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合伙人的选择 公司合伙人,谨慎挑选!
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公司合伙人的挑选,作为创业者一定要从几个维度去判断,慎重按照合伙人的标准发放股权谨慎挑选!首先来看下哪些人不适合成为公司的合伙人?
先看第一种,资源承诺者。很多创业者在创业早期,可能需要借助很多资源为公司的发展起步,这个时候最容易给早期的资源承诺者许诺过多股权,把资源承诺者变成公司合伙人。
创业公司的价值需要从整个创业团队长期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实现,因此对于只是承诺投入资源但不全职参与的创始人建议是考虑项目提成,谈利益合作,而不是股权绑定。
第二种技术兼职人员。对于技术很牛但不全职参与创业的兼职人员,最好按照公司外部顾问标准发放少量股权,在我看来如果一个人不全职投入公司的工作就不能算是创始人。任何边干着他们其他全职工作又一边帮着这边公司干活的人,只适合拿工资或者是开工资“欠条”,但是不要给股份。
如果这个“创始人”一直干着某份全职工作直到公司拿到风投,然后辞职全职过来公司做事,那他们和第一批员工差不多,毕竟他们没有冒过其他创始人一样的风险。
对于企业来说,资金就是企业的血液,企业很容易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崩盘,所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通常要面面俱到。实际上投资者的类型不同,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不同。创业投资的逻辑一是投资人投大钱,占小股,用真金白银买股权;二是创业合伙人投小钱,占大股,通过长期全职服务公司赚取股权。这就是第三种天使投资人。
简言之,投资人只出钱不出力,创始人即出钱(少量钱)又出力,因此天使投资人股票价格应当比合伙人高,不应当按照合伙人标准荻花获取股权,这种状况最容易出现在组建团队开始创业时,创始团队和投资人根据出资比例分配股权,投资人不全职参与创业或只投入部分资源,但却占据团队过多股权。
另外一个是当企业需要大量资金的时候,如果只是引入单一的投资者,那么新进的股东有可能因为投资较多而成为控股股东,这将影响到或者彻底替换原来的股东,导致企业创始股东失去原有的控制权。当然也不是说不能引入天使投资,具体看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时候也可以采取分散式融资的方式,避免被某一投资者控制。
还有一种早期普通员工。给早期普通员工发放股权,一方面公司股权激励成本很高,需要给激励对象股份或者股票,不然就是公司或激励对象需要为授予的股份或者股票支付购股资金。
另一方面激励效果很有限,在公司早期给单个员工发放个5%、10%的股权对于员工很可能起不到激励效果,因为对一线或是基础岗位的员工来讲,眼下他们最需要的可能只是生活的支撑,人所处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他们看事情的远近,所以这时候很多都会认为公司是在忽悠或画大饼,容易起到负面激励作用。
那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公司的合伙人?以下几个判断维度是杰哥的总结:
不管是从下面提拔的人还是外部找来的强兵,永远只有一个定论,价值观匹配!所谓的价值观匹配就是大家做事情的风格,做事情的方法,对事物的认知基本是一致的。价值观取决于创始人跟初创团队的为人处事的方法论,我说几个词:拼搏,协同,诚信,狼性,追求细节,追求卓越等等这些占了70%,剩下的30%就是KPI管理模式。
做好的合伙人身份是什么?能力互补,资源叠加!一个懂管理,一个懂技术,一个懂市场;一个有客户资源,一个有技术资源,一个有政府资源,这是所谓的“最佳搭档”。最重要的一个是使命感!这东西听起来虽然有点虚,但使命的认同,是我们相信今天做这个事情能够做成,才能够让大家坚持走下去。因为创业是非常难的,大概率情况下,刚开始起步的时候就会碰到很多挫折,如果我们不相信我们今天做这个事情能做成,中间一定会有人退出。项目好坏,取决于市场和环境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这个人!
