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论文发布 【论文评议476】科学论文发表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基于多主体视角
【审稿评价】
选题:新颖,当前热点,研究不够深入,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符合本刊读者定位
题目:内涵和外延与文章内容不符
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具备
关键词:选择得当,切合文章内容
引言:对本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方法的介绍不足,应简要说明你如何着手这个问题,以及你取得的进展,应交待清楚:已有哪些相关的工作、为何需要此研究、你做了哪些工作以及你发现了什么。未讲清本文的贡献,特别是新意以及应用前景等
附表:不是规范的三线表
结论:有,但不充分
致谢:无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表达不规范
文章结构:结构不合理,结构完整,需调整结构
文章写作:写作一般,内容杂乱、条理不清、冗长、口语过多,马虎草率的文笔反映粗心懒散的思维
【评审意见】
本文基于作者、审稿人和编辑视角,探讨了科学论文发表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论文选题有积极意义,研究成果有一定价值,但也存在不足。论文能否发表,应视作者对以下问题的修改完善情况再作决定。
1.题名宜再作推敲。题名《科学论文发表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基于多主体视角》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科学论文发表中的信息安全问题”这个“定语+中心词”的偏正结构短语缺少动词,没有说明论文的研究重点,看不出作者对“信息安全问题”这个问题是怎么研究的;删去“科学论文发表中”这个定语后,“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并不是一个内容完整、含义明确的题名,“信息安全问题”在“科学论文发表中”是个什么情况甚至是否成为一个“问题”也不清楚。二是副题名“基于多主体视角”中的多主体含义不明、令人生疑,建议直接表述为“基于作者、审稿人和编辑视角”。
2.论文框架结构应优化,研究主题应进一步明确。目前的主要内容是2、3、4章。第2章阐述“科学论文的分类与发表中信息安全定义”,其中2.1、2.2节内容都未涉及“信息安全”的研究主题,明显偏题;2.3节“科学论文的发表中各贡献主体的信息安全生态体系构建”,标题文字不简练、内容含义不明确,且“生态体系构建”之说令人存疑、值得商榷。第3章标题“科学论文发表中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罗列的四个方面,似不全面和准确,尤其是“特权人员信息泄密风险较大”的观点值得商榷。第4章的对策与建议,主要内容是“五维一体”,过于宏观,不够具体,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总的来看,论文的框架结构略显松散,内容比较空泛,缺乏实例作为论据,章与章之间、章与节之间逻辑关系不够严密,论述的聚焦度、针对性和说理性存在不足。建议结合题名的推敲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论述主题,提炼学术观点,优化论文结构,改进论述的逻辑关系和说理性,增强论述的说服力。
3.语言表达应进一步简练,重要术语和法律名称等概念应规范准确且全文统一。以法律名称为例,全文有的法律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XXXX法”,有的则为《XXXX法》,既不统一也不规范,应全文统一,规范表达。另外,引言过长,建议删减文字,进一步紧扣主题,概括表达。
4.参考文献应按国家标准予以规范。目前的参考文献表不规范之处太多,应按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逐一规范。参见批注稿。
5.审稿结论:退修。修改后终审。
【批注稿】略
【最终结果】《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年第12期已发表,发表稿改题为《科学论文发表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探讨与建议——基于作者、审稿人和编辑视角》。登录《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网站可阅读PDF格式发表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