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茶艺表演 六如2019年5月茶艺师培训班圆满结业!
中国茶道四谛是“和、静、怡、真”,其中“和”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静”是修习中国茶道的不二法门;“怡”是修习中国茶道的身心体验;“真”既是中国茶道的起点又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因此修习茶道是身心愉悦的事,在六如习茶更是人生的一段快乐时光,是终生难忘美好回忆。
在六如十天的学习中,我们首先要了解到茶是什么。茶不仅仅只是一片树叶,茶是生长于我国南方的美好的木本植物。从植物学的角度看:茶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茶种的植物。综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来说,林老师把茶归纳总结为“健康之液、快乐之杯、灵魂之饮、民生大计、图腾饮料。”此外,林治老师还用一首歌艺术而生动地告诉大家“茶,是任由我想像的一杯水。”
在六如习茶要经历得味、得韵、得道三重境界。要想泡好一杯茶,不只是单单的投茶、冲水那么简单。冲泡出一杯甘醇沁心的茶不仅取决于茶叶的本身,更是要选择适合的水,选配恰当的器皿,了解所冲泡茶叶的特性,确定投茶的方式和投茶量,掌握好最佳水温及出汤时间等。品鉴课上,郭老师带领大家冲泡品鉴六大茶类的代表性名茶,不仅对每款茶有所了解,更是对大家前面所学习的冲泡技巧的一个检验。
学习茶艺呢,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大家如何把书本上的理论性的内容怎么应用到实践中去……在林治老师的《茶道养生》讲座后,茶艺师的课程也进入了尾声,进入到了考核环节。这时,也是考验大家学习成果的时刻了,大家纷纷拿出这些天的课堂笔记认真复习,巩固所学,全力以赴投入考试。
考试结束后,晚上在林治老师的工作室开结业茶会。茶会次次相似,内容次次不同。这次茶会的内容特别丰富,开场的第一道茶是浙江寿圣寺方丈释界隆法师寄来的纪念高僧圆成长老的禅茶“金紫笋”,大家边品茶边瞻仰林治老师拍摄的佛祖如来指骨舍利子的照片。接着品女士们非常爱喝的云南秧塔月光美人茶,而后对比着品武夷山虎啸岩的肉桂,(简称虎肉)以及牛栏坑的肉桂(简称牛肉)。最后品迷倒多国元首的昆明“今雨轩”名茶“金达摩”。中间穿插了坐谈、新闻采访、吃大红袍茶叶蛋,以及表达真心真情的节目汇演。每个人都出了节目,几位学员在座谈时都依依不舍地流下了惜别的泪。临走之际,纷纷发来了学习心得,现在分享如下:
周岩:
早上聆听了林治老师的茶艺概论,受益颇多。茶艺的修行不单单是技能的培养,更是一场心灵的体验。茶汤的如梦如幻如露如电如泡影,则是对我们惜花惜月惜情惜缘惜人生的开释。对茶的热爱让我们学会对生活的热爱。对茶艺人、茶、水、器、境、艺的提升,滋润了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影响了我们对美好的追求。其实美好无处不在,在于我们是否认真体味。绿茶如少女鲜爽养眼,黄茶如轻熟女让人舒适,红茶似少妇妖娆妩媚,白茶似老姥温润心身。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与己相处,与人相处,与自然相处。茶似君子,溶于水而不融于水,保持真我,汤汤不同,口留余香。茶艺系心术双修,愿我们在习茶的路上不忘初心,荡涤身心,穿越人生。
万月瞳:
两年前的四月,一片树叶不经意间飘进了我的生命,似苍郁的原始森林,阳光剥开云雾,穿过枝层,柔软的洒在青苔,石头,溪谷之上,斑斑点点又影影绰绰。又好像下过了一天雨的夏,歪在院子的躺椅上懒懒的数着星星,一阵扑鼻的花香裹着风凉凉的来又凉凉的去~许是人间四月的芳菲,从此我便跟茶有了不解之缘,初识茶的时候,我只会用这种方式去形容它,虽然后来,我学了很多有关于它的专业术语,可是我还是喜欢用这种方式去感受它,起初,我以为我喜欢上了一片树叶,后来才发觉我爱上的是一个世界,这大概也是茶给我最大的惊喜吧,因为茶,我认识了另外一个自己,也因为茶,我遇见了另外一个世界,不知道这算不算感想,不过,谢谢林老师,解答了我内心很多的疑惑,还有,晚安,我的世界。
张亚玲:
初识林治老师,被他身上的精、气、神为之感动及深深敬意,在今天的茶文化分享课上,让我了解了茶艺和茶道的区别及关系,茶道是“心”,茶艺是“术”,以茶养身,以道养心,以艺悦人……茶的文化内涵悠远……我想“美好的生活从早上一杯早茶开始”!
徐抢凤:
今天有幸听到了林冶老师的讲座 一场二个半小时的课程 中间仅休息了10分钟 没有任何课件 全凭他对茶叶的认知和热爱你闭眼聆听很难想象只是一个70多岁人的讲座 他幽默的说他是七零后 一句进了六如门 就是一家人 既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又体现了他的亲和力 他指出茶叶最大的问题就是供过于求 导致生产压力越大越大 这也是从事茶行业中人最关心的问题在我国 喝茶的人仅有百分之三十左右 说明还有很大的市场可以去开发 我们需要通过营销方式不断去挖掘市场 听了林老师的讲座 我看到了他对茶的热爱 和对生活的态度 让我受益非浅。
刘艳:
今天现场听了林治老师的茶文化演讲,感受到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艺和茶道也深深的吸引了我。
茶文化作为中国的国粹,流传至今几千年茶叶产量很高但是茶叶的销量跟不上导致很多茶叶滞销,这也是我们现下要解决一个最重要的难题:怎样打开茶叶市场,如何提高茶叶的销量?
其中讲到生活型茶艺是我们要发展的重中之重 ,要想让茶艺走进每个家庭就得从清饮到清饮、调饮,药饮三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各个年龄段的人都爱上喝茶,“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样既能提高茶叶销量更能将茶文化复兴且传承下去!
今天林老师的讲座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原来l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可以是时尚的生活新方式。
今天刚好5月20日,给所有的朋友说上一句最美的情话:余生,我们一起喝茶吧!
武青华:
今天通过林治老师讲解了中国茶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并用很多生动的实例讲解了解决茶产业中存在问题的迫切性,这让我深刻的体会到茶的魅力所在。茶的内涵既深远又广阔,茶艺应该是泡茶的过程美与结果美的完美结合,是一种生活艺术,要用一种至真至诚的精神泡茶,才能打动人,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与生活理念。
在林老师的讲解中,让我明白了在传承茶文化的同时,不仅要创新还要推广。要学好茶的历史文化打好基础,才能弘扬茶文化。林志老师提出了“清饮+调饮+药饮”的茶艺改革;“以茶养身,已道养心,以艺娱人”等很多新的理念,让我意识到了,要六美合一用心的去泡好茶,让茶艺更好地融入生活,融入家庭。用正确的茶艺理念做好待客之道,要因人而异,了解客人的个人喜好,识人再泡茶。
林老师提出的茶艺应该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千家万户的理念,让我体会到了六如茶文化工作室的企业文化是以传承正确的茶文化,生活型茶艺为主导,并将市场营销理念融入到了茶艺中,这些新的理念让我学习到了现实版的企业管理今后应该发展的模式。
林老师总结的“想要家庭幸福从心开始;美好的一天从早上开始; 美好的早上从一杯茶开始。”这对我触动很大,让我懂得了如何更好的生活,如何健康快乐的生活,如何多姿多彩生活! 用茶道改变自己、改变家人;用茶艺快乐生活、快乐家人!
孙惠娟:
我是一个在茶场里面长大的孩子,从小站在高高的山岗凝望绿油油的茶园思绪万千。
今日有幸听到了林冶老师讲的课感到非常亲切真像是见到了家乡的长辈。老师对现在经济状况的分析,犀利的指出现在的老板要和员工把雇佣关系改成合作伙伴关系,真是一针见血啊,在其位谋其职也需要稍加修改了,需要人人有老板的态度,有老板的底气。老师讲到了茶艺和茶道,我想起了当年在日本茶农那里干了五年的时光,但我从来没去区分过,连咱中国的茶艺还分表演、生活、营销、养生,今天才知道。老师讲到了家宴讲起了家人,让我想起了20年前的事,20年前的人,我想起了妈妈……老师讲课时而风趣幽默,时而诗意盎然,整节课都是真人真事,但又像讲故事一样娓娓动听,我听得意犹未尽啊,期待明天的养生课,我真的很想再活五百年!
张慧:
非常感恩林老师的精彩授课,给我们分享了茶艺不仅仅是表演艺术,更是一门生活艺术,强调了它的实用性,体现了茶艺的六美,即人之美、茶之美、水之美、气之美、静之美、仪之美、真的非常震撼、林老师身上的文化底蕴和浪漫情怀及人格魅力打动了我们的每位,听林老师的讲课如沐春风,再次感谢林老师的精彩授课,以后我不仅自己爱上了茶,也会影响身边人喜欢上喝茶,爱上茶,都来做冻龄美人吧 。
涂丹丹:
这几天听了林老师的以茶养身以道养心的课后我感触颇多,首先对茶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茶艺是实践,是一门生活艺术,一定要用心去泡茶,因为只有喜欢茶,了解茶,爱茶,懂茶,才能把枯火柴、无奈的生活过成诗。就像林老师说的:喜欢喝茶的先生不会坏,爱茶的女士更可爱一样,女人的美在于人淡如菊,你的心情好与坏泡出来茶的口味是不一样的,所以泡茶的心理状态很重要,茶能养生,能延年益寿,因此茶是健康之业,喝茶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茶也是快乐之悲,因为茶也能把简单枯燥的生活喝成诗意浪漫的生活,能让人喝出好的心情,同时,茶更是灵魂之隐,因为喝茶能让人心灵升华,所以茶也是一种文化,茶让家庭和睦,让世界和平,让社会和谐,所以这就是茶的神奇之处。
贺晓静:
今天上午有幸听林治老师讲“当代茶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课程。
茶艺与茶道的区别 :一个是形而上者谓之道 一个是形而下者谓之器。茶艺不同于饮茶解渴,也不同于寻常品茶,而是源于生活 却又高于生活的综合艺术,讲究的是人、茶、水、器、境、艺等六个要素的结合展示。我们不能在追求过程美的同时 忽略了茶艺的实用性。
茶艺包括待客型茶艺 、生活型茶艺 表演型茶艺 营销型茶艺(保障因素色 香 味 形 韵和魅力因素知名度 忠诚度 )
林老师在课中讲到目前中国茶业存在最大的问题在于供大于求,并且越来越严重了,中国是生产茶叶的大国,茶的文化历史已有5000多年,但是实际上中国只有不到36%的人在喝茶,而不产茶的英国喝茶人数占到了80%左右。如果中国也能达到像英国的这种水平,那也不至于出现目前的这种状态。
目前我们在喝茶方面存在着很大的误区
比如1、喝茶不能健康长寿。2、空腹不能喝茶(在我没了解茶时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不过现在不再这样认为了)。实际上世界四大茶产国和四大消费国的人均寿命都不算太长;还有多数长寿老人都是早晨空腹喝茶,而且还要喝通喝透 。
课中林老师引用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来说明我们做什么事情不能只看表面 应该全面的了解 深入的挖掘探索,这首看似写风景的诗 实则上是写哲学的。
针对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应与时俱进。“清饮”是之前传统的饮茶方式,也可以根据不同年龄 不同爱好创新出“调饮、药饮”吸引更多的人爱上喝茶 从而促进茶业发展。
欢迎茶友前来交流、品茗!
六如茶艺培训中心常年开办茶道养生游学班和各种茶文化培训班。
每月开办一期茶艺师培训班和评茶员培训班
(详情咨询,请扫二维码)
欢迎咨询,沟通交流
以茶养身,以道养心
品茶悟道,愉悦身心
我们倡导以茶为媒介
构建健康、诗意、时尚的生活新方式
咨询电话:
郭老师:
张老师:
世倩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