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在出版社发表文章 发表文章时的好运气,都藏在这张清单里
“小麦”要挑选 ,“面粉”也要筛,六步教你快速识别系统评价质量
小伙伴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临床工作中遇到问题,我们通常会去查阅文献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是,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研究结果,更有甚者会有截然相反的研究结论。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有研究者已经想到了办法——对相同研究问题的文献进行检索、评价,然后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整合,以得出更可靠的结论。这个过程就是系统评价。那么,什么是系统评价?怎样去识别一篇系统评价文献的质量?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什么是系统评价?
系统评价( ,SR)也叫系统综述,是一种全新的文献综合方法,指针对某一具体临床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所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
读完这个定义,有没有小伙伴们感觉“简直就是读了个寂寞”,还是没有搞明白系统评价是什么?
那我们来打个比方,如果把原始研究比作小麦,系统评价就是用小麦磨成的面粉,在磨面粉前,我们需要大量地收集小麦(全面文献检索),并从中挑选优质小麦(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然后放入面粉机(统计分析软件)磨成面粉。这样解释,你懂了吗?
如何识别系统评价的质量?
若想评价系统评价类文献的质量,我们需要评价工具来帮忙。
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工具主要有三种:英国文献严格评价项目( , CASP)(2013)的评价工具、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的评价工具、系统评价评估工具( of , )(2007)。
其中,最常用的为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的评价工具。该评价工具有11个条目,包括“是”“否”“不清楚”“不适用”四种评价结果。
图1 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评价工具(2016)
我们可以把上面11个条目划分为六个模块:
第一步:提问题
1.所提出的循证问题是否清晰、明确?
一个好的循证问题需要包括PICO四个要素,因此,我们首先要看文章中是否明确指出了P(研究人群)、I(干预措施)、C(对照措施)、O(临床结局),这也是将临床问题转化为结构化循证问题的过程。而结构化循证问题的确定不仅帮我们进一步梳理了自己的临床问题,也有助于下一步检索策略的制订。
第二步:定标准
2.文献纳入标准对该循证问题来说是否恰当?
文献纳入标准应与循证问题相符,同样可以从PICO四个方面制定,纳入的文献类型也应根据循证问题来确定。比如,纳入的人群应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年龄符合什么范围、疾病严重程度有无要求等;我们最关注的干预因素有哪些;结局指标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评价等。如果我们想了解两种干预措施的效果哪种更好,可以选择随机对照研究、类实验研究;如果我们想了解某种结果的原因,可以选择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
【示例】下面这篇文章欲了解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改善效果,文献纳入标准按照PICO原则制定:P为符合脑卒中并伴有吞咽障碍的诊断标准;I为试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或+常规护理;C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O为结局指标,包括主要和次要指标。这样的写法就很清楚、规范。
图2 文献纳入标准示例
第三步:查文献
3.检索策略是否恰当?
4.检索数据库或资源是否充分?
系统评价需要全面检索相关的临床研究,以免漏掉有价值的文献对结果造成影响。中英文数据库均需检索,检索的数据库类型也应尽可能全面,包括综合性数据库(如四大中文数据库、、等)、专业数据库(如)及灰色文献数据库(如临床试验注册平台)。
检索词包括自由词和主题词,可按照PICO原则书写,制定检索式需要注意不同检索词间的逻辑关系,比如:同一类检索词用“or”连接,不同检索词用“and”连接。只有全面的检索词、正确的检索式才能尽可能多地找到符合我们标准的文献(又全又准)。
【示例】下图中,文章数据库选择及检索策略部分明确写出了作者检索了四大中文数据库、英文数据库、护理类专业数据库:;对未发表的灰色文献也进行了检索。另外,为了保证检索的全面性,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同样进行了追溯。检索词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中、英文检索词按照PICO原则书写。
图3 数据库选择及检索策略示例
第四步:做评价
5.采用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是否恰当?
我们应根据循证问题选择纳入的文献类型,质量评价标准应与纳入文献类型相符合,不同类型的文献所用的评价标准不同。比如,RCT研究可以用协作网的评价工具、队列研究可以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评价工具等。
6.是否有2名或2名以上的评价者独立完成质量评价?
7.提取资料时是否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误差?
不同评价者对文献质量评价标准的理解可能会有差异,为了保证文献质量评价的客观性,一般需要至少2名评价者单独对文章进行评价。另外,提取资料时为了避免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研究质量,同样需要2名或以上研究者独立提取,其他减少误差的措施还包括提取资料时设定统一的表格、对研究者进行统一培训等。
第五步:找统计
8.合并研究的方法是否恰当?
合并研究就交给我们的统计学软件了,我们需要了解哪类数据用什么样的统计学方法,比如Meta分析时合并效应值前需进行异质性检验,异质性低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存在异质性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等。
9.是否评估了发表偏倚的可能性?
研究者在搜集资料时更容易搜到阳性结果的资料,阴性结果的文章不易被发表,从而造成一定的误差。发表偏倚是系统评价中最难控制的一种偏倚,其对结果影响较大,因此,为减少发表偏倚对系统评价结果的影响,必须对发表偏倚进行评估,可以采用Egger检验、漏斗图、森林图等。
【示例】下图中,文章统计学分析部分说明采用Begg秩相关分析结合漏斗图对文献进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中也采用Egger检验对文献进行发表偏倚的评估。
图4 文章偏倚的控制及评估
第六步:明方向
10.所提出的政策或实践推荐建议是否基于系统评价的结果?
11.提出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是否恰当?
通过前期对文献的整理、评价、分析,终于到提出解决方案的时刻了,这才是临床医护人员最关注的呀!“遇到这样的临床问题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那就需要根据文献合成的结果来提出推荐意见和建议。另外,阅读了这么多文献,作者是不是也了解到针对该领域的问题目前已经做了哪些研究、哪些还没有做,可以根据研究的不足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这也能为其他学者提供新思路呢!
小结
“磨面粉”的过程是不是很有趣,“面粉”的质量同样有高有低,只有正确识别出高质量的“面粉”,才能为临床问题找到“最佳证据”。系统评价的质量,取决于以上11条标准,为方便记忆,我们为您准备了一张思维导图,仅需要六步您便可以辨别出一篇系统评价质量的高低。
图5 JBI 系统评价工具思维导图
参考文献:
[1]胡雁. 循证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2]李仪秀,李武芬,方海雁,等.集束化护理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系统评价[J].循证护理,2021,7(1):8-13.
[3]李真,李奇,李尊柱,等. ICU患者亚谵妄综合征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J]. 中华护理杂志, 2020, 55(2):6.
作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