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这种“胶原蛋白”后,她的脸“毁容”了…
最近这段时间,胶原刺激类产品非常火爆,但同样需要警惕浑水摸鱼的“胶原类产品”,在部分不正规、无资质的医美机构中,会将明确不能往脸上注射的成分冒充为胶原蛋白给顾客使用。
比如先前很火的“生长因子”,虽然听上去像是胶原刺激类产品,但这种成分如果在面部注射,可能会发生无序生长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导致“美容”变“毁容”。在近日的相关报道中,南京市第二医院便接诊到这样一位患者。
图源:扬子晚报
患者在当地的一家美容机构,经由美容师介绍注射了所谓的“胶原蛋白”产品。很快在注射后,她的面部开始肿胀、发红发硬,别说“变美”了,整个人都感到非常不舒服,于是便来到南京市第二医院就诊。
经专家接诊后,通过询问病史和面部查验,李女士被认为注射的很可能是“生长因子”,该并发症处理治疗也有一定的难度,最后安排了手术取出。据了解,李女士术后还需进一步观察,如残留的“生长因子”持续刺激,还需再次手术。
图源:扬子晚报
在该病例报道中,专家指出,这种所谓的“生长因子”是能够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的物质,可修复受损皮肤。然而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生长因子相关产品只能外用,禁止注射或口服。像李女士这样注射,则会造成注射部位周围组织无序增长,出现局部肿块异常增大、发红发硬等。专家表示:“生长因子”一旦注射进体内,想完全取出难度极高,很可能需要多次手术,”
图源:扬子晚报
并非孤例,“生长因子”注射并发症回顾
其实此类情况之所以值得警惕,是因为类似李女士的情况出现过很多。在先前一篇关于生长因子(GF)面部注射并发症的病例回顾中,系统总结面部注射GF后并发症的流行病学、临床、超声、MRI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他们的治疗方法和结果。其中列举了好几例国内出现的类似情况。
这项回顾研究中共有32名女性,平均年龄为42.6±9.4岁。从注射到咨询的中位时间间隔为3.25年,从1天到10年不等。尽管注射剂有不同的名称,如干细胞、冻干粉、多肽或寡肽,但它们的主要成分是GF,并通过混合一小瓶白色粉末和一小瓶透明溶剂来制备(图第1a段)。32名患者中,共有19人(59.4%)在非医疗机构接受了GF注射,如美容院(31.3%)和家庭私人工作室(28.1%)。
图:GF溶液总是通过混合一小瓶白色粉末和一小瓶透明溶剂来制备。b一名44岁女性,注射GF后3年出现严重的软组织增生。c一名43岁女性,注射GF后1年出现弥漫性皮下肿胀和皮肤增厚。d一名45岁女性,注射GF 4年后出现皮肤发红和毛细血管扩张。e一名38岁女性,在注射GF后6天出现面部感染和凹陷。f一名42岁的女性,在注射GF后8个月,泪沟区域有结节。
从该研究中可以看出,虽然由于未知安全性和有效性,局部注射GF用于面部年轻化是未经授权和禁止的。但在我国,面部注射GF(例如fGF和EGF)通常是由非医疗从业者进行的,由此造成了各种类型的并发症状况。
而在这些并发症中,最常见的注射部位是下巴(28.1%),其次是面中部,即颞部、颊部或颧骨(25%)、面部(21.9%)和口周(12.5%)。症状包括软组织增生(图1b)、弥漫性肿胀(图1c)、皮肤发红和毛细血管扩张(图1d)、感染(图1e)、结节(图1f)、疼痛、瘙痒或其他感觉异常,以及没有明显迹象的心理困扰。20名(62.5%)患者曾接受过非手术治疗,包括注射曲安奈德(31.3%)、透明质酸酶(18.8%)和溶脂溶液(12.5%),但症状复发,需要进一步干预。
图:两名在下巴区域注射生长因子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照片。一张28岁女性注射GF后出现组织增生的术前照片。b手术后6年。c一名47岁女性在注射GF后出现组织增生和皮肤发红的术前照片。d手术后8天。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这类产品造成的并发症非常容易复发,这也是为什么医生在李女士手术后,说还需要观察后续情况。
而在上述作者的研究中,这类并发症的复发率高约40%。有两个可能的原因可以解释高复发率。首先,完全去除GF是不可能的,因为GF可以渗透到周围组织中,并且一些被渗透的组织在外观上难以与正常组织区分。第二,任何侵入性操作都会导致组织损伤,从而激活生长因子信号通路。
针对此类情况,专家建议进行医疗美容时,消费者需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值得一提的是,注射、手术、激光等项目,都属于医疗美容。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提供医疗美容项目的机构要在醒目位置悬挂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师必须要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证书。而在“胶原蛋白”类产品日益增多的背景下,一定要注意甄别使用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尽量避免出现类似遭遇。
END
扫描下方二维码 可进入医生交流
群满了?可添加「学习小帮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