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简述情景剧茶艺表演《蜕变西湖龙井》的创作设计理念
(林雨萍/15酒店管理一班)
【摘要】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在这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茶已成为我国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茶的发现和利用的过程中,茶文化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茶自从被人们当做饮料,人们利用其物质功能,用以清神益智、助消化,除此之外,更上升至精神境界,也就是人们在饮茶过程中讲究精神享受,对饮茶之水、器具、环境、程序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在各种茶事活动中以茶行道,以茶雅志,以茶修身,以茶会友,沟通彼此的情感。在品茶过程中,儒家以茶激发文思,道家以茶的自然属性来修身养性,佛家以茶喻禅,最终将茶的物质、规程和精神思想相联系,使简单的饮茶过程上升至茶艺层面。
【关键词】:茶文化;茶事活动;精神享受;
一、情景剧茶艺表演《蜕变西湖龙井》创作背景
(一)龙井产茶史
产于浙江杭州西湖一带,龙井茶因产地不同,分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井三种,除了西湖产区168平方公里的茶叶叫做西湖龙井外,其他两地产的俗称为浙江龙井茶。龙井茶名闻中外,根据产地分狮,龙,云,虎,即狮峰,龙井,云栖,虎跑四地,民国后梅家坞的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人们按照五个产地的不同品质划分龙井茶的质量排名,分别是狮,龙,云,虎,梅。解放后,龙井茶在浙江省内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品质参差不齐,现在分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井,以西湖龙井品质最佳。
龙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饮茶汤,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西湖龙井“龙井”一词,既是茶名,又是茶树种名,还是村名、井名和寺名,可谓“五龙合一”。龙井茶产地分布在杭州西湖西南龙井村四周的秀山峻峰,故名“西湖龙井茶”。高级“龙井茶”宜用85℃左右的开水进行冲泡,冲泡后芽叶一旗一**,簇立杯中交错相映,芽叶直立,上下沉浮,栩栩如生。
(二)甄选西湖龙井茶
俗话说,高山云雾产好茶。茶园主要分布于西湖西南龙井村的四周。西湖风景美,龙井名茶佳,龙井茶产地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而均匀,特别是春茶期间,经常细雨蒙蒙,漫山遍野,云雾缭绕。大部分茶园又分布在傍溪靠涧的谷地或山坡,土壤多为砂质土,结构松软,通气透水,含有效磷酸较多,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致使茶树根深叶密,常年碧透,萌芽轮次多,采摘时间长,从垂柳初绿,直至层林尽染,都有茶采。龙井茶园地外西湖风景区,在那狮峰山上,梅家坞里,云栖道旁,虎跑泉边,灵隐寺周围,九溪十八涧沿岸,到处林涛滚滚,翠竹婆娑。在浓荫笼罩中,一片片茶园碧绿如染,一重重茶山接连云天,为湖光山色增加了不少的诗意。
(三)情景剧场景设置
在宋代时,有一个叫“龙井”的小村,村里住着一个靠卖茶为生的老太太。有一年,茶叶质量欠好,卖不出去,老太太简直断炊。一天,一个老叟走进来,他在宅院转了转,说要用五两银买下放地墙角落的破石臼。老太太正愁没钱,便爽快的容许了。老头十分高兴,通知老太太别让其他人动,一瞬间派人来抬。老太太想,这轻易的就能得五两银子,总得让人家把石臼干干净净的抬走。所以她便把石臼上的尘土、腐叶等扫掉,堆了一堆,埋在茶树下边。过了一会,老头还真带着几个牛高马大的小伙子来,一看干干净净的石臼,忙问石臼的杂物哪去了。老太太照实相告,哪知老头沮丧的一跺脚:“我花了五两银子,买的就是那些废物啊”说完拂袖而去。老太太眼看着白花花的银子从手边溜走,心进而着实烦闷。可没过几天,奇观发生了:那十八棵茶树新枝嫩芽一起涌出,茶叶又细又润,沏出的茶幽香宜人。十八棵茶树老态龙钟的音讯长了同党相同传遍了西子湖畔,许多同乡来采办茶籽。渐渐地,龙井茶便在西子湖畔栽培开来,“西湖龙井”也因而得名。
二、情景剧茶艺表演《蜕变西湖龙井》剧情设置
情景剧必须是室内剧,一般不用外景。茶艺表演是在茶艺的基础上产生的,使人们在精心营造的优雅环境氛围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操的熏陶。情景剧舞台茶艺可以以单人或者多人形式去进行茶技展示,将生活中的茶艺搬上舞台,让茶技与艺术相结合,茶技就是茶的科学泡饮方法,是茶艺表演的基础。艺术就是要在泡饮过程中追求一种艺术的审美效果。让这种美在情景剧《蜕变西湖龙井》中展示的淋漓尽致。
(一)背景与场景设置
浙江西湖美景,加上少数名族的点缀。该情景剧设置为一个傣族里的孔雀王子和采茶姑娘的浪漫爱情故事。他从孔雀王国走来,披着吉祥的霞光雾霭,他在谭边梳羽起舞,把阳刚美丽徐徐展现。绿羽入宝石光亮闪闪,挚情若碧水波光粼粼。一阵歌声随风飘来,甜美的音韵亲润心怀。孔雀王子翘首遥望青青的茶山,这时候看到了采茶姑娘的身姿隐现。王子的心绪马上随着歌声轻挑了起来,忍不住的展翅前往采茶姑娘的身旁欢声笑语在茶园里飘荡着,美丽的采茶顾念神采飞扬,王子含情脉脉的看着。姑娘高兴的边采茶边跳起了舞。不知不觉鲜嫩茶芽装满了筐,采茶姑娘背茶下了山,王子一直不舍的看着,俏丽模样印在了他的心里。
(二)事茶艺术的设计
茶境除了景、物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人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事茶之人的穿着打扮和言谈举止。在茶艺元素中,我们将茶服、妆容、礼仪和解说艺术归在此类。
三、茶席设计
茶席是供参与者泡茶,品饮以及谈话交流的主要场所。焦菊隐先生谈到对布景设计的基本要求时曾说过:“为表演创造有利条件,烘托环境气氛和时代感,有利于突出主题思想。”茶席的设计要求也是如此。茶席作为衬托因素,切忌宣兵夺主,设计不能过于繁杂,要与主要因素协调;茶席的布置要凸显文人的风格。茶席设计一般包含茶叶、茶具、茶席、布草、装饰物等元素,同时也配以音乐、灯光等元素。
(一)茶叶
该情景剧茶艺演绎选择的茶品为西湖龙井茶,在茶叶的加工分类中属于细嫩炒青绿茶,在干茶的仓储器皿和推介器皿的选择中,以青花瓷的外贴设计,古典淡雅又不失时尚清新。圆筒包装、外形圆润内置银色铝箔袋,密封性好,健康卫生。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黏土经过淬取而成。而黏土的性质具韧性,常年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
茶叶是一种娇气的物品,稍微保养不好就跑味,或者易潮,让原本原滋原味的茶叶变味,陶瓷茶叶罐刚好补了这一缺陷,不但装茶叶能防潮,还让茶叶原滋原味保持清香很久,茶叶一单装在茶叶罐里的时候,一下子提高茶叶的档次,让茶文化和陶瓷文化演绎的完美结合。
(二)茶具
许次纾在《茶疏》中有言:“茶滋于水,水藉乎器”,可见茶具在茶叶冲泡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泛指制茶、饮茶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工具,包括采茶用具、制茶工具、泡茶器具等几大类;现代茶具主要指与泡茶过程相关的专业用具。西湖龙井茶是浙江高级的炒青绿茶,在当地泡茶饮茶人们选用的用具大部分为白瓷或者青花瓷为佳。
瓷质茶具的主要特点是釉色丰富多彩,造型美观,装饰精巧,音清韵长,而且比较容易清洗,没有异味,保温适中,从而获得较好的色、香、味。青瓷茶具是最早出现的一个品种。早在东汉年间,浙江上虞就开始烧制青瓷器具。青瓷茶具自唐开始兴盛,历经宋、元的繁华,到明、清时,起重要性开始下降。茶圣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写道:“碗,越州上”、“越瓷类玉”、“越瓷类冰”、“越瓷青而茶色绿”、“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这足以证明唐代越窑青瓷茶具质量好,能较好的显现茶的汤色。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龙泉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达到了青瓷制作的顶峰。青瓷质地细润,釉色晶莹,色泽青翠,适于冲泡绿茶,有利于绿茶汤色显露。
(三)泡茶三要素
不同的茶用不同的冲泡方式、不同的冲泡器具、不同的冲泡器具、不同的冲泡时间、不同的人文背景、不同的人际交流礼节,使得这一过程机具表演的艺术性。对茶艺而言,技艺表演只是其中一部分,泡茶的质量,茶汤的香气、滋味,会因人、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茶艺不仅需要选择适合的茶类,还应掌握时间的长短、温度的高低、器具的选择、环境装饰等各方面的因素。也只有这样,才能是品茶的过程达到最佳的品赏效果和表演感染力,使观赏者通过欣赏茶具、感受茶室装饰,从中获得对茶的认识和趣味,品尝出特有的滋味并感受到特有的地域文化。茶叶用量:2g.冲泡水温:85摄氏度左右。冲泡时间:20—60秒
(四)布草类
茶艺表演中出来除了景和物以外,更重要的还是人,人是表演的主体,是茶艺表演的最根本的要素,同时也是最美的要素。所以再表演中高度重视人的美,仪态美,其中包括服装,容貌,修饰以及清洁等。
1.茶服的选择
茶服可说是茶艺审美的前奏曲,纵使史上对茶人服着墨不多,但在一些古代绘画中,能寻找到茶事活动中的服饰之美,历史精髓的沉淀最能彰显茶人衣事的深厚底蕴。男式茶事服,通常样式相对简单朴素,此时,材质便是体现茶人服气韵的重要载体,茶服在历经千年里,各种衣料在不断的翻新中,并没有改变内涵,只是承和了时代的需求,映了当代茶人的心境,永葆了对茶文化的那颗本真之心。茶服的式样,款式多种多样,但应与所表演的主题相符合,如仿汉服,小凤仙,中山装和禅服等。
因该设计中所设定的人物角色为傣族的孔雀王子和采茶姑娘,所以在茶服的选择上,男式茶艺服定为简单便捷的禅服,女生为傣族传统服饰,通过服饰的不同,彰显出人物不同。为即将展现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茶艺服不仅可以显示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还可以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欣赏,女式茶艺服追求清新淡雅,男式茶艺服追求简单朴素。
2.桌布的选择
席整体或者局部的物件摆放下的铺垫物,也是布艺和其他物质的统称,坚硬的茶台铺上一层柔软的桌布,可避免茶桌上器具在摆放的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碰撞,还可以凭借其自身的特征和性质,辅助器具一起完成茶席设置,来共同表达茶艺表演的主题。因主题的设定,桌布的选择色彩,质地,大小和花纹都选择比较亮色的,色彩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精神、情绪和情感的表达;质地选用印花的;以不同的形状,不但能够表现出不同的图案和层次感,还能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花纹采用最吸引人的碎花,把主题表现的淋漓尽致,以这种组合的方式可使桌布体现主题的语言更丰富充实。
(五)茶事礼仪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如果一个人不学习礼仪,则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荀子也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从古至今,礼仪贯穿在社会活动的每一个角落,茶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礼仪。
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要注意仪态美,因为中国就是一个礼仪之邦,茶艺表演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展示方式,所以茶艺表演过程中更要注重礼节。如行礼,是一种真诚的致敬礼仪形式,也是出场的重要肢体语言表现内容。柴油表演的肢体语汇,重点表现在手的形态,因此,要多多训练这些手型、手姿、手位的姿态。动作越细致、越准确、越美好就越有表现力。
茶艺表演中。茶艺表演中的肢体语汇的设计与运用,是茶艺表演的重点内容,也是茶艺表演编创和排练的重点内容。茶艺师在从事茶事活动之前要先掌握好茶艺礼仪,一方面表示对茶艺的尊重,另外一方面也为在这个行业立足做好准备。
(六)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能涤荡人的灵魂。它是歌唱着的语言,它能影响人的情绪,改变人的行为。茶艺表演中的背景音乐营造出温馨、高雅的氛围,使宾客在音乐殿堂里获得精神上和艺术上的享受。要突出茶的功能和主题性的原则,要突出环境的愉悦性和轻柔性的原则,也要突出融合性的原则。由主题而定,选择比较轻柔的古典乐曲,追求自由的风格,以一首《飞花点翠》唯美的演绎着动人的故事情节。
(七)装饰物品
花艺,在茶艺表演中以插花最为常见,茶室里恰当点缀绿色植物或者鲜花,可使茶室显得更加的幽静典雅、情趣安然,营造出赏心悦目、舒适整洁的品茗环境,从而消除茶客因不良工作环境所造成的烦躁心情。绿色的植物的点缀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茶”以生命的绿色为本质,奉献给人们的是纯真和质朴,所以绿色植物不仅美化环境,更是“茶”意义的象征。
(八)舞台装饰
表演型茶艺多在舞台上进行演出,因此要根据表演主题进行背景布置。茶艺表演的背景不宜太过复杂,应力求简单、雅致,以衬托演员的表演为主,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泡茶者身上而不能宣兵夺主。如果没有条件可选择屏风作为背景隔开,在屏风上可挂些与主题相关的字画。如《禅茶》表演在背景屏风上挂有“煎茶留静者,禅心夜更闲。”的书联,既点明了主题,突出了禅意,又淡化了宗教色彩,十分巧妙。
四、冲泡程式
以下为西湖龙井茶的冲泡。分别以上中下投法。
配具。将泡茶用具按顺序依次排列在泡茶台上。
备具。将3只杯摆放在茶盘横中心前部位置;双手将茶叶罐捧出放在茶盘左前方,将茶巾放于茶盘的右后方,茶荷及茶匙取出放于中茶盘左后方。
净具。经过消毒后的茶具常带有一些消毒的异味,故用开水润杯以消除异味;另一方面,干燥的玻璃杯经过湿润后,冲泡时可防止水汽在杯壁凝雾,以保持杯的晶莹剔透,以便观赏。
用水处理。许多名优绿茶不能用温度过高的开水冲泡。要把开水倒入瓷壶适当降温。
赏茶。用茶匙拨出适量茶叶于茶荷中,给客人欣赏,并介绍茶叶相关信息,同时说明分别用何种投茶法。
下投法置茶。将龙井茶2g置于第一只茶杯中。
冲水入杯。在第二个杯中冲入茶杯容量约1又2分之一的水。
下投法浸润泡。以回转手法向玻璃杯内注入少量开水,浸润泡时间为60秒。
置茶。将径山茶2g均匀拨入杯中水面上,这时可闻到散发出来的茶香。
下投法试香。左手托住茶杯杯底,右手轻握杯身基部,运用右手手腕逆时针旋转茶杯,左手轻搭杯底做相应运动,称作摇香。此时杯中茶叶吸水,开始散发出香气。摇毕将茶杯奉给来宾,敬请品评茶之初香、随后收回茶杯。
下投及中投法冲泡。双手取茶巾,斜放在左手手指部位;右手执水壶,左手以茶巾部位托在壶底,双手用“凤凰三点头”手法,高冲低斟将开水冲入茶杯,应使茶叶上下翻动。不用茶巾时,左手半握拳搭在桌沿,右手执水壶单手用“凤凰三点头”手法冲泡。这一手法除有利于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敬外,还有利用水的冲力来均匀茶汤浓度的功效。冲泡水量控制在杯总容量的七分满即可。
上投法冲水入杯。在第三只杯内用回转低斟高冲法冲水入杯约七分满。
上投法置茶。将碧螺春2g均匀拨入杯中水面,可见茶叶迅速下沉,并散发出香气。
敬茶。用伸掌礼向客人敬茶。不要拿杯沿。
品茶。茶杯中茶叶舒展后,客人可先闻香,再看汤色,然后啜饮。
收具。敬茶结束,将泡茶用具收好,向客人行礼。
五、解说词设计与解说词赏析
解说词的设计不仅要和剧情相搭配,还要适当的融入一定的诗词古文,以衬托其相应的文化背景。
第一道:焚香除妄念,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讲究要平心静气。“焚香除妄念”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的气氛,并达到驱除妄念心平气和的目的。
第二道:冰心去凡尘茶,茶是至清至洁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需至清至洁。“冰心去凡尘”就是用开水再烫洗一遍原本就是干净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洁,纤尘不染。
第三道:玉壶养太和,绿茶属于芽茶类,由于茶叶细嫩,若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泡,会破坏茶芽中的维生素并造成熟汤失味。只宜用80℃的开水。“玉壶养太和”是把开水壶中的水预先倒入瓷壶中养一会儿,使水温降至80℃左右。用这样的水泡茶不温不火,恰到好处,泡出的茶色香味俱佳。
第四道:清宫迎佳人,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清宫迎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叶投放到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第五道:甘露润莲心,好的绿茶外观嫩如莲心,清代乾隆皇帝把茶叶称为“润心莲”。“甘露润莲心”就是再开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
第六道:凤凰三点头,冲泡绿茶时也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凤凰在向客人们再三点头致意。
第七道:碧玉沉清江,冲入热水后,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后慢慢沉入杯底,我们称之为“碧玉沉清江”
第八道:观音捧玉瓶,佛教故事是中传说观音菩萨捧着一个白玉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祛病,救苦救难。茶艺小姐把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我们称之为“观音捧玉瓶”,意在祝福好好人一生平安。
第九道:春波展旗**,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伸展开来,尖尖的叶芽如**,展开的叶片如旗。
一芽一叶的称为“旗**”,一芽两叶的称为“雀舌”。直直的茶芽称之为“针”,弯曲的茶芽称之为“眉”,蜷曲的茶芽称之为“螺”,在品绿茶之前先观赏在清碧澄净的茶水中,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似乎是有生命的绿精灵在跳舞,十分生动有趣。
第十道:慧心悟茶香,品绿茶要一看、二闻、三品味,在欣赏了“春波展旗**”之后,要闻一闻茶香。绿茶与花茶、乌龙茶不同,它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必需用心灵去感悟,才能够闻到那春天般的气息,和清醇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第十一道:淡中品致味,绿茶的茶汤清纯甘鲜,淡而有味,它虽然不像红茶那样浓艳醇厚,也不像乌龙茶那样岩韵醉人,但是只要你专心去品,就一定能从淡淡的绿茶香中品出天地间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韵味来。
第十二道:自斟乐无限,品茶有三乐,一曰:独品得神,一个人面临青山绿水或高雅的茶室,通过品茗,心驰宏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此一乐也;
二曰:对品得趣。两个知心朋友相对品茗,或无须多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推心置腹倾诉衷肠,此亦一乐也;
三曰:众品得慧。孔子曰:“三人行有我师”世人相聚品茶,互相沟通,相互启迪,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同样是一大乐事。在品了头道茶之后,请嘉宾自己泡茶,以便通过亲自实践,从茶事活动中去感受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无穷乐趣。
六、总结
茶艺起源于中国,与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山出好茶,茶艺并非空洞的玄学,而是生活内涵改善的实质性体现,茶事和平的饮料,只要心存恭敬,心中宁静,就可以泡一壶自己喜欢的茶来。艺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它包含有知、情、意的部分,是综合的学科,也是整合的科学。学习了茶的相关知识之后,各种体会也慢慢随着茶知识的提高而提高。通过这个茶艺的展示与设计,让我感觉到了宁静,让我学会了修身养性。
【参考文献】
[1]李明坤.纪录片解说与声画要素的关系[J].视听,2016,(8):2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