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和夸克谁更小?
是的!而且这个秘密还可以通过相关实验来证明!
公布这个秘密之前需要先明确一点基础,那就是重新定义一下光的传播介质“以太”。这里所说的“以太”除了作为电磁波的传播介质,也是整个宇宙空间的最小基本单位,还是构成所有万物的“基材”。因此最初以太被人们认为是充满了宇宙空间的刚体这个观念需要做一下微调,成为宇宙本身就是无数以太构成的这一新的观点。大家也不用急着反驳,因为毕竟可以先算个假设。
有了以太基材作为前提,后面再说电子的形成就简单多了。电子其实就是由借助以太介质传播的电磁波在扭曲转弯180度后,波的头部质点与尾部质点相连接而成的一个闭合自旋波的以太运动形态!当然还需要考虑到四维的因素,因为说来话长这里暂略。
所以,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电子就是电磁波的波头回转一百八十度后与尾部连接而成的闭合自旋波。这也就是波与粒子、能量与物质之间转换的可视化过程。也是对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诠释以及对德布罗意的物质波更直观的理解。
这个由电磁波首尾相连之后所形成的闭合波其实是一个莫比乌斯环。而莫比乌斯环属于一个三维的存在,在三维空间中是可以直接分出左右两个不同的方向的,而不会像平面的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在三维中其实是同一个方向。所以这个闭合波的两个方向所分别对应的就是:电子和正电子。是的,你没有看错,电子和正电子就是这么形成的!本质上都是基材以太的一种集体运动形式。
那么为什么宇宙诞生后留下来的大都是电子,正电子哪去了?我这就告诉你,正电子其实一直都在,只不过藏在了质子中。
大家都知道质子是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所组成,那么夸克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还是由我来告诉你,质子的形成过程以及夸克如何产生。
当两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以一定的角度和速度靠近时,会因为周围以太的不同运动方向而产生相吸和相斥的作用,只不过因为莫比乌斯环的结构属性,并不是说正电子和电子相遇之后就一定会直接湮灭,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简单来说它们之间其实是由三分之二的几率是相吸,另有三分之一的几率是相斥。更具体的一些说明大家可以看我新发布的文章:“如何让AI具有自我意识之三~电子和夸克的内部结构”。
简单来说,就是彼此靠近和绞合的三个粒子之间会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此时因为两个正电子之间的互斥以及正电子和电子之间的互吸而会导致它们三个既无法靠近也无法原理,于是就会一直长时间的相互绞合和纠缠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以太运动。也就是质子。而夸克,其实就是电子或正电子的以太运动被改变之后的一种新的以太运动形式。
那么这个相关的证明实验怎么做呢?很简单,就是将两份正电子和一份电子从合适的角度和速度进行对撞,看看是否能更容易的生成质子;同理,将两份电子和一份正电子也如此对撞,看看能否生成“反质子”。但切记注意安全。
不知哪位大佬有条件有兴趣能来帮我做下这个能验证关乎未来科学是否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实验?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个实验我确实还没有做。但如果您觉得我说的有那么点道理和可能,还希望能借您贵手帮忙点赞转发,让更多有能力的人看到,或许将来的某一天真能因此而取得一些成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