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通道维护不给出款怎么办 金融市场需要信心 | 直面同业业务 ” 重新洗牌 “
5月24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公告称,鉴于包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出现严重信用风险,为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银保监会决定自2019年5月24日起对包商银行实行接管,接管期限一年。这是21世纪以来中国首家被监管机构接管的商业银行,如何看待这一最新变化?中国央行分别于24日、26日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回答了市场关心的热点问题,央行拟通过公开、透明的沟通方式平息市场猜测并安抚储户的用意明显。但做为商业银行中首个被接管的案例,明日开始在建行的托管过程中,能否顺利展开各项业务从而隔断市场对小银行信用风险担忧的蔓延,是一次考验。经过这次事件,中小银行、民营控股(特别是各种**系控股)的银行,可能会迎来流动性冲击。
问答其中一问题:接管前的对公存款和同业负债如何保障?备受同业关注
5000万元(含)以下的对公存款和同业负债,本息全额保障;5000万元以上的对公存款和同业负债,由接管组和债权人平等协商,依法保障。
这估计会是后期同业单一对手交易限额标准了,对同业业务来说将是一场”重新洗牌”,对中小银行来说必定产生很大影响。
引用公号:月颜如玉称,在26日的公告中,央行、银保监对于同业业务的保障,划定了5000万这一门槛。
银行的同业业务,是非标业务等表外融资的重要源头,是影子银行的“水”。这次对同业业务的定点打击,对“宽信用”进程的影响,仍然不好评估。
但是对同业业务的流动性冲击,肯定是非常大的,我们希望不搞一刀切。
回顾这几年的金融监管,有一个很重要的感觉就是太刚了,缺乏柔性。比如16年底的去杠杆和资管新规,大量同方向的监管政策同时发布,对市场形成剧烈共振,直接造成了16年底的债灾,教训太深刻了。
所以,我们希望这次监管能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向整个市场注入信心。
在金融市场,信心是最重要的,因为一旦失去信心,流动性会瞬间枯竭。
当即金融机构快要死的时候,他会死的非常快。
通过银行间回购、拆借和同业融资,整个市场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环环相扣,其中某一个机构出现流动性问题,很可能会引发意想不到的风险事件。
所以,我们必须重视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问题。
有些同业说最近会抛售存单,做债券逆回购,那么我请教一下:你认为是一个资管产品的还款能力强,还是一家银行的还款能力强?
延申阅读:
从本质上说同业负债就是金融同业机构间的负债关系,可以使得金融业整体资产负债表扩张,赋予机构持有更多资产的能力。除了传统的资金端以回购、拆借、同业存款为形式建立的同业债权,近年来为金融机构扩表发挥重要的作用的同业负债方式还包括同业存单、同业理财等。同业理财严格意义上属于资产受托管理业务,但对给出预期收益率类型的同业理财而言(无论保本或者非保本)实质上仍然表现为了金融机构(资管产品)的类债权融资方式扩表。
上市银行披露的财务报表、央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和银监会的非现场监管报表(又称“1104报表”)存在口径差异,按照《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银发[2014]127号,以下简称“127号文”)中对同业业务的分类,上述三类报表科目和各类同业业务的对应关系如下。
就接管包商银行问题答记者问(5月26日)
一、包商银行被接管后的处置原则是什么?
一是全面依法依规开展接管工作。二是坚决防范系统性风险,最大限度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保持包商银行业务不中断。三是切实防范道德风险,区分情况落实责任。四是努力实现处置成本最小化。
二、包商银行接管前后,客户存款安全性方面有何不同?
包商银行是因为出现严重信用风险被接管的。接管后,包商银行事实上获得了国家信用,储蓄存款本息得到了全额保障,企业存款也得到了充分保障。从最近两天的情况看,包商银行各地网点资金充裕,储户存取款自由,秩序井然。
三、接管前的个人储蓄存款如何保障?
接管后,对接管前的个人储蓄存款本息由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存款保险基金全额保障,各项业务照常办理,不受任何影响。
四、接管前的对公存款和同业负债如何保障?
5000万元(含)以下的对公存款和同业负债,本息全额保障;5000万元以上的对公存款和同业负债,由接管组和债权人平等协商,依法保障。
按前述政策保障的对公存款和同业负债,接管后其本息均由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存款保险基金全额保障。各项业务照常办理。
五、接管后新增的存款和其他负债如何保障?
接管后新增的个人储蓄存款、对公存款和同业负债本息,由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存款保险基金全额保障,各项业务照常办理,不受任何影响。
六、包商银行被接管后,其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经营是否会受到影响?
包商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是独立的法人主体,包商银行被接管后,这些村镇银行继续独立经营。接管组将主导包商银行履行主发起行的责任,这些村镇银行的正常经营将得到更好保障。
七、接管包商银行是否会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压力?
接管后,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将通过提供流动性支持、及时调拨充足现金、确保支付系统运行通畅等措施,保持包商银行正常经营。人民银行将关注中小银行流动性状况,加强市场监测,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八、当前我国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是否稳健?
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好于预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经济韧性持续增强。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金融风险趋于收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大型银行持续稳健运行,中小银行经营管理能力取得长足进步。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不断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政策支持,推动中小银行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中小银行的发展将更加健康。
九、建设银行作为托管行将发挥什么作用?
建设银行将以国有大行稳健的经营理念、长期丰富的管理经验和领先的金融科技力量,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与包商银行开展全面合作,在提升客户体验、加强内部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优化IT架构和功能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托管期间,建设银行将全力帮助完善包商银行公司治理结构、风控体系,促进其正常经营和稳健发展,推动包商银行价值提升。作为托管银行,建设银行将依法、公正履行托管职责,与包商银行建立利益冲突“防火墙”,不争抢包商银行客户资源,不发生不当关联交易。
就接管包商银行问题答记者问(5月24日)
一、为什么要接管包商银行?
包商银行出现严重信用风险,为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有关规定,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会同有关方面于2019年5月24日依法联合接管包商银行,接管期限为一年。
二、为什么由中国建设银行实施托管?
托管的目的是保障包商银行正常经营,各项业务不受影响。
中国建设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综合实力强,经营管理规范,网点和客户服务体系完善。由中国建设银行实施托管,有利于保障包商银行各项业务正常开展,持续运营。
三、个人储蓄存款本息是否得到全额保障?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存款保险基金对个人储蓄存款本息全额保障,个人存取自由,没有任何变化。
四、接管对个人理财业务有何影响?
接管后,包商银行个人理财各项业务不受影响,原有合同继续执行,无需重签。
五、持有包商银行银行卡怎么办?网上银行业务是否受影响?
接管后,包商银行银行卡照常使用,具有银联标识的银行卡可继续在各家银行通存通兑,网上银行业务照常运营,不受影响。
六、接管后,个人客户需要配合做什么?
不需要。接管后,包商银行正常经营,个人存、贷、汇等各项业务照常办理,无需个人配合做任何工作。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是何其相似!
来源 |固收彬法
作者 | 孙彬彬团队
2019年5月24日,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接管包商银行 的公告,接管期限为1年,理由是包商银行出现严重的信用风险。这是21世纪以来中国首家被监管机构接管的商业银行,如何看待这一最新变化?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先对中国历史上银行业的危机或困难时期进行回顾。
1. 历史上银行业重大负面事件
对历史进行梳理之前,我们首先对本报告中的“银行”进行界定。狭义上银行通常指的是商业银行,本报告中的银行则主要指代的是监管部门界定的存款性金融机构,具体包括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吸收存款的财务公司等。
进一步地,我们把银行倒闭关闭、被监管机构接管、停业整顿和发生挤兑等事件定义为银行业重大负面事件。
按照以上定义,我们对中国银行业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发现,历史上银行业重大负面事件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1997年底到2001年,以及2014-2015年。
1997年底-2001年,多家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因为经营不善导致资不抵债和挤兑事件,从而被关闭、停业整顿或并入其他银行。
2014-2015年,多家银行因谣言而发生了挤兑事件,不过随着官方辟谣挤兑行为逐渐消退;另外多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因为违规投资引发挤兑和倒闭。
从影响程度和深度而言,在包商银行之前,与此相似的情况主要集中于1998-2001这个时间段。回顾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1997年底到21世纪初期可以认为是中国银行业最困难以及最接近危机边缘的阶段。
2. 1998:当年的海南发展银行们
20年前的银行危机以海南发展银行为典型案例。
(1)1998年海南发展银行被关闭
1995年海南发展银行获批成立。1997年海南省多家城市信用社由于经济下行和经营不当导致资不抵债,并引起了挤兑事件。为了拯救海南城市信用社(共34家)以及重建海南金融秩序,根据政府的要求,海南发展银行接盘了海南大部分资不抵债的城市合作社,但由于挤兑压力和经营不善叠加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6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鉴于海南发展银行无力支付到期债务,将于6月21日关闭该行,其债权债务交由中国工商银行海南省分行托管。
海南发展银行成为中国至今为止唯一一家被监管机构关闭的商业银行(不含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其关闭可以视为是当时中国银行业发展状况的一个缩影。
除了海南发展银行,该时期汕头商业银行、多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均因资不抵债和挤兑事件被关闭或停业整顿。
(2)1997年底-2001年银行业经营情况
这一时期,银行信贷增速整体放缓,信贷质量大幅下滑。经过前期银行信贷的大规模扩张,叠加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1998年之后银行信贷增速明显放缓,并下降至15%以下,显著低于前期水平。由于前期银行信贷大规模扩张缺乏足够的风险管控,不良贷款问题随着经济下行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而集中暴露。1994-1999年国有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贷款率一直上升,最高点时不良贷款率曾高达44%(按照五级分类调整),21世纪初期不良贷款问题虽然有所缓解,但不良贷款水平仍处于历史高位。
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长期贷款增速较短贷下滑,显示信贷有效投放持续走弱;另一方面银行贷款呈现集中现象,即集中在各自看好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特别是效益好、风险低的大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相对容易。
更重要的是,挤兑风险高企。以当时海南为例,海南政府和央行让海南发展银行兼并22家城市信用社的原因就是为了缓解挤兑压力。然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处置海南省城市信用合作社支付危机的实施方案的批复》的估算,1998春节前海南发展银行、被兼并的城市信用合作社和被关闭的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到期储蓄存款合计为32.49亿元,而实际可动用资金仅为12亿元左右,保储蓄支付的资金缺口约为20亿元。
为了应对可能的挤兑风险,除了央行予以援助之外,《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处置海南省城市信用合作社支付危机的实施方案的批复》、《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同意广州、汕头、湛江市商业银行全额动用存款准备金的批复》和《关于城市信用社动用存款准备金有关事宜的通知》中还明确均允许动用存款准备金以应对挤兑情况,这是历史上为数不多允许通过动用存款准备金来应对挤兑的情况。
3. 当时宏观经济如何?
经济下台阶,总需求持续低迷。经济从1993年开始持续走弱,1998年实际GDP增速仅为7.8%,不仅低于前值,也低于当年8%的目标。
首先是1997-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出口大幅下滑。
其次,受内外需求和经济结构调整影响,消费与投资从高位下滑,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和经济下行,1998年上半年投资再度发力,但是消费维持弱势。
受内外需不振影响,企业盈利大幅下滑。
经济处于通缩状态。1997年之后,CPI和PPI均处于下行通道,并且在1998-2000年大部分时间里两者均处于负值区间。
政策组合: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偏积极的货币政策+结构性政策
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和通货紧缩问题,1999年政府采用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偏积极的货币政策(官方的说法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不过相比起之前年份的适度从紧货币政策显然更为积极,并且从实际操作上看也是如此)。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199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年我们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仍然十分严峻,国内消费需求一时也难以有较大的增长。继续由财政向商业银行发行长期国债,主要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采取多种办法,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集体、个体和社会其他方面增加投资,进一步扩大投资需求,势在必行。”
从流动性来看,这一时期央行实行了稳健偏积极的货币政策。
数量上,央行于1998 年3 月和1999 年11 月两次降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幅度高达7 个百分点,按1999 年末存款余额计算,相应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7000 多亿元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通过拆借市场和公开市场不断加大资金投放力度。
价格上,1997 年10 月至2002 年2 月,人民银行先后五次降息,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10.08%降至5.31%。基准利率下调的同时,央行采取了加大利差的政策,1997-1999 年存贷款利差扩大近100bp。
与此同时,为了缓解银行业困难和支持银行业发展,政府还特别出台了对应政策,具体包括几方面的防范风险措施:
一、不良贷款处置。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办法,逐步建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负责处理银行原有的不良信贷资产,对银行新增贷款质量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实行审慎的会计原则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切实降低不良资产比例。(1999年《政府工作报告》、200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当时市场上许多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都较为严重,不良资产处置是这一时期商业银行的重点任务之一。1997年,《关于改进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管理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不良贷款比例每年要求降低2 至3 个百分点”。
二、清理、整顿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化解金融机构的风险,保持金融稳定。促进其他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在改革中稳步发展。要强化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完善贷款审批、风险防范和内部财务等内控制度。要加强和改善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1999年《政府工作报告》)
三、推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强化内部控制管理。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把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造成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经营目标明确、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1999年《政府工作报告》、200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此外,为了应对可能的挤兑风险,一方面政府让并资不抵债的信用合作社关闭或并入有实力的大型银行去兼,另一方面央行明确均允许动用存款准备金以应对挤兑情况,这是历史上为数不多允许通过动用存款准备金来应对挤兑的情况。
4. 1997年底-2001年的特征是:有效需求不足
虽然政策从1998年开始全面转向,1999年开始加大,但是政府的力量并没有立即产生效果,经济依然维持较长时间的有效需求不足状态。究其原因,还是微观杠杆空间受限。
企业偿债能力偏低、在修复资产负债表的同时并无加杠杆空间。前期扩张导致企业累积大量债务,资产负债率处于高位甚至资不抵债。直到全国还有1828户国有大中型困难企业需要通过政策性破产退出市场,这些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146%。企业效益下滑导致企业还本付息压力进一步加大,偿债能力不足。而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缺乏担保品,本身信用风险相对较高,进一步制约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
总结而言,从需要端来看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融资主体由于经营恶化导致自身偿债能力不足,基本丧失进一步加杠杆空间,少数低风险的大型企业投融资需求也出现顺周期下滑,导致对银行贷款的有效需求不足。
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加剧银行风险厌恶。在国有企业“抓大放小”、乡镇企业改制过程中,以破产、分立、合资、租赁等改制形式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屡禁不止,极大地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
根据人民银行统计 ,截至2000年末,五大行逃废债企业32140户,占改制企业51.29%,逃废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1.96%,逃废债现象普遍。分企业类型来看,国企和非国企均存在严重的逃废债现象,中小企业尤甚;国有企业占逃废债企业总数的69.37%,占逃废债总额的68.77%;利用改制方式逃废债的国有企业中,中小国有企业占86%以上;非国有企业占逃废债企业的30.63%,占逃废债企业贷款本息的31%。
银行上收贷款权限、强化风险管控。1996年开始人民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建立授权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授权、授信管理;国有银行出于风险防范考虑,纷纷上收县支行贷款审批权、强化信贷风险评估考核,并试行客户经理制及贷款管理责任制;贷款审批权上收和信贷风险考核强化,进一步加剧了贷款集中和企业贷款难。
虽然宏观上是积极的态度,但是微观资产负债表约束制约了宏观政策的有效性,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没有很快改变。
5. 大类资产走势
1997年底-1999年,在银行业最为困难的阶段,股市和商品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类似地,在2001年多家银行发生挤兑事件停业整顿和破产时,股市和商品价格也处于下行通道。
债市方面,由于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效需求不足导致通缩压力持续,流动性宽松引致债券利率不断下行,债市总体走牛。
6. 小结
银行业上次发生重大负面事件,还是1998-2002年的时间段,对应的宏观背景是内部结构转型和外部需求走弱,银行的问题既是原因也是结果,宏观周期到一定阶段的反应。
以史为鉴,我们当前所面临的环境虽不尽相同,但总有几分相似。宏观总量与结构问题交织: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显然还处在去杠杆的阴影中,而且一系列的监管制度正在发挥作用;以国企和地方政府为代表的融资主体同样受限于国企资产负债约束和地方隐性债务规范而无再度加杠杆的空间。
恰如央行所言:
中国经济金融体系中多年累积的周期性、体制机制性矛盾和风险正在水落石出,调整体制机制性因素需要一个过程,化解潜在的风险隐患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
结构性去杠杆过程中,必要的市场出清也能更好释放沉淀资源、提高资金效率,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形成良性循环。(央行2019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也许时间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当市场走到如今的位置,不管是否接受,都需要面对有效需求不足可能是一个长期状态的现实。那么对于利率我们继续看多!
精 品 课 程 推荐
李云龙
咨询、课纲
优惠
预约报名
同业汇通
资产和负债,总有一端
你得紧紧握在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