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新项目推广 多维视角解读肿瘤防控丨健康体检与肿瘤早筛新策略
近日,第十届中华健康管理论坛健康体检与肿瘤早筛分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
会上,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常务副会长曹泽毅进行致辞,亲切地讲述了自己的心得,强调了保护免疫力的重要性,提出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充足的休息和积极的心态来提高免疫力,简单却最有效,能够有效对抗疾病。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进行致辞,他表示,在国家卫健委指导下,通过公共卫生项目,推动国家癌症早筛早诊进展,取得了比较长远的进步,但目前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继续强化防治策略,注重早期筛查和健康体检的结合,填补未来庞大的筛查缺口。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健康管理工作委员会副总干事陈赞泉先生主持本场会议。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博士、研究员包大鹏作《肿瘤高危人群的运动处方》主题演讲,对于高危人群,如肿瘤患者,运动是重要的改善手段。正确的运动能够改善肿瘤患者的多种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肿瘤进展,降低复发风险,改善预后。
浙江大学良渚实验室百人计划“双创”特聘研究员林子奥作《基于疾病进化的新一代液体活检技术实现泛癌早筛》主题演讲,讲述了癌症基因组学领域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在泛癌早筛方面的探索。接着,他介绍了自己和团队在哈佛的研究成果,以及如何将这些国际先进技术转化为国内可用的筛查产品。林博士强调了早期筛查的重要性,指出了解癌症的生物学规律是开发高效筛查产品的关键。此外,他提到团队通过先进计算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能够从分子层面揭示癌症的发生发展机制,为癌症早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国家癌症中心防癌体检中心主任徐志坚作《防癌体检现状与未来》主题演讲,防癌体检是对高危人群采取的一种用适宜的医学手段,目的是发现早期的肿瘤,我国的人群癌症筛查虽然起步较晚,但在一些高危地区的癌症筛查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通过防癌体检,可以知晓自身患癌风险,发现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进行早期干预。
精智未来联合创始人、首席数据官陈思彤作《芯片化微型气相色谱仪及无创呼气癌症筛查和健康管理》主题演讲,目前呼气诊断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不仅限于呼吸系统疾病,未来还将扩展到消化系统等其他疾病的筛查。精智未来开发的新型气体检测分析仪器,通过独特的芯片化技术路线,实现了设备的小型化、自动化和低成本,同时保持了高灵敏度,适用于快速、便捷的无创检测。
南京医科大学教授汪强虎作《血浆多组学检测构建高可及癌症早筛体系》主题演讲,提出基于血浆游离DNA(即cfDNA)的检测能够更早地发现癌症,但因面临总量少、ctDNA占比低、片段化、不同癌种之间变化较大等挑战,传统检测手段很难实现甲基化与片段组学的同时检测。汪教授及其创业团队(昂凯生命)独创的无损DNA甲基化片段检测技术,突破了传统检测技术的瓶颈,可实现cfDNA的无损提取,保留了cfDNA原始模版完整的多模态特征,进而使对cfDNA同时进行片段组学与甲基化检测成为现实并落地产品化。这一检测技术的突破,能够有效应对cfDNA检测挑战,具有广阔临床应用潜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检后管理中心主任郑延松作《关于肿瘤筛查的几点思考》主题演讲,早期筛查的利弊尚不明确,需分人群进行筛查,不同肿瘤的筛查年龄、频率和方法各有差异,应结合个体特异性、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避免不必要的筛查带来的负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北京大学胸部肿瘤研究所副所长邱满堂作《血浆脂质代谢组与肺癌早期检查》主题演讲,指出代谢组学在肿瘤检测中的潜力。研究通过单细胞测序发现早期肺癌脂质代谢异常,并筛选出九个脂质分子作为诊断标志物,建立了靶向检测方法,验证了其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有效性。
上海桐树医学检验实验室首席商务官夏林作《多元组合,打造肿瘤的综合预防监测解决方案》主题演讲,介绍了公司通过采用获证的试剂盒和产品,为受检者提供相关检测和报告。同时,探讨了如何通过甲基化、端粒长度评估和免疫功能评估等手段,整合不同检测技术,为更多人群提供肿瘤预防和监测的解决方案。
在圆桌环节,在早筛网副总裁姚沛淳主持下,南京医科大学教授汪强虎,精智未来联合创始人、首席数据官陈思彤,浙江大学良渚实验室百人计划“双创”特聘研究员林子奥,伯温生物创始人林黎明围绕如何有效推广这一早筛技术的普及和普惠展开交流。
健康体检与肿瘤早筛分论坛为肿瘤防控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将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对癌症早筛、早诊、早治的关注与行动,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有望在癌症早筛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直播回顾二维码
进群、合作、投稿请扫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