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扫黑办升级智能化举报平台,陈一新:让群众动动手指一键举报黑恶线索
群众举报是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有力武器。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截至今年3月31日,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举报信箱、电话共收到群众举报线索19万余条。然而,也有群众觉得运用原有举报方式不方便,担心举报不安全。升级后的全国扫黑办智能化举报平台上线,让这些问题都将成为“过去时”。
5月28日,全国扫黑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发布升级后的智能化举报平台。即日起,群众只需要通过扫描专用二维码、网上搜索“12337”或者点击中国长安网、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链接,动动手指就可随时随地登录平台一键举报黑恶线索。
升级智能化举报平台的背景是什么?升级后的举报平台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全国扫黑办将怎样推进平台的使用?对此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全国扫黑办主任陈一新在发布会上一一作了介绍。
一、 升级举报平台的现实需要——必要性、紧迫性、可行性
举报线索的有效汇集与核查处理,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诉求期待,一头关乎专项斗争的持续深入,是依法严惩黑恶势力犯罪和“保护伞”的重要环节。对原有信件和电话举报平台进行提档升级,建立统一高效的智能化举报平台,是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的务实创新之策,是顺应人民群众期待的应时顺势之举。
——必要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决策部署以来,我们就设立了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举报信箱和专门举报网站,广泛发动群众检举揭发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截至3月31日,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举报信箱、电话共收到群众举报线索19万余条。为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专项斗争的热情,亟需对原有的举报平台进行智能化升级,拓宽举报渠道、丰富举报方式、提升举报效率,更加有效回应群众关切。
——紧迫性。随着专项斗争全面纵深发展,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心存畏惧,纷纷改头换面、蛰伏隐匿,把“黑色”漂成“白色”,把“黑色”染成“红色”,企图逃避打击。对深藏不露的黑恶势力及“保护伞”,有的地方掌握的线索不多,深挖彻查乏力,甚至认为无黑可打、无恶可除、无线索可查;而有的地方举报线索量大面广,线索核查出现了“堰塞湖”现象。专项斗争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要求打造升级版举报平台,拓展线索收集广度、强化线索挖掘深度、提升线索研判精度,努力做到不漏一案、不漏一罪、不漏一人。
二、升级举报平台的重要作用——“三个有利于”
三、推动举报平台使用的有效措施——“三个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