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P2P频现存管雷,网贷行业需回归风控本质
小新按:
随着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的推进,网贷平台步入加速规范期。但近两月以来,不合规的平台也出现“爆雷”小高潮。尤其是9月以来,数十家已经完成银行存管的平台也接连踩雷,三分贷、酷盈网、普天金安等接连爆发兑付危机,一些平台甚至在上线存管后的几天内就公告停业。一系列风险频发事件不仅反映了行业间的交叉联动风险,也显示银行存管难以成为信用“靠山”,“去标签化”应成为行业常态,而平台公司、银行只有回归风控和社会责任的本质才能走得更长久。
网贷平台风险提前爆发,ICO崩盘或为导火索?
随着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网贷平台步入加速规范期。自2016年9月以来,新增网贷平台锐减,问题平台频发。今年以来,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机构总量处于近两年来的最低水平,网贷平台走势基本趋于稳定。P2P网贷进入合规发展新时期,期间虽仍有问题平台的出现,但总体风险还是可控。第一网贷最新发布的8月份网贷业快报显示,全国P2P网贷成交额和机构数量首次实现“双降”(分别下降7.37%和0.24%),行业整治初见成效。
图1:2015-2017年网贷平台各类指标变化趋势
然而,9月以来P2P网贷行业出现恐慌传染势头。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止9月25号,当月问题平台数量多达45家,而7、8月份平均仅在35家左右。从爆雷平台的性质来看,8月底以来相继突然倒闭的不只是普通的羊毛平台,还有很大一部分已经完成银行存管、知名度较高并且有一定的行业影响力,这使得投资人陷入恐慌。
8月9日,平台累计成交90.6亿元,累计待收金额超过9亿的妙资金融爆雷。公开资金显示,妙资金融还是业内著名行业协会会员单位,规模和体量都较大,7月该平台还与恒丰银行签订资金存管协议,不过并未正式上线。妙资金融的突然暴雷推倒了网贷平台的多米诺骨牌。随后,余钱罐、乐投天下、豆包金服、中仁财富等多家平台纷纷出现逾期、提现困难等问题。进入9月,羊毛平台的风险进一步放大。9月6日狮子座金融宣布暂停营业,9月7日酷盈网宣布清盘,9月8日华银金融宣布清盘,9月9日,普天金安宣布逾期。
同一时间,比特币正式被监管取缔,而不久前疯狂炒作的ICO也出现雪崩。很难说网贷平台的崩盘是不是跟数字货币有关,有传言部分高返羊毛平台将资金投入到ICO炒作,进而导致近期连锁风险的发生。
银行存管并不能改善行业本身脆弱生态
自去年8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银行资金存管已经成为网贷平台合规整改的必经门槛。
据网贷之家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8月24日,共有49家银行布局P2P网贷平台资金直接存管业务,705家正常运营平台宣布与银行签订直接存管协议(含已完成资金存管系统对接并上线的平台),其中有450家正常运营平台与银行完成直接存管系统对接并上线(含上线存管系统但未发存管标的平台)。而在所有布局P2P网贷平台资金存管业务的银行中,地方城商行占据了主力。其中,广东华兴银行完成上线的平台最多,有80家平台上线直接存管系统。
然而,据公开资料显示,9月以来,华兴银行、徽商银行、浙商银行、恒丰银行、上海银行等多家地方性银行都经历了委托存管资金的平台发生逾期、提现困难甚至爆雷等问题。其中,有超过5家与某银行完成存管对接的平台出现提现困难、清盘甚至涉嫌违法等负面事件,也导致该银行信誉风险持续上升。
近年来,银行息差收窄,利润增速大幅下滑,亟需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P2P市场规模庞大,存管服务费可观,对地方中小银行而言是块诱人的蛋糕。快速增长的存管供给并不足以替网贷行业保驾护航,P2P行业的风控和盈利能力存在硬伤。
2016年P2P行业的融资将近有70起,且融资金融超过200亿。然而,到了2017年,截至8月底,获得融资的P2P平台不足20家,融资金额也仅50亿元左右。从如今已接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信批系统的97家P2P平台公布的数据来看,有近一半的平台是处于亏损状态。
有P2P平台的负责人坦言:“现在很多业务都不能做,直接停掉。监管要求整改期内不得扩大信贷规模,这对创造盈利来说是一大死**。”
另有一位负责人指出:许多平台仍处于投入期,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来做业务。但资本更愿意看比较后期的项目,而如果通过资金掮客牵线过来的资金,多数是私募资金或银行授信,借贷成本相当高,加上需要给资金掮客的中介费等,融资成本接近20%。这对未盈利和刚起步的网贷平台无疑是雪上加霜,无法坚持的只能采取转型策略或直接退出市场。
理性看待平台上线银行存管
据网贷之家最新报道,华兴银行和徽商银行已对近期存管平台爆雷事件作出回应。华兴银行指出:如果平台爆雷,出借人在平台注册后充值的资金若存管在银行,并且没有出借给平台借款人,那么这笔资金是可以拿回来的。对于用户已经出借的资金,银行没有责任保护和追回。此外,华兴银行与多数P2P平台之间的存管只是部分存管,每家平台都有不同比例的资金存管在银行,对于未存管到银行的资金,平台方自行负责。
徽商银行则表示,对于酷盈网“爆雷”事件,已经主动联系北京当地公安机关配合完成相关协查工作,对酷盈网存管业务采取必要措施:1、对出借人正常提现不做限制;2、对借款人正常充值不做限制;3、对平台在徽商银行开立的自有账户正常充值不做限制;4、暂时限制平台在徽商银行开立的自有账户所有提款操作;5、暂时限制平台在存管系统中的新发标的和放款行为;6、提取自平台上线徽商银行存管以来相关交易数据备查;7、维持相关借贷关系的正常还款和提现。
银监会在今年2月发布的《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中明确指出,银行对于平台爆雷是没有责任的。平台除必要的披露和监管要求外,不得用存管人做营销宣传。商业银行担任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人,不应被视为对网络借贷交易以及其他相关行为提供保证或其他形式的担保。存管行不对网贷资金本金及收益予以保证或承诺,不承担资金管理运用风险。
对于网贷平台而言,需要更加清醒认识到银行存管只是平台合规的硬性指标,难以成为其信用 “靠山”,更不足以成为使人信服的宣传噱头。网贷平台要获得长久的竞争力不应想着如何钻监管的漏洞或寻求捷径,而应当将社会责任作为出发点。这要求平台公司首先要修炼好内功,在技术、数据、模型、贷前风控、反欺诈、信审等方面不断精进,才能有实力守住客户和市场。
对于出借人而言,也需要更加理性看待平台上线银行存管。从理论上来讲,由银行作为存管方,安全系数是相对较高的,但银行只负责项目资金从出借人账户直接打入借款人账户,以避免平台自融和设立资金池,对于标的质量,银行并不做任何审核。事实上,某些银行存管门槛很低,签约的大多数平台属于中小型平台,有些甚至连银行卡认证绑定和资金划拨这么重要的核心环节都外包给第三方,相对而言发生问题的几率也会高一些。因此,国资系、上市系、存管系都不能成为一个P2P平台绝对安全不跑路的标签,“去标签化”也要成为网贷行业继续向前发展必将履行的职责。
对于银行而言,虽然监管办法、银行存管业务指引一再强调银行不承担平台运营和项目风险,但是平台出事肯定对银行有负面影响,商誉受损不利于未来存管业务的开展。此外,以国内目前的投资人教育环境来看,平台出事以后投资人普遍持有“抓住最后一根稻草”的心理,银行难免不受波及。未来,银行存管业务要做得长远,核心考量仍应该回到平台风险的本质上来。
(综合来源:和讯P2P、第一财经日报、凤凰财经、网贷之家、中国经济网)
近期文章精选:(猛戳标题)
您的点赞和转发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