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丨2016干细胞公司的发展方向
干细胞市场概述
我国干细胞市场前景广阔,
2012 年以前 5 年复合增长率 50%以上,
且产业链各环节均有较大市场空间。
通过对我国干细胞产业链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我国干细胞市场资源效应明显,即上、中、下游的所依托的核心资源:上游干细胞重要来源的干细胞库、中游科研院所、下游优质医院均为稀缺资源。
上、中、下游都受制于政策、法规的滞后,尤其是 2012 年之后卫生部对干细胞治疗的叫停,使整个产业处于停滞状态。今年 7 月《管理办法》和《指导原则》的推出虽然改变了监管的空白,然而较为严格的限制与壁垒,一方面后续仍有较大的放开空间,另一方面,《办法》对于资质的严控使得产业链上、中、下游拥有稀缺资源,技术方面能够严控质量,且具备产业链上下游整合的企业将率先受益,获得较大发展。
干细胞治疗在2016年的催化
精准医疗助推干细胞,
产业破冰之后看三大看点!
干细胞治疗《管理办法》等的放开仅是个开始,
后续的看点有三个:
商业化及临床化干细胞治疗的放开、
质控与疗效评价标准的明确、
异体干细胞治疗的放开
另外,精准医疗得到了习总书记强烈推动,2016 年有望写入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而干细胞治疗和精准医疗的天然密切联系及国家对于高端生物制药的不断加码有望使得相关政策加速落地。
干细胞治疗在2016年将迎来“全球新药上市+国内强推进”的持续性催化。
干细胞作为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祖细胞,其应用前景是无穷的,具备治疗一系列影响人类生存的重大疾病潜能,不管是全球还是中国,市场增速和前景都是可观的,未来全球规模可达4000亿美元,国内5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40%以上。
然而,由于全球目前获批上市药物较少,国内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以及国内政策落后、缺失,特别是2012年之后,卫生部没有对与之相关的任何干细胞项目进行过批复或组织评审。使得投资者担心干细胞治疗仅仅是个炒作和短期无法落地的概念。我们认为2015-2016年干细胞产业将受益“全球新药集中上市+政策空间放开”双重因素催化。
重点投资方向
“全产业链布局 “资源为王,强者恒强””
一方面,我们认为,干细胞产业链资源为王的属性,使得上、中、下游全方位布局且有优势资源的企业,容易脱颖而出:从全球产业技术角度,未来拥有优质干细胞库和具备诱导干细胞转化成病人所需的功能细胞的核心技术是相关企业成功关键。这要求企业掌握上游存储、中游研发两个环节。
从我国干细胞产业链实际出发,我国干细胞产业链呈现一种资源效应——掌握相关稀缺资源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而非单纯的技术效应,集中表现在上游脐带血站牌照稀缺,且不允许跨省经营;中游研发,科研院所、医院主导;下游临床,少数优质三甲医院具备试点资格。后续政策对自体干细胞进行体外扩增作为技术严管以及政策的严格化导向,更加剧了这种稀缺性。
因此,我们看好产业链上、中、下游全方位布局,并且掌握稀缺资源的龙头企业,而非专攻某一领域的纯技术企业。另外,我国干细胞临床研究较好,但基础研究与临床结合不够,以及研究系统性的缺乏和加快科研产业化的政策导向,也使得我们看好具备整合产业链,尤其是中游科研与下游临床的相关企业。
“精准医疗+肿瘤细胞治疗 “想象空间更大””
技术角度:干细胞治疗与基因测序的互补性。干细胞治疗的核心技术在于对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使其分化为具备临床治疗所需功能的细胞。而细胞分化的过程由其细胞核内的DNA控制。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一个重要的手段也是对其细胞核基因进行调控,从这个意义上说,基因测序与干细胞治疗存在天然的互补关系。
“肿瘤免疫细胞治疗与大数据时代的布局”
从技术上看,2014年《》杂志将肿瘤免疫疗法评为2013年十大科学突破第一位,另外,新型分子开关型CAR-T系统等重要技术性突破使得肿瘤细胞治疗临床应用中的安全瓶颈得以逐步解决;同时,政策面上看,今年以来奥巴马精准医疗中短期最核心的目标便是肿瘤细胞治疗。
因此,从国际角度上来说,以细胞核基因为代表的未来疗法得到了认可,肿瘤免疫细胞的新时代已经来临,免疫细胞布局和免疫细胞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产业化发展,与细胞核研究的快速发展是并行的。进行肿瘤免疫细胞的研究需要由基因检测提供数据和模型做支撑。相关企业对此进行前瞻性布局的意义便在于此。
乳牙精灵|微信ID:SHED-Bank
服务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