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款通道维护不给出款怎么解决 这个邮政所余额8年增了10亿,有啥秘诀?
这个邮政所
四代团队接续奋斗
邮储余额8年增长了10亿元
一条代理金融专业
转型之路闪闪发光
“帮我看看工资到账没有”“我的积分想兑换一下”“这笔钱帮我看看怎么放”……每月中下旬是领取社保金的高峰期,一到这时,重庆市南岸区长生桥镇街道一角的邮政所里就会人流涌动,成为镇上最热闹的所在。
无客户,不市场。络绎不绝的客户为长生桥邮政所代理金融业务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截至4月17日,长生桥邮政所本年新增余额4737万元,余额规模达到14.88亿元。2023年,网点更是以1.77亿元的业绩,实现连续第8年新增余额过亿元。
代理金融是邮政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底盘,储蓄存款是金融业务的基础。长生桥邮政所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在全面融入社区中端稳端牢“吃饭业务”的饭碗,在风起云涌的金融市场上书写出余额8年增长10亿元的“传奇”。
大家都说:
长生桥邮政所最大的特点就是接地气
社区成了长生桥邮政所的“第二厅堂”
“接地气”“有人情味儿”是在长生桥邮政所工作过的人的共同感受。这话既说当地民风,也说网点发展特色。
长生桥镇地处城乡接合部。长生桥邮政所服务的桃花桥、长乐、同景3个社区都是典型的老龄社区。虽然街道、房屋老旧,但却藏着浓浓的烟火气。在这样的环境下,融入社区、走进小区就成为长生桥邮政所最“接地气”的发展之道。
每逢春节、端午、国庆、重阳等节点,长生桥邮政所的员工都会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策划。他们出节目、出主持,提供物资;平日里更是在各个社区不断开展反诈宣传、助农销售枇杷、关爱留守老人和儿童,用花样繁多、综合便利的服务拓展市场。最终,长生桥邮政所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长生桥镇形成了“邮政服务社区,社区引荐邮政”的鱼水关系。
“邮政是老熟人了,在社区有口碑。”家住长河湾小区的赵勇是长生桥邮政所的好伙伴。每次社区有活动或邮政所召开客户答谢会,她都会主动参加,并带着姐妹们一起来。几年前,赵勇就是在社区活动中加入邮政“阵营”的,后来便成了为邮政宣传的“小喇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好局面也非一蹴而就。虽然长生桥邮政所只是长生桥支局管辖的一个邮政所,但是其在整个支局业务发展中的作用很大。任长生桥支局局长前,罗义丽是长生桥邮政所主任。她回忆,最初进小区时,只能在门口摆地摊“打游击”,并不能引起社区居民的注意。后来,罗义丽找准了关键人,于是经常通过关键人的引荐走进社区参加志愿活动,宣传普惠金融,逐渐打开了社区服务的通道,还捧回“友邻单位”“爱心单位贡献奖”等荣誉。
每个小区都有关键人,每个小区都是新厅堂。“接地气”成就了长生桥邮政所与社区居民的双向奔赴。而今,邮政所每年参加社区活动超过20场,进小区举办活动超过40场,已然成为社区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环。
客户:
来邮政都习惯了
进社区开展活动是长生桥邮政所的发展常态。
赵阿姨是长生桥邮政所十几年的老客户,几年前因要照顾孙辈迁居江北区郭家沱。每年存款到期时,她总是乘船返回长生桥邮政所办理业务,再与大家伙儿聊上几句,用她的话说:“还是长生桥舒服些、亲切些!”
“这里亲切些”“存习惯了”“还是在长生桥熟悉些、好些”,这都是客户对为什么喜欢来长生桥邮政所的回答。
将真诚服务做成客户习惯,背后是长生桥邮政所全员对做好基础服务的坚持。不论是厅堂里的一杯水、一个笑脸,还是自助设备旁从不缺席的人员安排,抑或是客户活动中专业词语“接地气”的表达,都无不展现邮政员工的用心。
“老曹,你说这个社保卡还要激活呀?”蒋维渊大爷拿着新办的社保卡,穿过等候的人群,径直找到大堂经理曹松,不一会儿就在智能柜员机上办好了激活业务。每月15日至25日是人流高峰期,厅堂从早到晚热闹不止。长生桥邮政所主任梅玉佳说:“无论多繁忙,我们都保持耐心,真心把客户视为家人,从而增进关系,形成良性循环。”
当地人老曹是长生桥邮政所的一张名片。客户喜欢找老曹,根本原因还是他总能想到他们的心坎里去。老曹与客户打交道很有一套,比如换社保卡,客户担心取款麻烦、看不到余额,老曹就反复讲解、指导,告诉他们该如何操作和这样操作的原因,打消他们的顾虑。人嫌细微,我宁繁琐。长生桥邮政所服务3个社区4万余人,有金卡客户4000户、白金客户460户、客户群4个。将他们维护好、绑定牢,依靠的正是这种寻常但又走心的服务。
留守老人和儿童一直是重庆外出务工人员最放心不下的人群。长生桥邮政所就将老人的健康档案和孩子的照片定期通过微信推送给外出务工人员,跨越空间将服务送到他乡。在客户眼里,邮政员工时常扮演着不同的身份——今天是为留守儿童开家长会的“邮政爸爸”,明天是教会老人线上购物的“邮政儿子”。看似简单的服务,更需要传承和坚持。2023年12月27日,在重庆邮政举办的年度新闻封面直播中,罗义丽就代表长生桥邮政所亮相,分享了一条朴素的发展秘诀:“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做。”
员工:
每次转型我们都走在前面
长生桥邮政所坚持做好厅堂热情服务。
“邓老师,明天我们有一场客户答谢活动,有10个名额,特别邀请您参加。”忙完客户接待,刘剑就拿起电话,为即将举办的大客户维护活动做准备。登录CRM系统,进入“客户360”模块,圈定资产范围,持有“保险”“理财”标志,刘剑很快就锁定目标客户,开始电访。“转型后有了各种辅助系统,这比以前方便多了。”
刘剑的理财经理生涯与长生桥邮政所的转型之旅同步。“我们都转在前面、走在前面,大家都奔着网点发展去。”跟刘剑一样,在长生桥邮政所员工心中,大家都认为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原因就在于每次转型大家都冲在前头、执行有力。
10年前,时任长生桥邮政所主任的刘晓梅率先走上标准化转型道路,带领邮政所开始转变服务和经营模式,从经营业务迈向经营客户,使长生桥邮政所的储蓄余额从月增200万元跃升至700万元。刘晓梅的继任者是曾任重庆邮政“转型大使”的赵琴,她将外拓理念发扬光大,深入社区、小区走访,年建联客户3000余户。由此,长生桥邮政所在2016年首次迈入余额“年增亿元”的阵营。到了罗义丽这里,她团结员工,把“无处不厅堂,服务无边界”等传统做到极致,推动网点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新增余额超2亿元。
如今,接力棒交到更年轻的梅玉佳手中。“除保持余额发展外,还需要持续建场景、调结构。”在梅玉佳的计划中,长生桥邮政所虽然有扎根社区和居民的优势,但在客户和产品结构上却有劣势,当下首要是朝“财富金融”“生态金融”转型。
菜市场是梅玉佳的首选目标。2023年4月,初来乍到,借着熟悉环境的机会,梅玉佳开始走访长生桥菜市场管理方,一起为商户批量办理收款码,发力支付场景打造,弥补邮政所在商贸客群开发方面的不足。厅堂内,新变化也在悄然发生。“财富周周讲”活动开始在客户中荡起涟漪,客联会、生日会、“微沙”里,“资产配置”“综合收益”“给娃儿留笔钱”等逐渐成为客户口中的高频词。在社保卡营销中,通过密集的厅堂宣传、持续的活动推广,2023年长生桥邮政所新增社保卡5818张,月代发金额从200万元增长到900万元。
“百年邮政,安全有保障!”在新的市场形势下,每到一处,品牌宣传都成为长生桥邮政所的“规定动作”,树立“安全、便捷、贴心、专业”的服务形象成为他们新的竞争砝码。我们相信,在新的征途上,迎接这个“接地气”邮政所的,一定是更广阔的天地。
对话罗义丽
问:
长生桥邮政所余额发展这么强劲,有什么独家秘诀吗?
答:真诚服务为要领,客户维护是关键。长生桥各社区老年客户居多,我们一是坚持做好普惠服务,对每一个人都热情、贴心,特别是在每月15日到25日取社保金高峰期,最考验服务能力;二是维护好客户,每月生日会、节假日慰问、进社区活动我们从来没有间断过。
问:
请说说可供大家借鉴的具体方法。
答:
有很多我们一直传承的做法,比如,找好社区关键人、网点队伍建设等,但也有变化。以前主要采取外拓方式,进社区拓客获金。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家银行互有优劣,所以,我们开始发挥品牌、产品组合优势。现在,大家思路打得更开了,开始利用邮政综合资源,多样化满足客户需求。
问:
大家提起长生桥邮政所说得最多的就是“接地气”,怎么理解“接地气”?
答:
服务要融入客户,要走心,比如理财经理在客户活动中特别放得开,能和大家打成一片。我们一直和周边社区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平时社区有什么活动或宣传,我们都会参加。大家熟悉了,居民才喜欢到邮政来,也会带新客户来。
问:
这么多年,长生桥邮政所传承的是什么?
答:
一是团队精神。团队有了凝聚力才有精气神,才会不畏目标,因为有这么多人一起做,心里感觉有劲儿。二是至臻服务。长生桥邮政所的余额不是突然抓出来的,而是长期服务客户、经营网点的结果,持续做好基础工作,余额增长就会水到渠成。
理财经理刘剑:
我在长生桥邮政所体验到的两个不一样
我是2009年加入邮政大家庭的,这些年三次轮岗到长生桥邮政所,也算是网点的老人了。要说这里有什么不一样,我觉得,与社区的紧密联动是在其他网点不曾体验过的。长生桥邮政所长期以进社区方式拓客增金,一般每月两次。最初进社区时,大家对我们不熟悉,就不怎么搭理我们,工作推进很难。好在我们没有放弃,反复走访建联,一来二去就熟悉起来。现在,社区有活动都会主动通知我们,居民办业务首先也会想到邮政。
长生桥所还有一个独特传统——吐槽大会,就是在夕会上复盘工作,吐槽一整天工作下来遇到的烦心事或同事工作没做到位的地方。倘若是前者,大家都会想方设法为其纾解情绪;若是后者,就帮助被吐槽者加以改进。一次,我和一名保险意向客户交流时,断断续续有人过来咨询业务,大堂经理没有及时过来补位,导致客户流失。到了夕会时,我将这件事进行吐槽并给出建议,大堂经理立即表示会改进。
吐槽大会不仅纾解了工作压力,还增强了团队的配合能力。这几年,尽管邮政所的工作人员不断变换,但所主任带头,大家各司其职,上下一心往前冲。这里是我工作过的网点中团队感最强的地方。
客户王燕:
他们都是有心人
我在长生桥镇沁芳园小区住了好多年,一直在邮政所办理业务,就是因为邮政的服务很好,会主动帮忙解决困难,让我感觉到邮政人的真诚和用心。
前段时间,我到邮政所帮母亲取养老金,发现社保卡用不了,但我母亲又卧病在床,当时心里那个急呀!长生桥邮政所主任梅玉佳晓得了后,主动安排上门服务,不仅把社保卡问题解决了,还给我母亲做了生存认证,真是帮我解决了大难题。平日里,他们对人的态度也好。我到网点去,这些妹儿每次都是笑脸相迎,主动打招呼,帮我快速办理。所以,我特别喜欢参加他们举办的客户联谊会,活动多,讲得又好,我有时还会约起几个朋友、邻居一起去耍。人嘛,都是越走越亲。现在我们看到邮政人都感觉特别亲切,大家都愿意相信邮政,办业务放心不说,人也舒心。
来源 | 中国邮政报
作者 |张熙琳、刘子悦、廖冰欣
编辑| 杨艳
校对| 臧弋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