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起“筹款黑中介”诈骗案告破,公益筹款平台该如何监管?
近年来,公益筹款平台的出现为很多人筹到了救命钱,解了燃眉之急。然而,有些不法分子却利用人们的爱心,在患者未授权的情况下,在多个大病筹款平台发起筹款,并通过“筹款黑中介”进行恶意推广,最终将爱心捐款私吞。
近期,菏泽警方破获一起“筹款黑中介”诈骗案,据北京水滴互保科技有限公司向中国民政部汇报风控排查情况,该类违法犯罪尚属国内首次。
最早的发现异常者是平台自身。早在今年初,水滴筹风控团队监测到多个筹款项目存在异常转发的现象,而这些筹款患者的就诊地全都指向了位于菏泽市的同一家民营烧伤医院。
水滴筹多重审核之后,证实这些筹款项目均有第三方恶意推广参与其中,患者及其家属并不完全知情。水滴筹随即冻结相关筹款项目,派人赴菏泽调查核实,并协助患者向警方报案。
涉案受害者遍及多地
案件细节让办案民警动容
接触到受害者后,给警方办案人员带来的触动非常深刻。“我们去取证的时候,发现很多前来治疗烧伤、烫伤的患者是一些小孩子,有些从偏远山区而来,交通非常不便,有些则是借亲戚朋友的钱,抱着一些希望而来。我们找他们核实情况时,很多人才知道该案的真实情况。”菏泽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网安大队民警黄建峰说起办案过程,特别提到了这些细节。
“他们还一再委托我们帮忙打听哪儿有比较好的治疗孩子烧伤、烫伤的医疗机构,为了孩子,再难他们也愿意去尝试。”黄建峰补充说。
但是,筹到的这些捐款是否用在患者治疗上?
警方经过调查发现,以陈某霞、高某杰为首的上述菏泽民营烧伤医疗机构,打着给患者公益免费治疗的幌子,吸引患者来医院治疗。在患者未授权的情况下,用患者信息在多个大病筹款平台发起筹款。
发起筹款后,该医院与筹款黑中介“合作”,由筹款黑中介通过微博、微信等多个网络渠道推广筹款链接,骗取爱心人士的捐款,所筹资金由医院对公账户接收,实际上都被医院和筹款黑中介瓜分,并未用于患者的治疗。
目前,菏泽警方已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员17名,其中参与诈骗行为的有9人,直接参与恶意推广的有8人,涉案总金额300余万元,案件审查、深挖和追赃挽损工作仍在进一步开展中,涉案金额共计300余万元,案件审查、深挖和追赃挽损工作仍在进一步开展中。
筹款平台需求度高
黑灰产也嗅到商机
近年来,大病筹款平台的应用率大幅提升,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10月27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海南亚洲公益研究院在京联合发布《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平台研究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9月至2021年底,累计超过500万人次大病患者通过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大病求助平台”)发布求助信息,超过20亿人次通过水滴筹等大病求助平台捐赠资金,筹款规模超过800亿元。其中,2016年6月至2021年底,累计超过251.1万人次通过水滴筹发起筹款,筹款总额484亿元,超行业总筹款额的一半。
《报告》称,大病求助平台参与多层次医疗救助体系是行业发展趋势。大病求助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大病帮扶模式,面向的人群相较于传统慈善医疗救助项目更为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大病家庭的需求空缺,在提高资金筹措效率、对接多样化资源、促进社会公平、弘扬传统美德、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助力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等方面具有显著社会效果。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大病患者家庭发生灾难性医疗支出风险较高,同时,由于医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辗转就医导致的直接非医疗支出负担较重。慈善医疗救助虽然发挥了重要补充作用,但患者救助需求仍存在一定缺口。
这就意味着,我们难以切断与大病筹款平台的联系,但随着这一行业的发展,又有人从中“嗅到商机”——筹款黑中介是这两年在大病筹款行业冒出来的典型灰产。业内人士曾透露除了与医院“合作”外,筹款黑中介还会主动联系发起筹款的患者及家属,帮助推广筹款链接,根据所筹金额收取30%-70%不等的提成。
据了解,由于筹款项目和患者病情是真实的,筹款黑中介通过网络大量转发,能够得到一些爱心人士的同情和帮助,但这些捐助款项大部分都被筹款黑中介抽走,只有一部分给了患者。
警方提示注意事项
平台风控初见成效
显然,该如何尽可能在用好筹款平台的同时防范黑中介的问题,是当下需要注意的问题。
破获上述案件的菏泽警方给出了如下建议:
首先,广大群众和网友在浏览捐款链接过程中,要辨别一下求助内容,查看一下筹款平台的基础审核、公示内容,看一下是否有身边熟悉的人在平台证实情况,如果有向熟悉的人核实一下,另外捐款以后及时核实查看捐款的去向,发现问题及时向公安机关或捐款平台反映。
其次,筹款平台继续完善风险管控机制,加强资质审核、求助人信息、收款、医疗资料、提现等方面的审核,完善验证算法、数据模型等方面的建设,让好事彻底变成广大群众放心的好事,让亟需救助的患者能通过平台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筹款平台对于黑中介同样深恶痛绝。“恶意推广虽然给患者筹到一部分资金,但代价是整个行业生态的破坏,导致广大用户对求助案例真实性产生质疑,不仅损害了筹款人的权益,伤害了人与人之间的互信,进而影响对大病筹款行业的信任,严重破坏了社会诚信体系。”水滴筹风控监察负责人说。
据了解,在2021年底水滴筹开始接到多起用户举报和投诉,称在微信群经常有陌生人频繁推送筹款链接,令人真假难辨。水滴筹随即成立了内部专项调查小组,通过技术筛查可疑筹款项目,加上线下走访核实等方式识别哪些筹款项目有恶意推广参与其中。一旦查实有恶意推广行为,水滴筹会停止相关筹款项目,阻断其继续传播,情节严重的,已筹款项将退还给捐款人。参与转发的恶意推广人,水滴筹会限制其访问、转发、证实等权限。
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后,水滴筹已经建立起能够快速有效识别恶意推广的机制。水滴筹表示,近日已向监管部门汇报,希望能够将打击恶意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分享至其他筹款平台,让黑中介在大病筹款行业无处容身。
END
来源/齐鲁晚报、法制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