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茶师兴起之后,茶艺师的含金量还在吗?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一些事,是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的。
比如,2017年曾经沸沸扬扬了一阵子的,茶艺师资格证取消又保留事件。
且先做一下事件回放:
2016年12月,在人社部公示的国家职业资格许可证名单里,茶艺师资格证不见了。
那些早几年辛苦报各种培训班,各种学校,交了大量学费,只为考这个证的人,都不答应了:我们交了那么多学费,考了半天,结果这个证被取消了?
郁闷的,不平的,吵闹的,众说纷纭。
时间到了2017年2月,人社部在官网发布了一个说明,增加了茶艺师资格证,但将它归口到了餐饮服务人员一类里面。
毫无疑问,吵闹了几个月之后,官方妥协了,但这妥协是有条件的——虽然恢复了茶艺师的考证,但降低了它的含金量。
因为人社部有了更专业的茶业从业人员资格证:评茶师。
把茶艺师纳入餐饮服务人员,与服务员等同列,这无疑将原来一直把自己想象得高大上高逼格的茶艺师,一把从九重天的仙女,扯回了地面。
茶艺师在大众的眼里,是种什么样的存在?
蓝小笛说,就是个仙女。
是的,穿着漂亮的茶服,宽袍大袖,衣袂飘飘,长发像汉代女子一般束在脑后,举止轻柔,一举手一投足,充盈着美感。
坐在这样的女子面前,就算她倒的是一杯毒药,恐怕也会甘之如饴地咽下去吧。
实情也确实是如此,茶艺师们,大多数被培训出了泡茶的手法,奉茶的姿势,侍弄杯盏,眼波横流,轻言细语,巧笑倩兮。
有美一人兮,婉兮清扬。
最难消受美人恩,在这样温柔似水的美人面前,哪还管它泡出来的茶是什么滋味,是甘是苦,早分不清了。
就算觉得不好喝,也不愿意说出来,不愿意破坏这美妙的氛围。
是的,茶艺师培训,培训的就是让茶艺师给喝茶的客人,营造一种氛围。
一种舒适的,宜人的,轻松的,喝茶的氛围。
令人不解的是,茶艺师明明是学礼仪、学茶道重于学品鉴茶叶,却每每,将自己装扮成喝茶高手。
也许是职业需要吧。
福建广东之外的大部分省市,考茶艺师资格证,好像是开茶庄、卖茶叶、经营茶艺会所的必修课、通行证、特别派司。
因外省广大的非茶叶主产区,真正懂茶的人是不多的,那么,从事茶叶行业的人,便急需用这本证书加持,以证明自己的不同。
(当然,生为福建人,便幸运许多,不信你去试试,到外省,操着一口福建地瓜腔的普通话,人家自然不敢当你是不会喝茶的菜鸟——一般人的意识里,福建产那么多茶,哪会有不懂喝茶的人?然而真相并非如此。)
既然学这个证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进入茶行业,最终是为了实现茶叶销售,那么,学到证之后,一边用优美的茶艺表演迷倒顾客,一边把自己包装得十分懂得品鉴茶叶,就很有必要了。
看吧,这就是大多数令到证的茶艺师的实质——学的是茶艺,卖的却是茶叶。
真正令官方决定取消茶艺师资格证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应该与这种证书没有含金量,没有存在价值有关系。
茶艺师资格证考试的存在,对于茶行业的繁荣发展,帮助不大,对于茶艺师培训机构的繁荣发展,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广大的茶艺师资格证报考人员,对于茶艺、茶道礼仪,是一无所知的,必定要去报一个学校,培训一段时间,才能去参加考试。
而在2017年之前,大多数培训学校的老师,拿到的并非茶艺培训师资格证,也许同样是一本茶艺师资格证,只是等级比普通的更高级罢了。
在这样的考试背景之下,茶艺师资格证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想来这就是官方取消它,或者把它并入餐饮从业人员的原因了吧。
从茶艺师资格证的失宠,到评茶师资格证的兴起,我们能看到茶行业正在发展、规范、和繁荣。
村姑陈细想了想自己多年来遇上的茶艺师,不专业者大有人在。
甚至,有些茶艺师,连茶道礼仪也没学全,却妄自冒充茶界高人,对各种茶叶指手画脚,发表出既不专业,又不谦虚的言论 ,还利用自己的茶艺师身份博得世人的认同。
有一位,把白毫银针认作了白牡丹。
最可怕的一位,是在花香大红袍里喝出了机油味,并称,武夷岩茶都是手工的。
真想出机票请她去武夷山看一次做茶,看看茶有没有机会接触到机油….
当然,最好是请她亲自去做一次茶,手工的,看她的胳膊能经受得住几圈摇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