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热点问题解答
辅导会上,淮海工学院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圣刚对今年省、市级创业大赛的总体概况向大家作了简要介绍,并对此次的辅导意义作了说明.连云港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创业导师范强贤、淮海工学院商学院何华安教授就商业计划书撰写技巧对学员做了深度辅导,对商业计划书中“产品、市场、团队、风险、盈利模式”等要点进行了详细讲解.
参训学员纷纷表示课程实用、指导性强,通过系统学习,掌握了拟定商业计划书、撰写路演材料的要点、注意点和技巧,收获颇丰.并表示,将学以致用,认真准备大赛决赛阶段路演答辩,确保将优质的创业项目、优秀的创业想法展示出来,讲得清楚、讲得透彻、讲得生动,力争孵化项目尽快落地运营,落地项目加速培育壮大.
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首届篇六
为激发国内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教育部昨天传出消息,将组织举行2015年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大赛要求参赛作品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产业紧密结合,培育产生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推动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社区等深度融合的公共服务创新。
据介绍,此次大赛参赛项目主要包括四种类型:一是“互联网+”传统产业;二是“互联网+”新业态;三是“互联网+”公共服务;四是“互联网+”技术支撑平台。
大赛分报名、初赛复赛、总决赛三个阶段。报名时间为6月8日至7月31日。全国总决赛时间定于10月中旬在吉林大学举行。此次大赛共设立金奖30个、银奖70个、铜奖200个,并在金奖团队中设立冠、亚、季军。
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问题解答
近日,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博“微言教育”邀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和网友互动,解答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相关问题。
问:对于高校来说,什么样的项目符合“互联网+”的要求?
张大良:本次大赛的主要任务是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地各高校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产业紧密结合,培育产生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推动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社区等深度融合的公共服务创新。参赛项目主要分四类:一是“互联网+”传统产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领域应用的创新创业项目。二是“互联网+”新业态,即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创业项目。三是“互联网+”公共服务,即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社区等结合的创新创业项目。四是“互联网+”技术创新,即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创业项目。
问:项目申报时具体需要提交哪些材料?有没有指定格式或模板?
张大良:参赛团队通过大赛官网、app或微信公众平台进入报名系统,按步骤填写创业团队负责人个人注册信息、创业项目信息、团队成员及指导老师信息、创业项目其他信息,并上传项目计划书等。项目计划书没有统一格式要求。参赛团队已注册的,还需上传组织结构代码证、营业执照复印件及其他佐证材料(专利、著作、政府批文、鉴定材料等)。
问:是否从初赛开始就需要在官网报名?报名后资料能否修改?
张大良:所有参赛的团队都要在大赛报名系统报名后,才能参加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参赛作品采取逐级报备,必须经过校级初赛、省级复赛选拔才可参加全国总决赛。报名后个人注册信息不能修改,其它信息在报名截止日期(7月31日)前可修改。
问:高校是否有账号可以查看和管理本校报名情况?
张大良:大赛统一提供管理系统平台。各省、各高校登录系统进行报名信息管理、账号管理和维护。各省明确一名管理员,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创建账号信息,分配给各省管理员。高校账号由各省进行创建、分配和管理。
问:校级初赛、省级复赛是怎么组织的?参赛学生如何了解到校级处初赛、省级复赛的安排?
张大良:校级初赛由高校组织,省级复赛由省(区、市)教育厅组织。初赛复赛阶段的参赛材料、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等由各省各高校自行决定。初赛复赛阶段具体安排请咨询各省联系人(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 查询)。
问:是不是所有大学生都可以参赛啊?
张大良:普通高校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攻读学位的学生)都有机会报名参赛。大赛分创意组与实践组。创意组申报人是团队负责人或创业企业法人代表,为普通高校在校生;尚未注册或注册时间晚于今年5月1日。实践组申报人是创业企业法人代表,为普通高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内(2010年6月10日后毕业)毕业生,创业企业在今年5月1日前注册。
问:本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评委都是哪些人?
张大良:大赛设立专家委员会,邀请行业企业、创投风投机构、大学科技园、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组成,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问:大赛详细资料可以从哪些途径获取?
张大良:可通过大赛官网()、app或微信公众平台随时查阅大赛详细资料,了解大赛动态信息。
问:依据什么标准对高校进行排名奖励?
张大良:大赛设置集体奖,按照高校获奖情况奖励前20名;设置优秀组织奖,按照省级竞赛组织和获奖情况奖励8名。
问:大赛设置了哪些奖项?会不会得到创业资金支持?
张大良:大赛设金奖30个、银奖70个、铜奖200个,奖励获奖项目。组委会将通过“全国大学生创业基金”对优秀获奖项目提供创业资金支持,以及后续的落地孵化服务。同时,将积极争取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基金支持优秀创新创业项目。
问:大赛全国总决赛设置了哪些比赛环节?
张大良:全国总决赛在10月中旬举办,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基础上产生的300个优秀项目进入全国决赛。全国总决赛共分三轮进行,分别是百强选拔赛(300进100)、金奖角逐赛(100进30)、冠亚季军争夺赛。详细情况见大赛官网上的《学生参赛手册》。
问:各省进入全国总决赛的名额是如何分配的呢?
张大良:各省(区、市)进入全国总决赛的名额,按照各省(区、市)报名团队数占全国报名团队总数的比例、参赛高校数、各省竞赛组织情况等进行分配。具体名额数,组委会将在报名结束后另行通知。
问:创意组和实践组,主办方注重的程度相同吗?还有创意类比赛排名靠前项目最后会有相关后期孵化政策么?具体是怎么样的?
张大良:大赛分为创意组和实践组,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需求,将自己的创新创意积极转化为实际项目和创业成果,努力让学生的比赛项目产生应用价值和市场价值。组委会将通过“全国大学生创业基金”对优秀获奖项目提供创业资金支持,以及后续的落地孵化服务。同时,将积极争取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基金支持优秀创新创业项目。我们鼓励高校联合地方政府、科技园区等举办项目对接和孵化活动,搭建项目孵化平台。鼓励高校聘请拥有丰富行业经验和行业资源的企业家和投资人担任学生第二创业导师,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辅导。
问:在校生是报名时6月在校,还是参赛时9月份在校?现在大四的学生算哪种?
张大良:参加创意组比赛的只能是普通高校的在校生。参加实践组比赛的可以是普通高校的在校生,也可以是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今年的本科应届毕业生都可以作为在校生参赛。现在大四的学生,可以作为在校生参赛。
问:团队负责人为毕业五年内硕士,团队成员中有毕业超过五年硕士,是否具备参赛资格。
张大良:你提出的团队负责人是符合报名要求的,可以参赛;但是团队中毕业超过五年的成员不具备参赛资格。
问:在比赛时,创意组和实践组是否是分开比赛,奖项设置在创意组和实践组之间有侧重么?
张大良:全国总决赛共分三轮比赛进行,分别是百强选拔赛(300进100)、金奖角逐赛(100进30)、冠亚季军争夺赛。其中前两轮是按照组别分组比赛,冠亚季军争夺赛不分组将同台竞技。校级初赛由高校组织,省级复赛由省(区、市)教育厅组织。初赛复赛阶段的参赛材料、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等由各省各高校自行决定。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基础上产生100个创意组项目、200个实践组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
问:校级初赛、省级复赛是怎么组织的?参赛学生如何了解到校级处初赛、省级复赛的安排?
张大良:校级初赛由高校组织,省级复赛由省(区、市)教育厅组织。初赛复赛阶段的参赛材料、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等由各省各高校自行决定。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基础上产生100个创意组项目、200个实践组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
问:能透露下赛场可以提供哪些服务或支持么?比如,项目展示或者路演等?怎么办理?
张大良:在全国总决赛阶段,承办方吉林大学将学校3万平方米文化活动中心作为此次比赛的主赛场。组委会将为参加决赛的每个团队提供专用场所,并为赛事提供会议室、咖啡交流区等,也会为晋级参赛项目提供展示和路演平台。主赛场将全部实现有线和无线覆盖。届时将会有800余名青年志愿者为大赛服务。
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首届篇七
【吉林大学报记者 晓蔚 文/摄】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5月4日下午,吉林大学召开承办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工作总结会.校领导杨振斌、李元元、陈岗、邴正、韩晓峰、张向东、孙友宏、王利锋,副校级干部李凡,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者,校部机关各职能部门、群团组织、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校区学办主任,各学院党委书记、主管学生工作党委副书记以及在校师生代表参加了大会.
会议以专题片形式,从总理重托,吉**耀;风起云涌,四方响应;全校之力,扎实推进;落实到位,一流赛事;亲切关怀,寄望双创;成绩骄人,任重道远6个方面全面回顾和记录了学校筹备组织大赛各项工作的190多个日日夜夜和大赛盛况.
常务副校长陈岗宣读了表彰决定.校团委等24个单位(部门)获“组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韩晓峰同志获“杰出贡献奖”,姚毓春、路海峰、代磊、张天译等4位同志获“突出贡献奖”;田仲金等33位同志获“组织工作标兵”称号,卜立平等70位同志获“组织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于泽等15名同学获得“志愿服务标兵”称号,高长悦等1219名同学获得“志愿服务优秀个人”称号.校领导李元元、张向东、孙友宏、王利锋分别为获奖者代表颁奖.
李元元在讲话中指出,要进一步弘扬办赛过程中体现出的“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团结进取的协作精神”,这也是吉大精神的传承、弘扬和升华,是鼓舞吉大人实现办学目标的强大动力.李元元希望全校师生员工要以“服务教学、关爱师生年”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四前夕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牢记习总书记“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的嘱托,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上来,凝聚到深化学校综合改革,推进依法治校,加快内涵发展的各项任务上来,用优异成绩向建校70周年献礼.
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首届篇八
新教高办〔2015〕10号
各高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教育部关于举办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15〕4号)精神,进一步引导高校主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成果,决定举办首届自治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某地赛区选拔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互联网+”成就梦想,创新创业开辟未来.
二、组织机构
大赛由自治区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商务厅共同举办,某地大学承办,相关企业协办.
(一)大赛设立组委会,负责大赛组织实施指导工作.组委会由自治区相关领导担任组委会主任,教育厅及相关厅局、部门领导任副主任,成员由各厅局、部门及高校相关领导担任.组委会办公室挂靠教育厅,成员由各厅局、部门及高校相关负责同志担任.
组委会名单如下:
主 任:刘华
副主任:杜鲁坤•托乎提、梁超、吐尔逊•伊不拉音、谢青、陈旗、谢煊、明宏、李党会
成 员:海萨尔•夏班拜、张建仁、张国辉、塔西甫拉提•特依拜、雒秋江、哈木拉提•吾甫尔、卫利•巴拉提、帕拉提•阿不都卡迪尔、艾尔肯•阿不都热依木、艾尔肯•吾买尔、赛尔建•乌合拜、叶美金、吾满江•艾力、李娟
组委会办公室名单如下:
主 任:李建荣
副主任:格新浙、赵红旭
成 员:何立新、郑欣灵、赵珊瑚、朱瑞鸿、张蓉、吴文胜、刘洪波、于炯、石立业、周学伟、朱杰明、王爽、杨巍
组委会秘书处设在某地大学,具体负责区赛的组织协调与实施.
(二)大赛设立评审专家委员会,由组委会邀请行业企业、创投风投机构、大学科技园、高校和科研院所及相关部门专家组成,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三、参赛对象
大赛分为创意组和实践组,以创新创业团队为单位报名,每个参赛团队成员3-5人,由民汉学生共同组队,允许跨校组建团队.
(一)创意组:申报人是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含硕士研究生、高职高专学生,不含在职人员),是团队负责人或创业企业法人;团队尚未正式注册或注册时间晚于2015年5月1日.
(二)实践组:申报人是是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含硕士研究生、高职高专学生,不含在职人员)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是创业企业法人;创业企业于2015年5月1日前已注册.
四、参赛项目要求
(一)项目要求
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产业紧密结合,培育产生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推动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社区等深度融合的公共服务创新.
(二)项目类型
1.“互联网+”传统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含第一、二、三产业)领域应用的创新创业项目;
2.“互联网+”新业态: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创业项目,优先鼓励人工智能产业、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互联网金融、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大规模个性定制等融合型新产品、新模式;
3.“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社区等结合的创新创业项目;
4.“互联网+”技术支撑平台: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创业项目.
五、赛程安排
大赛分校级初赛、自治区复赛两个阶段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一)大赛报名阶段(2015年7月~8月):参赛团队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进行报名,也可通过大赛移动客户端报名(下载大赛app或订阅大赛微信公共帐号).
各高校于8月15日前将参赛报名情况表(附件2、3)报送至区赛组委会秘书处.区赛组委会将根据各校报名和推荐参加区赛情况研究确定复赛方案.
(二)校级初赛(2015年8月20日前):校级初赛的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由各高校自行决定.各高校对本校报名参赛的项目进行评审遴选并按优先排序报送区赛组委会秘书处.
推荐区赛名额:某地大学、某地农业大学不少于16个团队,某地医科大学、某地师范大学、某地财经大学、喀什大学、伊犁师范学院、某地工程学院、昌吉学院不少于8个团队,其余高校不少于2个团队.各高校推荐团队数实践组不得少于50%.
(三)自治区复赛(2015年9月10日前):区赛评审专家委员会对参赛团队创新创业计划书等材料进行复审,择优遴选进入现场答辩决赛的团队.
(四)推荐参加全国总决赛(总决赛时间另行通知):大赛组委会根据自治区复赛情况和全国总决赛分配的名额遴选自治区代表队.
六、复赛比赛方式
自治区复赛采用会评方式,分两轮进行.具体环节如下:
(一)第一轮:计划书复审
大赛评审专家委员会对参赛团队的创新创业计划书进行评审,确定进入第二轮比赛的团队.
(二)第二轮:答辩决赛
要求入选团队进行现场答辩,展示项目有关内容,回答评委提问.项目展示视频1分钟,ppt介绍5分钟,回答问题3分钟.内容主要包括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及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等.可展示产品实物.答辩要求语言表达简明扼要,条理清晰.
七、奖项及奖励政策
(一)奖项设置
1.大赛按创意组和实践组分设金、银、铜奖三个等级,金、银、铜奖数由组委会根据各校申报和晋级自治区决赛项目数的比例研究确定,另行公布.
2.获得自治区金、银、铜奖团队的指导教师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荣誉证书.
3.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学校颁发优秀组织奖.
(二)奖励政策
1.对区赛获奖的团队按获奖等级进行表彰奖励并优先推荐行业企业、创投风投机构给予支持.
2.自治区教育厅和高校对获得区赛金奖和入选全国总决赛的团队项目,经学术委员会审定可视同在核心期刊发表一篇论文,团队主要成员可优先推荐为自治区优秀学生和获得相关奖励.
3.推荐参加全国总决赛的项目还可由某地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国家大学科技园提供优先入驻权,享受相关创业优惠政策.
4.对于入选全国总决赛项目的指导教师,自治区教育厅优先纳入区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范围,由学校组织、指导教师牵头申报,经评委会评审后授予相应奖项,不占学校当年申报名额.
5.为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指导工作,投身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提升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和水平,学校应制定相应激励措施和办法,对参赛团队指导教师给予工作量和业绩认定.
八、报送材料
(一)学校推荐汇总表(见附件1,纸质、电子版各一份).
(二)项目推荐表(见附件2,纸质、电子版各一份).
(三)创业计划书(具体要求见附件3,纸质、电子版各一份)
(四)展示视频.时长为1分钟,格式不限,大小不超过1g.
九、其他事项
(一)各高校须组织参赛团队通过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大赛app或大赛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微信公众号:大学生创业服务网)进行网上报名,某地赛区报名截止时间统一为8月20日.
(二)自治区教育厅已建立“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qq交流群:,请每所高校指定具体工作人员加入该群,以便于赛事工作沟通及交流.同时,请各高校于7月25日前将本校大赛负责人联系方式(附件4)发送至指定邮箱.
(三)请各高校于8月20日前将有关材料报送至大赛组委会秘书处.所有材料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
(四)可通过大赛官网(http://)了解大赛相关最新信息.参赛学生也可加入某地大学生创业联盟qq群:,了解最新创业政策和大赛相关事宜.
请各高校利用假期时间加强宣传,积极动员在校学生和近五年毕业并开展“互联网+”项目创业的毕业生组队报名参赛.各高校要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协调学生、教务、研究生、科研、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协同推进大赛组织实施.要加强对参赛团队的组建、培育培训和指导工作,组织好校级评选和推荐参加区赛、国赛的各项工作,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某地教育厅联系人:王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