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即正义?我的容貌焦虑史
本期带来私教会员「或或君」的长文,如文章标题所示,记述的是她数年来因容貌而生的挣扎内耗。女性作为被凝视的对象,容貌焦虑在其心灵中投射的阴影比男性深重得多。或或君细细写下她的焦虑因何而生,又如何被深深卷进焦虑,并详尽讲述了她持续十年的整容执念。
持续关注本号的读者应该还记得,或或君写过,而另一位私教会员「克丽泰」记录过,这些文章或许能拼凑出中国女性日常困境的轮廓线,折射出她们生命中大概率面临的偏见与不公、规训与压迫。
作者简介
或或君
舒明月写作课私教会员。
法律从业者,重度拖延症患者。
我的容貌焦虑史
大概是在2014年春节前后,大一寒假,我升起了整容的念头。
在我的童年时期,因容貌受到不少优待,后来青春期身体像吹气球似的膨胀起来,这些好处逐渐消失了,但童年期的经历令我坚信自己长相还不错,缺点只在于胖。
然而,读大学后减肥成功的我,却面黄肌瘦、双眼无神,怎么都跟好看二字不沾边。14年春节回到老家,父母的朋友们一致惊诧:呀!跟小时候完全不像了!小时候圆脸大眼的,多可爱啊……
他们每说一句,我的心就跟着往下沉一分。我知道,“小时候可爱”的隐含意思是:现在丑了。
他人的打量,在此刻仿佛一把尖刀,刺破了我多年来维持自尊的谎言。耗尽精力减成的苗条身材在此刻就是一个笑话,嘲笑着我的徒劳——瘦了也不好看,你早已长残。
我不是一个能与容貌和解的人,起因在我的外婆,一位骨灰级别颜狗。从记事起,我的耳边常常充斥着外婆对他人外貌的评头论足,这个男孩儿眼睛小,那个女孩儿皮肤黑……哪怕是仅一面之缘的人,待转身离开后,外婆也要对他们的五官穿着做出一番评判。耳濡目染之下,跟随外婆长大的我早在幼稚园就知晓了容貌的重要性。长的丑?这是万万不可接受的!
此时的我感到绝望,为什么瘦下来还是不好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我甚至开始害怕见到父母的朋友。母亲年轻时很美,可我却随了父亲,美妈生丑女,两厢对比下我总疑心他们要在背后八卦我的长相。
尤其在大学里我还遭遇到寝室霸凌,霸凌者偏偏还容貌清丽。美人室友欺负人固然不对,可我长相蠢笨,要是说出去,吃瓜群众一定会偏袒美人,而美人的倾慕者们说不定还要骂我呢!
就在求医无门时,我知道了审美博主“恶意莱斯特”在豆瓣大名鼎鼎的男女星容貌分析贴。恶莱是位精致的贵公子,喜爱美人,对容貌颇有研究。他有名言:美女不是瘦出来的。胖的时候又胖又丑,等瘦下来,就只剩丑了。此金句将彼时的我扎了个对穿。沮丧过后,我决定正视问题:丑要什么紧!科技这么发达,我可以整呀!
然而说起来简单,到底要怎么整呢?
▍电影《狼狈》
豆瓣的恶莱,天涯的“女尸”,在当年都是名声赫赫的审美帖主,在大众审美还执着于双眼皮、高鼻梁、锥子脸时,这二位已经将古今中外的著名美人们拆解到每一根骨头。现在网上广为流传的“皮相骨相”理论就发源于这二位,目前所有知名审美博主,都算得上这二位的网络嫡传弟子。我决定跟着名师们学习,开启整容之旅的第一步:找出问题。
肌肉、比例、骨骼、皮相,他们说的每一个审美标准我都不错过。每日揽镜,用最锋利的目光细细审视自己的每一寸皮肉,最后绝望地发现,除开鼻小柱基底(鼻子与人中交界处的骨头)和眉心,我大概没有一处能入眼的地方。从身高体型,到头型面型,再到骨头,最后到比例皮肉,我通通偏离出标准十万八千里。总之,这些高深莫测的审美贴没有提高我的审美,只教给我一件事:我真的很丑。
全都是问题,意味着混乱与无从下手;所有地方都不标准,代表着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才是标准。那些深奥的审美标准,当年的我似懂非懂,囫囵套用在自己身上,只能得出“想好看,需要换一个头”的结论,也就是所有部位都得整,也就相当于换一颗新头了。现在想来极为荒谬的认知,当年我却深信不疑。有人恭维我相貌,我不屑一顾,坚持认为自己的丑属于客观的丑,如果有人发自内心认为我好看,那一定是她的审美太低级。
既然全都是问题,那就一个个解决。按照先面型后五官,先鼻子后眼睛的原则,我开启了整形手术的面诊之路。一开始只是将照片通过手机发给接待医生,后来发现即使是同一个部位,不同光线与角度下呈现的样子差异很大,于是我开始频繁逃课,最夸张时一周逃三天,只是为了请美容顾问们面对面分析我的脸。我手机里加了几十位顾问的微信,有七八个化名(医院登记用),可以与四五位顾问同时聊天分析不同部位手术效果,我几乎放弃学业,一头扎进了医美大圈。
我现在还记得,那时的自己迷茫又不安,坐在公交车冰冷的座椅上,被车轮扬起来的泥土沙尘有些呛鼻,我看着窗外大楼一幕幕飞过,然而想的不是马上可以变美了,而是:你居然堕落成了这样。居然为了肤浅的皮相,逃课,撒谎,将学业抛之脑后。
在童年时期,外婆虽长期在我耳边品评他人容貌,可又不准我爱美打扮,一直灌输朴素为荣的传统道德。于是,我在“想好看就动刀,一分付出一分收获”的整圈口号,与“爱美可耻、朴素光荣”的传统价值观中摇摆不定,一边向往变美,一边又为这份求美之心感到羞耻。
网上的整圈人个个斗志昂扬,有钱的富二代夸张到一个月进行三场全麻大手术,缺钱的小白领周末兼职鬼屋NPC攒钱,同龄大学生代写作业论文甚至是借贷来削骨,大家咬定了目标就不轻言放弃。我无比羡慕她们的行动力,却又始终耻于过分在意容貌。曾经关注的整圈战友陆陆续续封刀退圈,只有我,脸没有变好看,学习也一塌糊涂,想整容又纠结内耗,耻于过分关注容貌却又无法放弃执念,在内耗中摇摆,最终一无所获。
我看不起这样的自己,可我停不下来。
也曾自我说服,精力应该放在正事上。可这劝说的力量好微弱,当时的我困溺于容貌焦虑的沼泽,“放下”的念头就好似往沼泽投下一颗小石子,来不及荡起波澜便直直沉了下去。
那些年,我的衣柜充斥着黑白灰,走路几乎将头埋在胸口,不佳的容貌与一落千丈的学业都令我分外难堪。每次面诊前,我需得对着所有能照脸的镜面(玻璃门、橱窗以及车窗等)仔细审视仪容,鼓起勇气,才能强装镇静迈进医院。医院的接待们个个盘靓条顺,红艳艳的嘴唇摆在白净的小脸上,走路时昂起的头颅与哒哒的细高跟声音是那么的有气场,走在她们身侧,我几乎紧张得感受不到自己的双腿,几分钟前强行鼓起的勇气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只觉得自己的乡土格外扎眼。还有医院内摆放精巧的鲜花、镜框与浓郁的香水味都叫我分外不安,精致高档的环境令我更加难以忍受自己的平庸容貌,我只想马上逃离。
好不容易进了咨询室,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任凭咨询师们将我的脸翻来覆去。我其实并不信任她们,我知道这伙人毫无下限,为了钱什么话都能说 。比如当我抱怨鼻子不够挺,有咨询师劝我注射玻尿酸,信誓旦旦保证不会扩散,可当我质疑她自己为何不注射时,她脸上出现一丝慌乱;有咨询师指着我的寿星额头说太扁平,应当用脂肪填充饱满;甚至有咨询师,为了挣钱信口开河,向我承诺垫下巴三天恢复,“保证周末回家你妈妈都看不出来”(垫下巴,一般一周拆线,一个月才不过基本恢复)。
▍网剧《假面女郎》
面对同一部位,不同咨询师的意见千差万别,几乎找不到重合点。有咨询师说我鼻根欠缺,塞一根假体就能解决;还有咨询师说我的鼻子不能垫高,因为眼间距近,垫高鼻根只会更局促。咨询师们不靠谱,可我自己也没有把握,混乱不堪的意见令我头大,我按照医院的意见对镜模拟效果,拿牙签在眼皮上比划,又或者遮住下颌,反复模拟削骨效果,可是怎么都不对劲。
就在这样一个混乱的时刻,新时代审美博主们悄然兴起。她们都是恶莱或女尸的优等生,一开始在微博或者知乎写容貌分析,有了流量之后开始尝试变现,接私活为普通人看脸。审美博主,都有自己的一套审美理论,并且人均精通PS,P图模拟的术后效果,无论如何也比咨询师或者自己对着神贴瞎琢磨靠谱。
我欣喜若狂,以为总算找到了救星,可以花上一笔咨询费,请她们为我指出一条明路。前后我大概找到六位审美博主,其中不乏赫赫有名的大V,最有名的两位,一个在微博有百万粉丝;另一个,是恶莱最优秀的门生、整圈理论大师,许多整圈流行的审美细节起源于她。一百八十度拍小视频,太阳光下正面、侧面、45度拍照,这些都是家常便饭,为了获得更精准的咨询意见,我甚至打飞的到重庆,请大V亲眼目睹真人后再给方案。
前前后后,从整容到发型再到妆容穿搭,我收到了几乎完全不同的六套方案。现实令我无比沮丧,不同的审美博主关注点不同,审美偏好不同,给出的意见也就大相径庭——这个说体态不好,那个说什么都不用做,这个说面中凹陷,那个说下颌太宽,这个说五官圆那个说我五官尖……
种种意见混做一团。试着将这些意见同我自己的审美糅合,但我绝望的发现,老天不公!长得矛盾重重也就罢了,可老天没有留给我修整它们的机会!
整圈有一个常识:长的好看是命好,长得不好看但适合整容也是命好,比如“杨天宝”女士,虽然原生脸凸嘴缩下巴,但一个正颌手术能完美解决她的大部分问题。我长得不美,却也并不适合整容,比如我的鼻尖稍短了一点,可只要再加长,中庭也随之变长,这对于短下巴长脸来说可谓雪上加霜。再比如下巴,明明稍缺了一些,可就是不能填,填玻尿酸易骨吸收(即,骨头被填充的玻尿酸压迫侵蚀,最终形成凹陷),填一大块儿假体对我又似乎太多。
网上的整容前后对比图,凡是惊艳好看的,在整容前都能看出来明显缺点,手术于他们而言是精准的对症下药。如,五官漂亮,只是下颌角外翻,那么切除显眼的下颌角即可变身标准美人。而对于那些每样只缺一点点的人来说,手术则是一场取舍。比如,脸稍长且下巴略缩的人,如将下巴加翘,脸也随之显长,所以需要在缩下巴和马脸中做出选择。再比如,对于长中庭短鼻尖而言,做一个精致的鼻尖,必然导致中庭更长,不精致的鼻子与长中庭,你总得选一样。种种掣肘下,如果贸然行动,术后大概率只是换了一种丑法,花钱又受罪。
我也曾试图说服自己,算了吧,你看起来也没有明显缺陷啊。可是,引用我朋友形容某流量明星的话:每个地方都缺一点点,合起来就很丑了。而且,整圈人心照不宣的价值观是,严格对待自己每一个问题,逐一解决,最后变美。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精益求精,万万不可以对自己心软,觉得没有大缺陷就算了。如果你随随便便对自己的脸,那么它最后也只能随随便便回报你。
在整圈,有身高167的美女,嫌弃自己腰长腿短,为优化比例,毅然瞒着家人去德国做断骨增高,将大小腿分两次打断,承受非人的折磨只为了视觉上的一点点改观;有头小脸小的博主嫌弃自己脸骨宽阔,一次削骨不满足,飞去韩国二削,只为面部再窄一毫米;有本就是小帅哥的博主,为了获得凹眼珠,冒着失明风险去做原本适用于甲亢突眼的眼眶减压手术,只是为了让眼睛更加有神;还有人,为了保持身材,找到私立医院切除了大半个胃。外人看起来疯狂的行为,在精益求精的整圈中实在常见。不要以为频繁动脸必定导致毁容,种种非人折磨后,这些博主无一例外都变得更好看了。
所以,凡事缺一点的我怎么能放弃呢?
不放弃,才能变美;不对自己心软,才能变成美女。可短暂振奋过后,这种“绝不放弃,逆天改命”的想法令我心力交瘁。我知道自己有问题,但不知道如何取舍,更遑论解决问题。从发现问题,到研究手术选择医生,到攒钱手术,到恢复,再到第二场手术,至少十几次循环才能换来脱胎换骨的美貌,可是这漫漫长路我死在了第一步。
无法启动很痛苦,但就算能启动也并不轻松。偶尔,我心血来潮将所有可能方案一一列出,盘算着工作后可以如何攒钱,如何抽时间去面诊,如何请假恢复……逆天改命要翻过重重大山,可是大山延绵看不到尽头,难道要一辈子耗在容貌上吗?算一算金钱,需要换头的我,也许等到三四十岁才会封刀。我由衷羡慕漂亮女生,以及所有男生,他们天然不因为这种事情耗费心力,可以纵情享受人生。像吸毒一样,我离不开整容的诱惑,即便它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
朋友建议我学学化妆,再买几件漂亮衣服。我照做了,更适合自己的衣服确实能让形象看起来焕然一新,可这惊喜只能维持一分钟,因为一分钟过后,我便不由自主打量起镜子里的自己,过宽的面颊、凸起的颧弓、圆润的鼻头……我脸上的所有缺点并没有消失,漂亮衣服就像一层薄薄的面纱,只能将我的丑陋稍稍遮掩,然而只要细细打量,这份丑陋依旧纤毫毕现。
我发现了,不好看就是不好看。不是因为衣服,也不是因为妆容。恶莱曾说过一个故事:某年春节他在酒店大厅看到一群兴高采烈的小姑娘,小姑娘们穿着花团锦簇,脖子上却都顶着一张现在不好看、以后也绝不会好看的脸,漂亮的新衣配上她们的笑,他只觉得分外悲凉。
我穿上新衣也是同样的感受。衣服漂亮,发型精致,然而配上我的脸,一切都被毁了。这份由外力矫饰出来的“美丽”经不起推敲,多看几眼便会露怯。
我很难对外形容那些年的心路历程。在外,我从不照镜子,哪怕在商场厕所,我也从不像她人那样整理仪容,我太害怕叫人看到爱美,相貌不佳的人还爱美,是一件颇为心酸的伤心事,会不会被人叫丑人多作怪呢?然而只要待在寝室,我便不休止地霸占在穿衣镜前,仔仔细细打量自己的每一寸肉体,脑子里自动盘算日后需要做什么手术,要多少钱。
▍电影《没有面孔的眼睛》
我无法真实的感受生活。我以为,只有当我完成了一系列的手术,顺利封刀后,我才能像其他人一样去追求事业,去恋爱,去享受生活。很难形容那种感受,浸溺在容貌焦虑的沼泽中,新的生活永远无法开启。而我摆脱它的方式不可能是接纳,只能是动刀。
想整容,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整,整圈流行起手式—削骨三件套,我却畏惧于紧随其后的下垂风险,和无底洞似的保养成本;不动刀,顶着这样一副尊容,我丝毫没有心情享受生活,更没有办法同容貌和解。
就这样浑浑噩噩过了好些年,直到我遇到了现在的闺蜜。某回玩闹后,她说,如果我喜欢女孩,一定要选你这样的当伴侣。顿时泪如雨下。我从未想过会被朋友如此深的认可,我以为自己相貌丑陋,灵魂庸俗无趣,一辈子都不会被任何人选择。但是,闺蜜深刻了解我的为人,在看到了我所有的阴暗、懦弱与不堪后,还能认真地说,如果可以,她愿意选择我作为伴侣。所以我想,也许我并非一无是处。
好神奇,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丑得客观”,但猝不及防被朋友“表白”后,那些不忍直视的丑照变得顺眼起来,镜子里的自己也不再面目可憎。于是我明白了,也许我没有丑得客观,只是心境变了。
那句“我会选择你当伴侣”的玩笑话陪伴了我好多年。重度容貌焦虑患者当然不能因为一句话恢复自信,但每当我深陷于容貌焦虑,或者自我厌弃时,这句话一次又一次将我拉出情绪的泥沼。
可能是时来运转、咸鱼翻身,在闺蜜之后,我又陆陆续续遇到其他心地善良的朋友。大家认真地说,我喜欢你脸颊边的肉肉,我喜欢你的鼻子,我喜欢你的眼睛,我喜欢你的嘴……终于,我不再因为脸颊肉多而认定自己相貌蠢笨,不再因为下挂嘴角而以为自己长相刻薄不讨喜。
朋友的安慰只是极大缓解,但不能完全消除我的心魔,整容依旧是蛊惑人心的塞壬,我时不时便要受到它的召唤。在举棋不定中蹉跎多年后,我去到北京念研究生,终于挂上了整圈圣地——八大处的专家号。排队面诊,对面一排年龄相仿的女孩,热烈讨论着整圈近期流行的审美标准。我静静地观察着她们,听她们讨论预备做的手术,却发现哪怕手术百分百成功,哪怕医生兼顾了所有她们苛求的细节,一个新的鼻子或一张推平颧弓的脸,依旧不能令这群求美姑娘跻身美人行列,哪怕从脸型到五官全部细纠一边,恐怕离美人也还有着不小的距离。
到此时,我的心境与几年前有了很大不同。若是几年前,发现费尽心机依旧无法变身美人,我大概会崩溃会绝望;但在当时,整容的想法已经折磨了我好些年,我感到精疲力尽,在医院排队时,心里期许的竟然不是某某教授能为我量身定做一套方案,而是,他要是拒绝我就好了。我已经不想再为皮相牺牲我的生活了。
经验丰富的教授双手扶起我的脸端详一阵,迅速又坚定地报出方案:颧弓小幅度内推对称,可以磨外板但最好先下颌吸脂,脂肪填充面中。至于纠结多年的下巴和五官,则一个都不要动。
几年前请各路审美博主看脸,其中某位美术功底颇为深厚的博主,分析说我的下颌偏宽,让我去磨一磨(即,磨外板手术),她P图出我磨骨之后的样子,再结合P图给出一系列配套方案。但教授告诉我,在他们科室,磨外板手术已有十几年不再单独开展,因为这项手术改善微小又恢复漫长,挨刀子却没有肉眼可见的改善,实在不划算。整容博主P图的磨骨效果,大概率不可能达到。至于推颧弓,教授认为我的外扩程度轻微,可做可不做,手术目的在于将双侧调整对称,因为内推幅度小,所以压根不会出现我此前担忧多年的明显下垂。
我原以为自己的脸非得经受“千刀万剐”,没想到能做的竟然这么少。相比从前审美大V们的纸上谈兵,实操经验丰富的教授们能够把握手术的本质,三言两语为我解释清楚合适的方案。用整圈的话来说,我这种情况叫基础不好,上限低——可我却感到如释重负。
能做的少、改善小,也就意味着做不做都一样,我终于不用再琢磨要如何为手术攒钱,不用拿有限的薪酬填喂无底洞似的术后维护,也终于,有了心力开启新的生活。
从前精神紧张时,总感觉前方有崇山峻岭等着自己翻越,大山重重不见尽头。见到容貌不佳之人,内心对他们充满同情,脑子里不由自主为他们编制整容方案;见到好看的人,第一反应不是欣赏美貌,而是惊叹,这人长得可真省心、真省钱啊!如今放下执念了,才发现当年的心态有多好笑。
许多整圈人将整容称为逆天改命,可除开极少数人,大部分整圈博主并未通过整容成功跻身美人,反倒是爱折腾、爱分享这件事情,令他们在整圈颇为出名,由此也就有了广告推销医生、带货、团购等种种生金渠道。至于其余被焦虑裹挟的普通人,耗费精力和金钱后,能够获得什么呢?我不知道。网络博主们制造美的标准,再由平台发扬光大,普通求美者接受到这些信息,用它们评价自己,容貌焦虑由此放大,于是再做功课,顺理成章被各路由平台和博主推介的整圈医生们精准收割一波。
现在的我,焦虑时偶尔还会冒出整容冲动,但在整圈博主们的微博下逛一圈,这股冲动立马又烟消云散。无他,大量混杂的信息、不可控的手术效果、频繁的术后维护、明显的手术痕迹,以及“千锤百炼”后依旧不算漂亮的普通面庞,都令人望而却步。理性告诉我,这笔投资并不划算,甚至是笔赔本买卖。
即便是整圈博主,做好大量扎实功课,手术台上又千刀万剐后,也只能说比从前好看,颜值确实提升了,但与真正的美貌还有距离,美人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身份。甚至,还有某家境富裕的博主, 因贪心过度填充后打溶解酶毁了容貌,不得不暂停事业,耗费上百万找寻美国最好的拉皮医生,前后折腾近三年,仅仅是为了恢复毁容前的样子。拉皮手术很成功,但她很懊悔,觉得不值。
现在翻看大学时为数不多的照片,只觉得充满青春朝气,当年竟自认为又胖又丑,不肯与朋友拍照,许多快乐美好的时光也未能被记录。现在想想多遗憾呐。整容执念,折磨了我近十年,这十年里我无法享受生活,无法专心于学业;十年过后,除开年纪增长,其余一切几乎都在原地踏步。
▍电影《时间》
整圈有一句话,叫:美貌与其他牌一起出才叫王炸,意思是不光要追求美貌,还要兼顾学业与事业。然而以我这十年的惨痛经历,这种话听听就好。精力是有限的,一旦被容貌焦虑裹挟,将自我价值同皮相挂钩,那么大概率,那些本该投入学业与事业的时间精力,会统统被投向整容功课与面诊,然后你将被各种层出不穷的审美标准绑架,不断挑剔自己,又不断试图通过手术迎合标准,直到精疲力尽。这条路会像黑洞一样,吸干你所有的活力朝气。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美丽并不值得耗费全部精力去追求。求美是为了生活更快乐,如果反客为主,对容貌的关注占据了大部分生活,那么这件事已经异化为了医美产业剥削你的工具。仔细想想,各种层出不穷的审美标准,难道不是医美行业所乐见的吗?
写到这里,大家是不是以为我要抨击整容,劝所有人快跑?
不是的,我并不想妖魔化整圈与医美行业。医美是现代医学衍生物,而容貌焦虑本质是情绪问题,医生只能做手术,不能解决心理问题。据我观察,凡踏入整圈“精益求精”陷阱的,被毁容的,无一不因过低的自我评价与过重的贪欲。因为不自信,所以格外在乎容貌,这是容貌焦虑的起因;又因为贪念,不满足微小改善,幻想改头换面变身美人,所以焦虑之下被重重审美标准裹挟陷入魔怔,在不理智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接受手术,好一点只是被掏空钱包与精力,运气差一点,可能就被毁容。嗜欲深者天机浅,与其说这群人被医美行业坑害,不如说她们是被自己的心魔吞噬。如果你认可自己,虽求美但不将自我价值与外貌挂钩,也不贪心当美人,那么不论医美行业如何推陈出新审美标准,也奈何不了你分毫。
整容,说到底只是改变外貌的工具。在整圈,我也见过不少头脑清醒的求美者,有审美能力而没有贪欲,不纠结也不内耗,只做最需要的手术,能坦然接受手术带来的一切副作用。这类人是我认为真正成熟的求美者,因为她们能够驾驭工具而不受其蛊惑。整容,说到底是与自己的欲望作斗争。若你对容貌有所追求,又能牢牢把握住欲望,不被焦虑裹挟而盲目整容,不追求“精益求精”,能在求美的路上保持节制,那么恭喜,请放心大胆去享受现代医美科技的一切好处吧!毕竟谁不希望自己更年轻、更好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