他催学生家长缴纳医保不被理解,“脾气好的家长不理我们,差的要吼几句”。
此外,繁重的非教学任务也对学生造成消极影响,滋生新的形式主义。多名学生和家长说,为尽快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代替家长在手机上完成注册App、网上学习、截图等操作。这在农村地区尤其严重,“完全是形式主义”,不少家长吐槽。
一名小学教师指出,为落实“双减”,学校、老师和家长花很多精力对学生的手机进行管理。然而,很多非教学任务使学生不得不自己操作手机,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双减”成果。
一名五年级学生家长说,有次班主任要求学生完成一项实名认证工作,晚上10点发通知,要求12点前必须完成。她当晚未及时查看消息,被老师在群内多次提醒。“这相当于点名批评,孩子为此不敢去上学。”
建议:全面清查教师承担非教学任务、强化教师“教书育人”任务,增设网络投诉渠道……
多措并举为学校教师减负
受访对象认为,教师承担非教学任务的现象屡禁不止,反映出有的政府部门在推动工作时作风不扎实,将部分本职工作“甩”给学校。不少基层教育工作者建议,应采取多种措施从根源上为教师减负:
——完善学校非教学任务准入机制。受访对象提出,应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对教师承担的非教学任务进行全面清查,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监督。
——细化教师减负清单内容。今年全国**,民进中央在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教师负担的提案》中建议,细化教师减负清单内容,增强可操作性,明确教师工作职责范围和学校拒绝非教学事务干扰的权利和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投诉机制。相关部门要设立投诉专线,增设网络投诉渠道,保障教师被摊派非教学任务时,可以有正规且畅通的渠道提出质疑和反对意见,切实为学校和教师维护正当权益撑腰。
——将教师减负清单纳入各级督导、督查内容。定期对各级党政机关和学校落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的相关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党政机关和学校要严肃问责。 据新华社
>>相关报道
多位专家曾建议进一步减轻教师非教学任务
据《时代周报》报道,去年**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副主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提交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其中提到,根据她的调研,教师额外承担很多非教学工作任务,比如各种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等。
对此,许玲建议,由教育部门牵头,精简会议、文件,让教师能真正回归“教书育人”的本职、本位,高质量地落实教书育人工作。其次,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建立课后服务协同工作机制等。许玲还建议,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要尽快落实“统筹核定编制、配足配齐教师”,分阶段、分步骤解决教师编制问题,缓解师资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分层、分类、分岗开展教研培训,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等。
据中国网去年3月11日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第一实验学校校长崔建梅调研发现,中小学校里干扰教师正常工作、影响“双减”效能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她建议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环境,切实减轻教师教育教学之外的负担。
崔建梅表示,要坚决杜绝干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事项进校园,确保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要减少学校非教育类的各类检查,明确教师任务清单。未经国家批准,不得开展各类校园创建活动和“进校园”活动。国家层面出台具体的减负清单,并加大督查力度,确保教师减负政策真正落实等。 据《时代周报》、中国网
>>网友观点
“减负”也应对准教师
@现在社会上总有很多人觉得老师工资高,又有假期,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老师在课后时间甚至是假期有多少的材料、表格要做呢?又有多少人知道平时老师的工作量有多大,除了上课之外,学生的思想工作、各种材料……
@现在老师是天天打杂,抽空上课。
@主要是没有时间好好备课啊,教案都要晚上抽时间写,班主任太忙了。
@以前的老师没那么多事儿,所以每个知识就教得很慢,学生会慢慢吸收,现在老师确实乱七八糟的事情多,教得很快,这边学生还没掌握好了,新的知识就开始了。
@“减负”一词在关注学生群体时,也应该对准教师,卸掉老师身上多余的担子,让“老师”这个身份回归单纯,让教育回归初心。
编后
为做好此条新闻,小编在网上浏览相关新闻,发现去年3月曾有专家呼吁:请停止给教师指派非教学任务。当时还有网友调侃:“督促学生填问卷调查、投票、做题、看视频、刷点击量,打电话动员家长做各种事情……到目前为止,只有畜牧局、林业局等少数几个部门还没给老师安排过工作,其他什么这个局那个局、这个所那个所,以及社区都能给老师派活儿。”如今,畜牧局果真“跟上”了——山西一畜牧局统计农村牲畜存栏量的任务分配给学校,老师需统计农民家中饲养猪、羊、牛等情况。 新华社发 朱慧卿 作
教育是百年大计,是关系到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事业,绝不能在这件事上犯糊涂。家家都有学生,人人都有老师,真心希望减少、取消各种杂七杂八的非教育活动,让我们的老师能心情愉悦、精力充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这不仅仅是教师们的心声,更是无数家长们的心声啊!
统计碘盐食用率、消防安全、防溺水、反诈、普法、动员学生家长打疫苗、写防汛标语、拉警戒线、轮流巡河、清点牲畜、催学生家长缴纳医保、点赞、投票……老师的任务你想象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