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小说需要慢慢生长
1.
父亲说,我丧失了对写作的热忱。
这话不对。我只是觉得——好的小说需要慢慢生长。
沉静的这段日子,我在传统国学中修身、诚心、正意。我读了,也读了《孙子兵法》,最大的收获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
仁者如射。
我在写作的时候,会遇到这样一个场景——催稿。这个催稿并非作者与编辑之间的催稿,而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催稿。催稿的对象是父亲。他总会问,写完了没?
催稿对我来说,影响说大不大。若是凭借天赋或灵感的作用,有时候在催稿中也能写出不错的作品,但现在我深知自己在短篇小说的创作上有一个瓶颈,那就是如何丰富小说的内容。
最近我抽空写一个小说,就开头部分,我就写了不下四稿,慢慢地将细节丰富来开。正是在写这个小说的过程中,让我有了「好的小说需要慢慢生长」的这个感悟。写得慢,不代表构思有问题,不代表写得不好。相反,从目前写出的内容来看,它比我之前的小说,发表或没发表的都要好。
《孙子兵法》的理念是“不打无准备的仗”,如何才能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呢?就是做好修炼内力。创作也是一样,不能因为催,就快,就乱了节奏,就只想交付,而不注意反复深思情节、语句、细节、逻辑。
2.
今天,借机会跟父亲聊了聊小说、散文。从《纪念艾米丽小姐的一朵玫瑰花》到《喀布尔人》到《荆棘鸟》(澳洲的“《飘》”)到《傻瓜吉尔佩姆》到《佛里的玫瑰》等,这些小说都是值得反复阅读的。
同时聊到了川端康成写的一本有关小说的评论册子,里面有个观念是——“小说家终其一生都在与语言做斗争。”
一篇小说的创作,选取怎样的词,就会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所以创作是宜慢不宜快的。
反观自己以前的小说的创作,还不能登上省刊。我同意尼尔.盖曼的态度,那就是我当前还不够,还少了点。这些少的东西,可能是语料库,可能是风格,可能是故事,总之,我需要不断地总结反思,切己体察。
在《论语》中孔子说,做不到?那有人肯花工夫用一天的时间来行仁德吗?你下功夫试试看,我没见过说下功夫去做,还力有不足做不到的。
好的小说需要慢慢生长,反过来对作者的要求就是作者需要下足功夫。下足了功夫,还力有不足做不到写不好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