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后,这些生意迎来了曙光
轮值主编| 智勇责编&值班编辑 | 青羊
第7170篇深度好文:5225 字 | 13 分钟阅读
行业观察
笔记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 和疫情相关的行业各自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 放开后,哪些行业会迎来发展?
我们首先看看,那些以疫情为中心的生意,比如核酸检测试剂、抗原试剂、新冠相关药物,到目前为止经历过什么?现状又是什么?
毫无疑问,很多原本可以做或者转行做核酸检测试剂的公司,因为疫情,赚得盆满钵满。
冲刺IPO的艾迪康,他们原本“高层内讧”且亏损,2020年抓住核酸检测,两年赚走21.57亿元。
港股上市不久的云康集团,此前一直做外包服务,深陷亏损泥潭,借助防疫带来的机遇,迅速将重心转向核酸检测,推动业绩爆发,2020年扭亏为盈,2021年赚了17亿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仅2020年度,圣湘生物、东方生物、义翘神州、之江生物等企业的收入同比2019年增幅超过600%,圣湘生物和达安基因等企业2020年的净利润超过20亿元。
大家都看到了核酸检测行业的风口,纷纷入局。卫健委数据显示,2020年3月,中国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机构只有2000多家,但到2022年3月,检测机构已飙升至1.24万家,两年间翻了6倍。
如此高速的发展,背后可能隐藏着我们看不到的漏洞。果然今年陆续传出“核酸检测结果造假”的新闻,大家的心一下被提了起来。一些事实真相逐渐暴露在大众面前,核酸检测机构开始接受整个社会的审查。
2022年11月,人民日报发布了一则消息:北京检方依法对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及相关人员提起公诉。
朴石医学背后老板名叫周明强,是一名80后。2020年,新冠席卷中国,周明强发现,不少医疗公司纷纷将业务转型核酸检测,他觉得“一夜暴富”的机会来了。
2020年11月,周明强在北京成立了朴石医学。
2022年下半年,北京疫情的压力特别大。最为艰难的时候,朴石医学站了出来,承担起了北京房山地区大量核酸检测工作。
疫情期间,有没有造假的核酸检测公司?有。媒体曝光了不少。为了避免核酸检测造假问题,今年不少省份进行了一波核酸大排查发现,市面上有250 多家机构存在“问题”,其中不乏上市公司。
朴石医学的操作有过之无不及,他们“未将样本检测完毕,就出具阴性报告。”也就是说,他们压根就没真检测,而是随便填个数字。这种行为给北京抗疫带来了巨大负担。最终相关人员,被公安局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案侦查。
公司的员工,后来怎么样了?
据投资家网,近日,一名男子向北京房山劳动仲裁委提交报告,“指控朴石医学欠薪62600元”却得到了一个令人不知所措的回复,“公司目前已经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
企查查APP上,朴石医学公司状态是“吊销”。证明该公司已被取缔,成了第一家破产的核酸检测公司。
现在,国家卫健委已明确表态:“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对于出具虚假检测报告这样的一些严重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资本市场同样行动起来,对核酸检测公司IPO从严审核。加上翻车的朴石医学,基本堵死了核酸检测造假、造富的“上升”通道。
社会放开,抗疫结束,核酸检测行业回归冷静,再加上越来越严格的市场监管,“一夜暴富”的梦想几乎不可能了。
二、抗原试剂公司,竞争加剧
2022年末,谁也想不到,我们放开了,大家恍惚中开始直面病毒的“第一波冲击”。为了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每个人都希望知道自己是不是“阳”了,这个时候,抗原检测试剂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在12月里,有人可能见证了抗原试剂从3元一份,一路涨到10元一份,到最后全网断货,线下药店也早早售罄。为了满足大家的需求,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批准了50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
随着厂家加大生产力度,市场上抗原试剂逐渐充足。极目新闻记者从上海、杭州、南京等多个城市了解到,药店目前抗原储备充足,每支单价4到6元不等。在网络平台,每支单价更是不到2元。
先前囤货者也着急出售过多的抗原测试盒:
“亏本处理,求求大家快收了吧,现货秒发!”
“我不要了,烂大街了,现在看到这个东西就头疼!”
短短一个月,抗原试剂的价格波动就像走一圈过山车。
除了价格层面的变化,我们来看看背后生产抗原试剂盒的公司。他们是不是像核酸检测公司一样?
社会放开,需求增加,风口从核酸检测向抗原试剂转向,国家药监局陆续批准多个品牌的抗原检测试剂产品。各个企业加大产能,甚至24小时生产。
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官网发布《声明》,称公司正集中全力增产扩能,承诺严守政府集中采购价格,并呼吁合作方和其他供应商共同维护市场价格稳定。
明德生物也表示,公司将通过积极招工、多班倒等多种方式,保障抗原检测试剂盒的生产。公司根据生产经营成本核定抗原产品出厂价格,一直保持平稳供应。
需求的大爆发,产量的大幅提升,并没有带来营收的急剧增长。
迈克生物在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中坦言:随着新冠检测产品集中带量采购的深入开展,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新冠检测产品出厂价格持续下降,毛利率收缩。
公司新冠核酸检测产品出库测试数较去年前三季度增长了93.06%,收入同比下滑23.08%,平均销售毛利率下降约20个百分点。
基蛋生物也在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中指出: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实现新冠业务收入5.62亿元。从单季度来看,前三个季度新冠业务收入占比持续下降。
对于高价销售抗原检测试剂盒等行为,相关部门也在加大查处力度。北京万拓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将每盒25支的抗原检测试剂盒以250元的价格对外销售,销售价格远高于同时期周边市场同类抗原检测试剂盒的价格。
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对该公司涉嫌哄抬价格及无证经营的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调查,拟作出3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抗原和核酸检测试剂不同,抗原是实实在在被消费者买到手的东西,大家对于价格的敏感度更高,厂家也能被更多的部门监督,出现负面新闻的可能性就很低了。
三、新冠相关药品的公司,营收增加
拜疫情所赐,相信大家对布洛芬、连花清瘟、对乙酰氨基酚、右美沙芬等一系列退烧药和止咳药,了然于胸。
最近一个月,这些药被各大平台热炒,其中布洛芬、连花清瘟已堪称医药市场的“顶流”。
大家对药物的需求,也反映在了背后生产公司的股价上。布洛芬原料药龙头企业新华制药,以及连花清瘟产品生厂商以岭药业,他们的股价都在12月经历一次大起和大落。
期间,新华制药收到了监管层的关注函。关注函中,深交所要求公司确认是否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核查新华制药是否存在内幕交易等等。
股价大起大落,公司的收益如何?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新华制药营收、净利双增,其中实现营业收入约为54.53亿元,同比增长10.39%;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2.93亿元,同比上涨2.84%。
连花清瘟的热度持续已久,这款产品去年营收高达40亿元,跟疫情前相比,翻了1倍。仅仅这一款产品,就为以岭药业贡献了四成营收。
四、疫情后,迎来曙光的行业
2020年初,笔记侠曾经邀请湃动咨询CEO沈帅波,交流这次疫情带来的影响。沈帅波提到,疫情后,会有4类行业迎来爆发。如今真的“疫情之后”了,下一步各行业的发展如何?我发现沈老师的推测依然不过时,一起来看看。
以下沈帅波为第一人称讲述:
我将从以下四个产业为大家作分析。
1.餐饮行业
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生鲜平台,只有盒马、家乐福和大润发这几家生意特别好?因为他们都是一些供应链做得特别好的企业。
当需求突然呈几何倍数增加时,关键在于你的企业到底有没有一个好的供应链去解决问题,去快速承接需求,而不是在于你知不知道有这个机会。知道跟做得好不好没有必然关联。
这一次疫情之后,很多人会养成在线上购买日用产品和生鲜产品的习惯,所以最后能够成功的是供应链解决得很好的企业,而不是那些靠补贴做起来的企业。
当然如果你靠补贴,同时供应链也很好,那另当别论。重点仍是供应链。
目前,大量的餐饮门店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因疫情导致年夜饭大量撤单),造成了大量食材的积压。
目前餐饮门店主要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平价菜场和外卖的方式,把自己的菜快速卖掉,来进行一定的资金回流。但这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我们需要考虑一些长线性的问题,比如餐饮零售化。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调研数据显示,国内超过74%的连锁品牌有自建的中央厨房,其中超过半数的餐饮品牌正在研发可直接加热享用的标准化半成品。
餐饮零售化最成功的代表之一就是自热小火锅。自热小火锅里面,单体规模最大的能做到5亿至10亿,这已经超过了很多线下门店品牌的总体规模了。
2.零售行业(包括餐饮行业)
餐饮企业完成了零售化和在线化后,和零售企业一样,下一步要着力提高品牌化和数据化。
① 品牌化
品牌力决定了你的势能,街边同样两家火锅店,海底捞和胖大姐火锅店,大多数人会优先选择去吃海底捞;外卖平台一点点和老大爷的茶,大多数人会优化选择一点点;这就是品牌带来的价值,无形当中帮消费者做好的选择。
② 数据化
数据化也是未来极度重要的一个方向。瑞幸咖啡的门店选址就是借助数据化完成的。
如果想要深度、全面了解瑞幸闪电扩张背后的底层逻辑,推荐大家看一本书——《瑞幸闪电战:全面解读瑞幸闪电战的锐利打法》
瑞幸咖啡自成立以来,饱受争议。在疫情阶段,还经历了国际知名做空机构“浑水”的做空,但其股价依然强劲反弹,另一知名做空机构“香橼”则认为瑞幸模式合理。股价或许有短期的波动,但是一个企业的本质还是要全面评估。
如何科学的去应用系统和数据来提高人效,从而降低冗余的人员一定是未来的大趋势。所以,未来无人化的各个领域,我觉得都是非常有希望的。
目前来说有一波很明显的消费被压抑住了,所以大家都预测未来会有“报复性的反弹”。而我个人认为线下的场景化购物和场景化服务会出现明确的报复性消费,但是有的需求一旦消失了,就真的消失了。
所以我们绝对不能把希望放在未来会出现报复性的消费上面,而是要把希望放在改变自己,明确地去提升自己的组织综合能力。
品牌力决定了你的势能,数据化能帮助你做决策。
3.加盟连锁行业
连锁加盟产业,目前的影响也是很明确的,如果在疫情之前没有跟你签约的那些小型个人私营企业主,短期内就一定不会跟你签约了。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就永远失去他们了?未必。
在加盟行业里一定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些品牌力不强、抗风险能力不强的以及对自己加盟商保护不好的品牌,可能就消失了。
以前,一个人加盟一个火锅店,要从五百个品牌里面去挑选一个,但可能半年后,只能从活下来品牌里面去挑选了。
头部企业的选择范围变小,于是整个市场会有进化。所以加盟产业最近不用想着做生意,而要去梳理你的渠道,去提升你的服务,去修练内功。
半年之后,等大家的情绪回归乐观,品牌一定会享受到加盟的红利。
如果你是一个加盟企业,这个时候你给予现有加盟商的所有优待和扶持政策,本质上都在帮助你在未来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因为加盟的老板相当于是一个圈子。
我们之前做过调研瓷砖行业,调查发现开瓷砖店的老板,同时还开了卖卫浴和家电的门店。
也就是说,在每一个县城,每一个地级市,那些企业主可能开着很多种不同的店,他们的口碑是在小圈子里传播的,所以这个时候,减免的不是牺牲掉的利润,这相当于为自己做了广告。
此时,对于加盟产业和连锁产业最好的决策就是:在不让现金流断裂的情况下,尽可能通过网络帮助你的加盟商渡过难关。
4.营销广告行业
在这个阶段,大家都很迷茫和焦虑。如果我们做的内容是助长焦虑的行为,虽然我们表面上看获得了一些流量,但其实你在消费了别人的同时,别人也不会记住你,甚至还有一些负面影响。
做内容的一定要坚持住底线,坚持住内容的核心价值,永远去创造对读者有益的内容,而不是去跟风。
参考资料:
1.《核酸检测公司开始破产了》,投资家;
2.《短短数日发生“巨变”!核酸检测公司破产,资本博弈大戏落幕》,腾讯网;
3.《涉朴石实验室核酸数据造假案,10人被提起公诉》,人民日报;
4.《核酸检测公司破产:6万元的欠薪也付不起》,21世纪经济报道;
5.《名单公布!这些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已获批》,新华社;
6.《抗原试剂遭甩卖单价不到2元 业内:生产技术并不复杂》,网易新闻客户端;
7.《国家14天内连批10家抗原试剂上市!民心稳了,但厂家犹豫了!》,体外诊断网;
8.《布洛芬、连花清瘟还没抢到 龙头股先“退烧”!以岭药业市值已蒸发超百亿》,资本秘闻;
9.《疫情之后,这些企业讲迎来爆发》,笔记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