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竞赛】关于举办2024年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滁州学院选拔赛的通知
茶文化创新作品(网络评审)的评分要求包括:(1)茶文化创新作品必须符合茶文化的主题,内容完整,创意新颖,见解独到,思想深刻,与现实联系紧密。(2)根据文本和作品的主题立意、创新性、思想性、实用性等要素,综合评分。
茶文化创新作品评分要求见表1。
表1茶文化创新作品评分标准
序号
评分项目
评分内容
分值
突出“茶文化”原始创意特点,积极利用当下的前沿技术、方法和思维,具有先进性和独特性。
30
作品要具有各自所属类别的专业性,完备性和科学性,体现该专业的发展前沿。
40
作品要基于茶文化的核心内涵加以阐发,要将茶文化与其他多元文化加以融合并实现其多元价值的转化。
10
阐述构想思路明确,重点突出;展示内容逻辑性强,层次分明;展示形式创意新颖。正确理解评委提问,及时流畅作出回答,回答内容准确可信。
20
2.创意茶艺表演(占总成绩50%)
创意茶艺表演强调用科学的方法,充分展示茶的色、香、味、形,同时要求展示的过程优美,做到茶美、器美、水美、意境美、形态美、动作美,要求结果美与过程美完美的结合,让欣赏者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
参赛团队或个人自创茶艺,设定主题、茶席,将解说、表演、泡茶融入其中。
表2创意茶艺表演评分标准
序号
评分项目
评分内容
分值
比赛时间
不少于10分钟,不超过15分钟。
5分
主题立意新颖,有原创性;意境高雅、深远;茶席布置、茶具配置及泡茶手法、音乐服饰等方面均有创意。
20分
礼仪仪表仪容
发型、服饰与茶艺演示类型相协调。形象自然、得体,高雅,动作、手势、姿态端正大方。
10分
茶艺演示
布景、音乐、服饰及茶具协调,行茶动作连绵、协调并有创新,编程科学合理、全过程完整、流畅;团队配合默契,角色分明,衔接自然流畅,表演具有较强艺术感染力。
30分
茶汤质量
茶汤温度适宜,茶量水量适中,茶汤色、香、味俱全,要求最充分表达茶的质量。
30分
文本及解说
文本阐释有内涵,有创意。讲解口齿清晰婉转,能引导和启发观众对茶艺的理解,给人以美的享受。
5分
(二)评分方法
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次竞赛各项成绩按照百分制计分。
决赛总成绩计算方法:总成绩(分)=创意茶艺表演成绩(现场评审)×50%+茶文化创新作品成绩(网络评审)×50%。
七、奖项设定
1.团体赛和个人赛分别根据参赛数量按照以下比例设置奖项:
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
2.授予获团体赛和个人赛一等奖的指导教师为“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3.团队赛和个人赛的第一名将推荐参与安徽省省赛。
八、竞赛环境
(一)竞赛场地
地信楼209。
(二)竞赛场地布置
1.竞赛场地内有多媒体播放设备;
2.竞赛场地内提供开水、茶桌等常规参赛用品,茶具、茶叶、背景音乐、服装等须选手赛前自备。
九、竞赛须知
1.所有参赛选手必须使用真实学生身份报名参赛,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如冒用他人姓名报名参赛,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
2.报到现场将根据赛前提供的选手信息进行现场核对和资格审查,如在资格审查中发现信息不符,将禁止其参加比赛。如未按规定时间报到,将视为自动放弃参加比赛资格。
3.为保证评分公平公正,大赛采取匿名评审。在创意茶艺表演和茶文化创新作品中,不得出现个人和指导老师信息,否则扣分。
4.赛前组织参赛团队和个人抽签,确定创意茶艺表演出场顺序。到时应持本人身份证和学生证。
5.比赛时,除竞赛所需自备用具外,其它一律不得带入竞赛现场。不得在赛场内大声喧哗,不得作弊或弄虚作假;若因选手原因所造成设备故障或损坏的,无法进行比赛,裁判长有权终止比赛;若因非选手原因造成设备故障的,由裁判长视具体情况做出重新比赛的裁决。
6.比赛终止,不得再进行任何与比赛有关的操作。选手在竞赛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赛场,如有特殊情况,需经裁判人员同意后作特殊处理。
7.选手应遵守竞赛规则,遵守赛场纪律,服从大赛组委会的指挥和安排,爱护竞赛场地的设备和器材。参赛者若违反本规则的任何条款,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在竞赛结束后发现问题,将取消其竞赛成绩,收回获奖证书,同时保留进一步追究责任的权利。
十、赛事联系
联系人: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