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不给提款 电信骗局层出不穷 警方提醒市民注意防范免上当
电信骗局层出不穷 市民须提高警惕
“接到陌生人来电要多警惕,收到可疑短信要多注意 ,QQ好友说要借钱别轻易相信……” 近期各类电信诈骗案件层出不穷,为了提高广大市民的自我防范意识,预防和减少辖区居民的经济财产损失,16日,梧州市长洲区公安分局民警积极开展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活动。
针对老年群体、外来务工人员较多,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容易上当受骗等情况,长洲区公安分局民警在梧州市政广场通过摆展板、设咨询台和发放宣传资料,提醒大家:如有陌生电话冒充公安、司法人员的,一定要提高警惕 ,不要轻易透漏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存折密码等个人信息。在宣传活动现场,警方公布的18种常见的电信诈骗犯罪手段:1、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诈骗;2、以“车祸、摔伤住院”、“将人打伤、打死”需要赔偿为名的诈骗;3、捡钱、捡贵重物品已邮寄回家,需要分红给同行的人诈骗;4、事先录制QQ视频,诈骗QQ好友钱款;5、虚构“购车/房退税”诱导事主到ATM进行转账操作的诈骗;6、虚构股票个股走势的诈骗;7、冒充熟人诈骗;8 、网络购物诈骗;9、虚假中奖信息诈骗;10、虚构绑架事实诈骗;11、假冒汇款或催还借款名义进行诈骗;12 、发送虚假招聘广告诈骗;13、发送预测彩票信息诈骗;14、发布敲诈勒索的信息实施诈骗;15、发布出售特价飞机票或者火车票的信息实施诈骗;16、虚假贷款信息诈骗;17、“低价购名车”诈骗;18、发送招**等不法信息诈骗。
现场民警表示,各位市民群众若遇到类似的情况,要及时联系银行服务热线、和亲友本人确认,或拨打110咨询。并且能够保留相关线索,积极配合警方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来源:广西新闻网记者梁馨予)
南宁市警方公布电信诈骗新骗术 提醒市民注意防范
从最初的中奖诈骗、电话欠费、汽车退税,到现在的冒充公安、法院、银行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行骗,犯罪分子总能想出五花八门的骗术。4月18日,记者从南宁市公安局获悉,今年3月1日至4月15日,南宁警方共打掉电信诈骗团伙15个,抓获不法分子44人,缴获和冻结赃款60余万元。从4月11日至18日下午,南宁110报警平台共接到此类举报电话 个。
南宁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业队”结合以往的破案经验, 为市民一一破解此类骗术 ,并提出防范建议。
骗术一:
伪装政法机关电话骗取信任
近期,不少市民向南宁警方反映,不法分子通过伪装过的110特服电话号码,冒充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引诱接电话的群众落入他们设置的圈套。根据南宁警方报警平台显示,近期被举报的“特服号”包括“”、“”、“”、“”等。
南宁市公安局“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业队”负责人曹韩文介绍,近期犯罪分子通常利用“号码任意显”等改号软件、号码转换器,使自己拨出的电话在对方的手机上显示为预先设置的任意号码。实际上, 110只是接警平台,并非对外拨出的号码。若警方对外拨出电话,不会显示为110或其他类似的“特服号码”,请市民注意辨别。为增加欺骗性,一些不法分子会通过改号软件将号码伪装成公安机关的办公电话。如果对方不相信,不法分子就要对方立即打114查询该号码的所在单位。待查实该号码确系公安机关的电话后,受害者往往会信以为真。其实,经过网络软件伪装过的号码通常前面会带个“+”号。市民如果接到以“+”字头电话时,请提高警惕。
骗术二:
误导受害者转账或汇款
今年2月,南宁市民兰女士接到自称是杭州市公安局民警的电话,对方告诉兰女士她的某银行账户涉嫌一起经济案件。兰女士否认自己曾办过该银行卡后,对方说很可能是兰女士的个人信息被人盗用,要求兰女士配合调查。而所谓的调查过程,就是让兰女士在正进行的“电话笔录”中如实告知其名下所有的银行卡和存款数,并尽快将所有的存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中,以便进行“资金比对”。
在与兰女士的电话交谈中,不法分子以“会在几个小时内对你进行强制逮捕,冻结你名下所有资金”等理由对兰女士进行威胁,而且不断有人在电话那头模拟办案场所的对话,最终兰女士在慌乱中被骗了。
此外,不法分子的行骗借口还有:你有一张法院传票,你有一个邮包因涉案被查扣,你有一张信用卡因透支被银行起诉等等。对此,警方提醒,任何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形式制作笔录都是不合规范的。同时,公安机关在办案过程中更不会让当事人将资金转到任何个人名下的所谓“安全账户”中。
今年3月,南宁市民苏女士接到自称法院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其名下一张信用卡已经涉案,要求苏女士新开一张某银行的银行卡,并把所有的个人储蓄转存到这张新开的银行卡中,以便进行调查。苏女士根据对方的要 求,新开了一张银行卡,并开通了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绑定了对方提供的手机号码,此后还将一张“金色的卡 ”上的号码按顺序一一报给对方。
曹韩文介绍,苏女士将“金色的卡”上(实际是网上银行的动态口令卡)的数字告诉对方,其实就相当于把该账户的“钥匙”交给了不法分子。虽然苏女士从未透露银行卡密码,但直到半个月后她才发现钱被对方取走了。
警方提醒:
骗术虽多小心可防范
骗子的骗术在不断翻新,有时甚至一两个月就产生新的骗术,令人防不胜防。对此,曹韩文指出,实施电信诈骗的不法分子利用的正是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行骗通常有两个切入点 :一个是“吓”,迫使对方慌不择路掉进陷阱;一个是“利”,即引诱对方贪小便宜落入圈套。因此,市民在接到陌生电话或短信时,无论是面对“你的银行卡有涉案嫌疑”之类的飞来横祸,还是面对“你有一份保险基金尚未领取”这样的飞来横财,都要保持清醒,提高警惕,以免上当受骗。(来源:当代生活报记者 李平 通讯员 农媛)
电信诈骗花样翻新 警方四点建议教你有效防范
近年来,电信诈骗早已成为民众茶余饭后的谈资,各种骗术揭秘也相继公布于众。但电信诈骗仿佛屡打不死,治理过后又脱胎换骨以更高明的手段重生。市公安局发布最新警情,时近年底,各类电信诈骗案件又呈高发态势,仅10月下旬以来,就有多名市民上当受骗,损失惨重。
QQ视频不可轻信
邱先生家住崇川区观音山街道,儿子在国外某知名大学留学。25日下午4时左右,邱先生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 受邱先生儿子转告,让其QQ上线有事要谈。邱先生一上线,只见儿子的QQ果然在线,儿子称同学有1万美元存放在他那里,现在那位同学回国了,让邱先生先汇6万人民币给同学。于是,邱先生通过电话银行将6万元人民币汇到对方账号。后来邱先生与儿子开通QQ视频聊天,在视频里邱先生能看到儿子的影像,只是不怎么清晰,且没有声音。大约一刻钟后,儿子又在QQ里找邱先生,说这位同学的爷爷突然住院,同学父亲又转了1万美金到自己账号,希望邱先生再转6万元人民币给前面那个账号。于是,邱先生再次汇出了6万元。事后,当邱先生与儿子打通国际长途电话后,才知道被骗。
“安全账户”不安全
25日下午2时左右,市民张女士在家接到自称是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来电,询问其是否丢失过身份证并告之有 人可能利用她的身份证骗取100多万的佣金,这起特大洗钱案已被广西南宁市公安局立案,再不主动投案就会被抓。想到自己2009年曾丢失过一次身份证,张女士心慌了。对方将电话转接至南宁市公安局的张警官,由他向张女士作解释工作。这位张警官详细询问张女士有哪些银行的账号,张女士如实相告。张警官称,现在的情况对张女士很不利,应当迅速转至安全账户,并指定了一个工商银行账号。在3个多小时时间内,张女士在张警官的电话指导下,先后向4个账户共汇去111万元。
“台湾老板”问路借钱
26日下午1时左右,26岁的王女士在市区海港新村东门口遇到一辆黑色轿车停下问路,车上3名男子,其中一人自称台湾人,名叫杨康。王女士告诉路线后,杨康又拜托王女士带他们去找附近的银行,热心的王女士上车将他们 带到新城小区门口的建设银行。下车后,杨康借王女士的手机打电话让秘书汇50万元过来。电话中,杨康和对方说到一张卡不能一次性提50万元,于是提出向王女士借银行卡。王女士拿出自己两张空银行卡,杨康电话指示秘书把钱汇到这两张卡上。不一会儿,秘书打来电话,称国际汇款需要通过中国银行确认,必须两个小时后才能提款。杨康表示急于签合同,秘书称南通这里的国土资源局领导可以提供40万元现金,让杨康立即去国土资源局找这位领导。挂了电话后,杨康告诉王女士,要购买礼品去拜访这位国土资源局领导,但身上只有台币,希望能向王女士借点现金,稍后归还。王女士当即从建行提取了3500元现金交给对方,杨康以买礼物为借口乘机逃之夭夭。
剖析每一起骗术,手段其实并不高明,但为何仍有市民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当受骗?崇川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教导员唐金亮提醒市民,电信诈骗手段再怎么变,结果都离不开诈骗钱财。唐金亮向市民提出四点建议:多看新闻多上网,及时了解电信诈骗的案例发生情况;不管是什么借口,只要号码不熟悉,就不予理会;在接了对方电话的情况下,只需按对方号码拨打回去,电话会打到被冒充的部门,通常就能识破骗局;不管什么情况,不轻信、不转账、不给钱。(来源: 南通网 记者 施莺 通讯员 陈鹏 范文)
汇款时对方要求更换账号 可能遇到电信诈骗
鲁网5月24日讯(记者 高太明)正要办理汇款,却突然收到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称“汇款的账号改为XXXX ,请往该账户汇款。”类似的短信,相信很多市民都收到过。据济南公安介绍,此类信息多为不法分子实施电信诈骗的手段,以此让市民混淆信息真实性并给骗子汇款。民警提醒:收到类似短信,市民务必核实对方身份;涉及财务往来,切莫粗心大意。
“小丽呀,明天之前一定要把三万元的定金汇到账户上。我的账号还是那建行的那个。办完后给我来个电话,最近手头有点紧,千万记住哈!”家住济南的邱女士自己经营了一家公司,因业务关系,和不少单位之间都有汇款往来。5月初,邱女士正要去外面谈业务的时候,突然收到老客户王总的一个催款电话。看到是对方是老熟人,而且自己公司近期确实也在王总公司有订货的计划,邱女士便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了。“订货先付定金,这是理所应当的。没啥好推辞,王总您尽管放心就是了!我不是拖拉的人,一会就去给您打款。”邱女士满口答应道。
接完电话,邱女士便往离自己最近的银行走去。半路上,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让邱女士犯起了嘀咕。“请把钱汇到XX银行XXXX账号上,收款人王XX。”看完短信,邱女士纳了闷,“刚才电话说好了,要往以前的常用账号上打钱的,怎么突然又变了?是不是王总遇见什么急事了?”这样想着,邱女士便给王女士拨打了电话,然而此时王总的电话却关机了。“说不定真遇到了急事。到底是汇还是不汇呢?会不会是遇到了骗子啊?万一不汇款,不会耽误了王总的生意啊?”邱女士不禁犯起了嘀咕。
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邱女士想起了在济南市公安局工作的一个同学,“还是找公安问问比较靠谱。”这样想着,邱女士便给自己的老同学打去了电话。“幸亏你还没汇款。你收到的很可能是一条诈骗短信。很多不法分子利用短信群发器,随机向市民发送一些汇款信息。”邱女士的公安同学告诉她,她所收到的短信很多市民都接到过,而且也有不少人已经上当受骗。
民警提醒:目前,市民间的汇款交易及公对公的汇款交易越来越多。很多不法分子就利用概率,大范围、高频率的发送该类汇款的诈骗信息。如果市民碰巧有去银行汇款的业务,此时又收到了陌生号码发来的汇款短信,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在财物往来时,一定要核实对方身份,不要向身份不明的人员以及陌生账户汇款。同时,市民应适当保留朋友的办公电话,以便发生突然状况时进行核实。
新华视点:警惕跨国电信诈骗陷阱
新华网南京5月24日电(“新华视点”记者王骏勇、史竞男、邹伟)如果有一位陌生女士来电告诉你:“这里是某某中级法院,有一张传票请你来取”,你很可能就碰到了国际电信诈骗。24日来自公安部的消息,两岸警方联手东南亚6国破获特大跨国跨境电信诈骗案,抓获嫌疑人480余名,总案值高达7300多万元,其中苏州某投资公司一名资深财务经理就被骗走1200余万元。
近年来,此类电信诈骗活动像幽灵时有发生,很多人有相似的经历:接到陌生的电话,称你的银行卡在某商场消费多少元,有疑问请查询;还有的冒充法院或邮局的工作人员,称有传票或邮件寄到,请速来领取;如此等等。
据了解,此类电信诈骗犯罪大多是一条龙运作。“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有专门负责在境外设置网络电话的,有专门为诈骗团伙提供银行卡的,有专门提供转账、取款的。每个犯罪团伙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 。”刑侦专家谢源说。
拨打电话是此类诈骗的主要手段之一,犯罪团伙制作了专门的“钓鱼剧本”,怎么开头,怎么针对受害人的疑问进行回应,都有固定程序和预案,犯罪分子照着“剧本”实际操演,可以让受害人一步步走向陷阱。 第一步,通过用改号为某地法院电话号码的网络电话直接拨到事主家,冒充法院工作人员,称受害人涉嫌信用卡诈骗,被银行告到法院并下发了传票,待会将联系某地公安局的同志,同时让受害人拨打114核实公安局电话。
第二步,待事主拨打114查询电话得到肯定答复后,第二个骗子冒充某地公安局的案件主办民警打来电话,称受害人可能系因身份信息被冒用,并假装与总部联系,对受害人的资料进行核查,故意让受害人听到其涉嫌非法洗黑钱,已被列为嫌疑人等内容,唬住受害人。
第三步,假装帮助受害人通过申请国家金融保单等方式洗清罪名,诱骗受害人开立新的银行账户或者直接将资金打入骗子设立的所谓“国家安全账户”。至此,事主完全按照骗子指示前往银行取款、办卡、存钱,骗子则会在这一阶段将电话打到事主手机上继续进行操控,恐吓事主不要告诉任何人,以确保完成诈骗。
江苏省公安厅刑侦局副局长朱俊说,骗子之所以能得手,也有其迷惑性,他们大多冒充公安、法院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采取恐吓的方式镇住受害人并骗取信任。他们会故意制造停顿或敲击键盘声假装帮受害人转接其他部门,一会儿用严厉的口气称要拘捕你或者查封你的资产,一会儿又假装善意地提醒你可以打114证实电话并帮你洗脱罪名,一会儿又以泄密为借口威胁你不要告诉其他任何人,总之环环相扣,让你防不胜防。
然而,刑侦专家指出,静下心来想想,其实电信骗子所编造的借口和理由很可笑:一是公安机关是不可能通过打电话的形式询问所谓的案情和通报案件情况;二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机关设立所谓的安全账号;三是公检法等机关的电话,包括本地和异地的,之间是不可能直接互相转接的。尽管有关部门不断加强对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力度,但总有一些人上当受骗,动辄损失过万,有的倾家荡产。
据办案民警介绍,此类案件的受骗者,以女性和中老年人为多,这个群体容易轻信别人,尤其是号称公安、法院等国家机关。
另外,一些人自身存在问题也是上当受骗的重要原因,比较容易被震慑住,一听“公安机关”找上门来难免恐惧。这些骗子广种薄收,不怕没有人上当,“一名骗子群拨、群呼上万个电话,只要有一个被骗到了,他就赚了 。”警方提醒,碰到陌生人来电,涉及索要身份信息、让你转账存款等,要冷静下来想一想,或拨打报警电话进 行咨询,不要轻信,更不要贸然出手,防止被骗子“忽悠”。
关于电信诈骗案例的风险提示
最近银行诈骗异常活跃,有网友的即时聊天软件被盗,骗子给他的朋友发消息借钱:“有一个朋友急需要点 钱,但是我现在转钱不方便,你先帮我转点。”结果朋友真的汇钱过去了。大家要注意啊。如果收到类似消息,务必和当事人核实。失财是大,要是因为这个弄得朋友难做损失更大。
以下是比较典型的电信诈骗手法,提醒广大持卡人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手法一:要求客户下载软件,关掉显示屏,禁止告知亲戚或朋友的诈骗
不法分子主动拔打客户家中座机,语音提示“已经向您发起法院判决书并将被强制执行,重听请按0人工服务请按9.”。客户接通人工服务后,冒充上海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称客户信用卡欠款,其证件被贩毒分子利用触犯国家法律,已移交国家安全局处理。要求对客户电脑例行安全检测,并且在网上下载运行不明木马软件,同时要求关掉电脑显示屏,将每家银行的网上银行盾插在电脑上,在通话过程中以各种理由让客户输入相应数字,最后要求客户关掉手机,不允许向家人及朋友透露。待客户次日查询银行卡账户时,资金已被转出。
手法二:冒充公、检、法部门工作人员诈骗
不法分子采用主动拨打客户家中座机电话的形式,冒充公、检、法部门的工作人员,称客户名下登记的座机电话有高额欠费情况,并称客户个人信息可能已被他人冒用,客户银行账户存款涉嫌洗钱或诈骗犯罪,客户存款有可能受到损失等情节,恐吓客户上当后,嫌疑人用电话指挥客户通过网上银行或在银行ATM自动柜员机上操作,将客户个人和家庭存款转账到骗子提供的资产保护的账号,客户转账后才发现被骗。
手法三:盗用网络聊天工具诈骗
不法分子使用“木马”盗取客户网络聊天工具,截取聊天视屏图像,查看客户聊天纪录,冒充客户通过聊天和视屏的方式,以家中急需用钱、老板借钱等理由,要求汇钱到指定账户,汇钱后客户核实发现被骗。
手法四:冒充熟人诈骗
不法分子先给客户打电话称是客户外地的同学、同乡、朋友或生意伙伴,以“你不记得我了、猜猜我是谁”等语言让客户猜测他是谁,并讲近期与客户见面。由于客户在外地有很多同学或朋友,就误以为是某某人。后客户又接到该嫌疑人电话,称在来会面途中在某地因车祸需治疗或因**娼被抓要交罚款等理由,以向客户借钱为由行骗,汇钱后客户核实发现被骗。
手法五:谎称绑架、意外或急病诈骗
以打电话谎称孩子被绑架或在外受意外伤害、突发急病要求汇款为名进行诈骗。不法分子利用孩子上学或工作离家较远等时机,直接拨打家长电话,谎称其孩子被绑架,索要大量赎金;或谎称孩子在外出车祸等受到意外伤害和突发重特大急病,要求汇款。许多家长救子心切,未经核实,把钱汇到嫌疑人指定的银行账户上从而上当受骗。
手法六:购房或购车退税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各种非法途径获知客户购房、购车信息后,冒充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以退还部分税款为名,指挥客户通过网上银行或自动取款机上进行转账诈骗,客户核实后发现被骗。
手法七:订购机票的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客户喜欢订购机票特价网站低价票,伪冒机票订购网站。客户拨打网站客服电话咨询,客服表示有座位让其上网预定,但网站不支持网上支付,客户无法操作下去。不久自称代销点业务代表来电,询问客户是否要预定机票,当客户质疑为什么网上付款方式,对方称客户电脑有问题未显示,并且提供账号,要求客户通过转账方式转入这个账户。当客户将机票款转至该账户后,客户一直未收到出票信息,最终核实被骗。
手法八:伪冒客户手机的诈骗
客户王女士在火车站遇到票贩子约定买票,票贩子得知客户手机号码后,伪冒客户手机联系客户另一同事潘女士,表示自己拿到王女士手机,告知潘女士马上要出票,必须先转账后才能把票出给王女士,潘女士认为来电是王女士手机号码无容置疑,于是将钱转到票贩子提供的账号。事后潘女士联系王女士,告诉款项已转出,询问王女士是否拿到票,王女士表示自己从未把手机借给任何人使用,潘女士这时才发现被骗。
手法九:网络购物诈骗
法分子仿制一些大型购物网站或使用“木马”在各大网站中发布低价货物信息,诱使客户选购商品,通过聊天工具,以发送商品图片、压缩包要客户确认,或发送减免邮费修改价格链接等为由让客户直接在链接上支付,待客户支付后发现自己购买的商品并未付款,而资金实际是支付给了不法分子。
手法十:网络炒股诈骗
不法分子在网上制作虚假股票投资网站,利用炒股人均抱有赚钱的心理,以透露、贩卖股市内部消息、代炒股票、贩卖虚假股票投资软件等形式诱骗客户投资后实施诈骗行为,客户汇款后联系对方,对方关机,方才发现被骗。
手法十一:网上和电话交友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和报纸等刊登个人条件优越的交友信息,吸引客户上当,在通过网络和电话沟通中,甜言蜜语的诱惑客户,后以在来见面途中带给客户的礼物属文物被查扣为由,让客户垫付罚款与保证金,或称自己新开一个店铺让客户给其赠送花篮等礼物时,让客户向其同伙账号内汇款从而进行诈骗。客户汇款后,联系对方,对方不接电话或关机,方才发现被骗。
手法十二:各类虚假中奖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和电话短信形式发布中奖信息,诱骗客户上当后让客户缴纳公证费、拍卖费等从而骗取钱 财,客户汇款后核实发现被骗。
电信诈骗不断翻新 骗子使用POS机转账
电信诈骗“横行”多年,诈骗手段、诈骗语言不断翻新、变化,而取款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从银行柜台、ATM机直至最新出现的POS机。记者昨日从市公安局刑侦总队获悉,在近期破获的电信诈骗案件中,第一次出现嫌疑人使用POS机转账,让受害人的钱款在最短时间内被迅速转账。
刑侦总队反电信诈骗专家金大志告诉记者,他们在海南省儋州市破获一起“网购机票和火车票”案件时,发现嫌疑人使用POS机转账。“嫌疑人利用空壳公司向银行申请POS机。当受害者钱款转账到指定账户后,有人就会立利用POS机的虚构交易,把赃款转移到空壳公司的账户上,迅速提取现金。”金大志说,嫌疑人都使用无线3GPOS机,不仅警方难以确定嫌疑人的位置,也让被骗赃款的转账速度成倍提升。同时嫌疑人不用再去银行或ATM机,也就不会留下影像,给侦破也带来障碍。
根据警方掌握的线索,在海南至少有5个POS机在为诈骗团伙服务。“银行对POS机的使用有很多规定,但因为有些银行机构没有尽到监管责任,才导致POS机无序泛滥。”金大志说,警方目前正在努力与银行方面沟通,建议银行方面加强监管力度。
此外,今年以来冒充公检法诈骗、QQ冒充熟人诈骗、电话冒充熟人诈骗、网购机票和火车票诈骗、中奖诈骗等五类电信诈骗案件高发。今年2月7日,北京警方的4个工作组前往打电话冒充熟人诈骗高发的广东茂名、通过QQ冒充熟人诈骗高发的广西宾阳、网络中奖和网络销售假机票高发的海南儋州等地开展联合侦查。经过20余天的侦查取证,工作组掌握了4个犯罪团伙的相关线索。2月28日至3月1日,4个工作组与当地警方配合,抓获4个犯罪团伙、17名犯罪嫌疑人,收缴银行卡、电脑、手机等大量涉案赃证物。经初步核查,4个犯罪团伙涉案金额总计49.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