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发文章 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总编、北大教授温儒敏,发100字短文出现8处错误,语文水平遭质疑
成长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影响一个社会。
吴勇设计的插图出现问题之后,北大教授曹文轩的课外读物也被发现有问题,出现了很多不当内容,比如“罂粟籽”、露骨的民歌等等,不应该让学生阅读这种书籍。
之后还有一位北大教授也卷入这场“教材插图”风波,这个人便是温儒敏,他也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他站出来替吴勇和曹文轩说话,称吴勇设计的插图是“漫画卡通造型”,还说曹文轩没有“夹带私货”。
温儒敏替吴勇和曹文轩说话之后,受到了很多网友的批评,说他“避重就轻”,没把话说到重点上,有转移话题的意思。被批评之后,温儒敏在网上发布了一段100字左右的短文,想来表达自己的委屈,可正是因为这段短文,让他再惹争议。
原本大家还很同情他,毕竟这件事与他没有太大关系,只是因为他替别人说话,就遭受到了批评。可大家发现他发布的这段内容中,竟然有8处错误,有些错误还很低级,作为中小学语文教材的主编,让人感到很意外。
从图片中可以看到,他发布的这段内容文字并不是很多,其中有错别字,还有多个错误的标点符号,把省略号和句号放在一起连用这种低级错误,就连小学生都不会犯,没想到却发生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主编的身上。
温儒敏是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也是山东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拥有很多头衔,也获得过很多奖项,这样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授,竟然连标点符号都不会使用,确实让人替我国青少年捏一把汗。
“马虎大意”不是理由,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严谨一些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有些网友认为,温儒敏教授只是随便发表一段内容,可能是马虎大意了,平时写作不能是这个水平,大家不应该揪住问题不放,而是要允许别人犯错。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可能会犯错误,但是对于温儒敏教授这种“名人”来说,时刻都要保持严谨,尤其是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言论时,更应该多加注意,因为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温儒敏教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他的工作内容与祖国下一代息息相关,如果总是犯错误,犯错后还以“马虎大意”为借口,相信家长们很难接受,也不会原谅这种错误。
教育工作者要做到“以身作则”,温儒敏教授作为中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更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不能犯低级错误,发布的内容中有错字,还有很多错误的标点符号,这种教授很难让学生信服。
如果他编写和审核的教材中也有这种错误,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会非常大,属于误人子弟,所以说犯了错误就应该认错,并及时改正,而不是找一些理由为自己开脱。
作为语文学科的“带头人”,要不断钻研,平时在写作的时候,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能出现低级错误,否则还怎么教育学生?
教材问题频出,中小学生如何避免受到影响?
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学生上学之后,几乎每天都会使用教材,对教材当中的内容非常熟悉。中小学生要明白一点,编写教材的人也有可能会犯错误,如果觉得教材中哪块有问题,应该及时把问题告诉老师。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样做不仅能够避免自己形成错误的观念,还能够提高发现能力、创造能力等等。
家长要替学生把好关。家长不要认为孩子上学之后自己就可以做“甩手掌柜”了,如果想要把孩子教育好,家长要和老师联合起来,一起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对孩子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可以把孩子的教材都翻看一遍,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发现教材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孩子受到影响。
总而言之,教育是头等大事,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大学教授,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平时要严谨一些,不能出现低级错误,否则会给学生做了错误的示范,容易误人子弟,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会下降,以后开展工作时会有难度。
互动话题:对于这件事,您都有哪些想要发表的个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